智能機器人浪潮來襲!決勝關鍵在AI|新聞最聚焦

【新唐人亞太台 2016 年 09 月 10 日訊】全球人口結構老化,未來將面臨巨大人力缺口,使得機器人產業成為顯學。科技大廠紛紛投入研發,各國也制定產業方針因應,不論工業或服務型機器人,成長力道強勁,而這波機器人產業趨勢浪潮,關鍵決勝點在哪?分析師認為,就在AI,人工智慧。

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展,日前起跑,德國庫卡(KUKA)、瑞士ABB、日本安川電機(YASKAWA)及川崎重工(Kawasaki),日本發那科(FANUC)、名列全球工業機器人市佔率前五大的業者齊聚參展,展示最新成果,也象徵著工業型機器人市場,蓬勃發展。

Bosch APAS家族產品經理 Wolfgnag Pomrehn:「機器人負責較複雜的流程,它從輸送帶上拿起零件放在正確的工作檯定點上,輕巧的部份由則人工操作,裝配過程中,人工和機器就能完美的配合,整個系統是聯結在一起的,整套自動化系統是用來輔助人工的,讓他能更好的運用他的特殊技能。」

Bosch(博世)公司在2016德國漢諾威工業展,展示人員與機器人共同組裝的情境,德國建構工業4.0生態系統,所要建立的,並不是無人工廠,而是人機共工,重複性高,以及危險的工作,就由機器人協助,讓勞工專注於,價值性高的製程工作。

協同合作機器人的特色,就是能夠被教導式的操作,機器手臂突破藩籬,能與人類近距離合作,成為工業型機器人的發展趨勢。

德國研究機構Fraunhofer IPA生產技術和自動化研究所 Martin Haegele:「未來我們會以更直覺反應的方式使用機器人,我們將可以以更直接的語言命令機器人,用來展示、讀取訊息、感應等等,這些都是很關鍵的要 件,我們可以更快更準確有效的跟機器溝通」

在機器人產業中,依據使用性質,可分為「工業型機器人」以及「服務型機器人」兩大類,「工業型機器人」主要應用在各種製造業,機器手臂運作,而「服務型機器人」種類更多元,作為特殊用途專業用的服務機器人,也可以運用在居家生活。

Breakfast Television主持人:「ASIMO你準備好了嗎?」

IT大廠紛紛投入開發,可以與人互動的智慧型服務機器人,像是日本汽車大廠本田,就發展 ASIMO 兩足式人型機器人、還有軟銀推出機器人Pepper,由安倍總理推動的「機器人新戰略」,強調機器人技術,要解決日本的社會問題,著重在社會應用性。

服務機器人:「請問問我問題,但不要問太難的,因為我是機器人。」

站在櫃檯的不是服務人員,而是恐龍機器人來為旅客服務,日本奇特飯店,使用自動化科技設備,搬運行李的工作也由機器人來代勞,整體住宿費用,只需要其他飯店的1/3。

日本奇特飯店業者:「機器人的成本好像不低,是的,機器人造價不便宜,但是跟雇用一個人力的年度成本相比之下,卻是很划算的,而且機器人也會越來越便宜」

CBS新聞旁白:「在科技主導的日本文化中,機器人開始變的重要了,從廣告到影視內容隨處可見到機器人,機器人已成為在餐廳迎賓的配備,甚至在機器人餐廳導覽服務,那當然也可以在旅館服務了。」

日本照護機器人Robear,有一張可愛的臉,能夠將病人,緩緩的從床上抬起來移到輪椅上。因應高齡化社會需求,照護型機器人,將是未來全球機器人市場,成長的主力之一。

市場研究機構IDC指出,預估全球花費在機器人以及相關服務之支出,將從2015年的710億美元,成長至2019年的1354億美元,年複合平均成長率達到17%。

工研院IEK機械與製造系統研究部分析師 黃仲宏:「未來機器人產業它要發展到什麼樣的一個程度,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關鍵議題,也就是說人工智慧,或是機器學習,這兩塊技術。能夠跟人類多親近,能夠 幫助人類,有多少的工作,它的情緒感知、語音辨識,視覺判斷能力等等這些,都有賴於人工智慧也就是AI,它的發展程度。」

中國機器人「優友」:「我是優友,我是專門為人類做貢獻的,服務型機器人。」

中國機器人「小優」:「呵呵呵呵,好癢啊。」

被小朋友摸到脖子,就會發出笑聲,它是家用機器人小優,全身內建多個智慧感測器,還能對話,讓小朋友愛不釋手。另外還有小米集團旗下的納恩博公司,展出平衡車機器人,「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展」,中國機器人跨海來台,兩岸機器人大軍,相互較勁。

台灣機器人產學研聯盟副秘書長 黃鳳仁:「長久以來,台灣在人力方面是比較短缺的,所以在自動化產業這一方面,政府是一直在推動,可是從力道上來說,中國製造2025,這個政策一出來, 等於是一個產業升級,一個必要的政策,所以中國的勢道,非常強。」

據國際機器人聯盟(IFR)統計,2015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達到24.8萬台,。在中國的銷量達到6.7萬台,中國連續三年成為全球最大市場。

數據顯示,中國汽車以外的製造業,每1萬名工人僅有17個工業機器人,而日本則多達211個,遠低於其他國家,而汽車業,每1萬名工人的工業機器人使用數,中國仍以305個落後,顯示製造業在工業用機器人,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工研院IEK機械與製造系統研究部分析師 黃仲宏:「中國現在投入在整個機器人,尤其在工業機器人製造廠商,可能已經到達上千家以上,整個產業來講的話,因為它的利潤會稀釋,也許說它整個設備,良莠不齊的現象會發生,它可能是一個挑戰也可能是一個優勢。」

中國正積極投資技術,目標自行製造機器人,中國家電業者美的集團,就大手筆出資50億美元,買下工業機器人四大龍頭之一,德國庫卡,直接獲取技術,那麼台灣的優勢又在哪?

台灣機器人產學研聯盟副秘書長 黃鳳仁:「在應用面,與台灣的靈活性、設計,還有商品的多面,跨產業的合作,這些都是台灣可以,也是北京跟台灣目前,積極兩方合作的,就是以智能機器人的應用為主,而且是以服務型,家用型這些的應用為主。」

工研院IEK機械與製造系統研究部分析師 黃仲宏:「台灣一些精密機械公司,或是ICT公司,它整個技術發展的過程,所累積的技術能量,或是說它在整個產品布局的專利,或相對技術布局的專利,這個程度來看,其實是可以贏過中國公司的。」

台灣機器人產業生態系,日趨完整,不論資通訊硬體、半導體設計製造、機械工具機產業,台灣都具有國際競爭力,就看如何進一步發揮產業群聚的效果,擁抱這波智能機器人浪潮。

文字採訪:張媛婷
攝影剪輯:盧天常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