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鱟魚足跡」化石現身科博館

【新唐人亞太台 2016 年 10 月 20 日訊】透過化石,能了解史前動物的生長環境或是習性,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引進一批稀有化石,要讓民眾一睹文物風采。

圓身體加上尖尾巴,這隻一億五千萬年的鱟魚化石,罕見的,是後面拖有長長的足跡,足足有3公尺長,不尋常的移動,至今還是個謎。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主任 張鈞翔:「平常牠是在泥灘裡面走,一邊走牠會一邊鑽到泥灘裡面,牠可能是覓食,牠可能是棲息,但是在現身的鱟魚裡面,很難得看走那麼長一段路,除非是牠已經瀕臨死亡了。」

中國醫大健康照護學院院長 沈戊忠:「博士在講說,裡面標本有斷掉,他說裡面有修補,但是即使是這樣子,這真的是原件,就是因為這樣子才是真正是原件。」

經過X光鑑定的,是3億5000萬年前的勾菊石,薩克斯風的外型,全世界僅有兩件,一節一節的腔室,有著船艙的功能,輕鬆在水裡上升下降,淺水艇就是藉此原理,才被創造出來的。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 孫維新:「看了以後就知道,大自然的動物、植物分佈怎麼回事,而會知道人類應該怎麼樣跟大自然和諧相處。」

一件化石,訴說著一個故事,從3億年前的「菊石」,到海底「龍王鯨」,再到冰天雪地裡的「披毛犀」,科博館親自赴美採購30多件珍貴化石展出,讓民眾一睹文物風采。

新唐人亞太電視 邱添喜 詹詠茹 台灣台中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