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外長討論歐美關係 將聯絡川普團隊
【新唐人亞太台 2016 年 11 月 15 日訊】歐盟28國的外交部長週日晚在布魯塞爾舉行了非正式會議,討論了目前各方關注的美國新當選總統川普的對歐政策及其影響。外長們表示將與川普的政權過渡團隊進行溝通,在加強歐美合作關係的同時,強調歐盟自身的政策走向。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 莫蓋裡尼:「在外長會議桌子上達成統一共識,需要開展兩方面工作,一個是加強歐盟和美國之間強有力的夥伴關係,保護和維護它,一個是強調歐洲的政策和行動。」
川普在對待難民危機、氣候變遷、歐美雙邊貿易以及安全等方面的態度都與歐盟的做法存在明顯分歧, 因此川普的當選造成歐盟以及多數成員國家的擔憂。
歐盟主席國斯洛伐克外交部長 拉查克Miroslav LAJCAK:「我們要說的是,這種夥伴關係的重要性。第二個,這是平等的夥伴關係,所以我們要與川普的過渡團隊溝通表達我們的期望。據我們瞭解,在與美國的合作中,將會有更多強調美國的成分,更務實的做法,而我們這邊也將會有更多強調歐洲的成分。」
英國外交大臣並沒有出席這次會議,法國外長也因為第二天一早將與聯合國下屆秘書長在巴黎會面而不能參加。對支持英國脫歐的川普,英國一直持非常積極的態度。
英國外交大臣 詹森:「不預先判斷當選總統和他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選舉才過去幾天,我認為我們需要等待,看看他們拿出什麼方案來。...我知道唐納·川普是一個做生意的,對英國而言可以是好事,但對歐盟同樣也可以是好事。」
新唐人記者 楊立新 比利時 布魯塞爾 報導
相關新聞
-
歐盟外長會議今將就中共施壓立陶宛進行討論
2022-01-14 13:30:0913、14號兩天,歐盟27國外交部長在法國召開非正式會議,除了討論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軍事威脅,台灣時間今天傍晚還將聚焦「中共對部分成員國施加的巨大政治、經濟和商業壓力」。立陶宛外長藍斯柏吉斯也出席了這場會議。預計今天的會議將討論對中共的報復措施,但一般來說,這類措施需要全部會員國同意。德國「商報」認為,這次衝突可能會刺激歐盟,讓歐盟比預期還早達成共識,採取反擊行動,反制中共。德國新任外長貝爾伯克出發前聲明表示,歐洲與俄羅斯和中共這樣的專制者打交道,「如果行動一致與團結對外就是重量級選手,反之如果意見不一,戰
-
歐盟祭出首部防禦白皮書 團結應對俄中等國威脅
2022-01-14 09:12:49法國接掌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國後的首次非正式會議今明兩日於布勒斯特登場。議題聚焦俄羅斯、非洲、中共等,並研討歐盟首部防禦白皮書「戰略羅盤」,以統一外交防禦陣線。
-
歐盟將討論中共施壓立陶宛 德國外長籲團結對外
2022-01-14 09:15:05歐盟外長會議明天將討論如何因應中共對立陶宛等國的施壓,德國外長呼籲歐洲聯盟(EU)國家團結對外,德媒表示北京的激烈反應對整個歐盟帶來挑戰。
-
美法外長通話 布林肯重申美國對烏克蘭的承諾
2022-02-22 21:25:01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與法國外交部長勒德里安(Jean-Yves Le Drian)16日展開通話,雙方就近日在法國布勒斯特(Brest)舉行的歐盟外長非正式會議一事進行討論。針對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軍事威脅,布林肯重申美國對烏克蘭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承諾,並再次強調美國將在俄國入侵時做出強烈回應。
-
歐盟再捐5億給烏國 G7法.英發聲挺烏
2022-05-13 22:25:22再來看到,G7七大工業國集團從12日起召開會議。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今天表示,歐盟將再向烏克蘭提供5億歐元的軍事支持。
-
川普披露 任內普丁與習不敢打烏克蘭、台灣原因
2022-03-08 11:31:31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美國前總統川普對媒體表示,如果他是總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並披露了他對普丁與習近平講的話。
-
141比5!聯合國決議要俄撤軍 中共棄權
2022-03-03 15:15:34聯合國大會罕見召開針對烏俄戰爭緊急會議,在台灣時間今天3日凌晨1點多,以141票支持對5票反對、35票棄權,通過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決議,並要求俄羅斯停止攻擊和撤出軍隊。中共等35國棄權,只有俄羅斯、白俄羅斯、厄利垂亞、敘利亞、北韓投下反對票。
-
基輔市長稱市區已無俄軍 普丁下令核武待命
2022-02-28 08:50:39好,外界關注,俄烏是否出現停戰曙光 ,俄軍先前攻入位於東北部的第二大城哈爾科夫市,但烏方隨後表示已完全掌控哈爾科夫局勢,首都基輔(Kyiv)的市長說市區內已無俄軍。不過,週日,俄羅斯宣布核武器進入戰鬥警戒狀態,再次升高局勢。烏克蘭政府表示,至今已有352名公民被殺,包括至少14名兒童。美國國務院警告美國公民,立即撤離俄羅斯。
-
川普預言共和黨席次將破紀錄 要中共賠償疫情鉅款
2021-11-13 20:55:36前美國總統川普,出席共和黨國會委員會演講,川普認為只要共和黨團結一致,2022將可望奪下美國史上最高的國會席次,屆時中共將為病毒疫情賠上數兆美元,也將因為不公平的貿易行為,被處以新的關稅懲罰。
-
元宇宙打造沉浸式虛擬世界 專家剖析背後隱憂
2021-11-10 21:55:16近期被熱炒的「元宇宙」概念,是混合現實與虛擬的沉浸式虛擬世界。平台商、載具商及軟硬體廠商,都看好未來商機。不過,背後衍生出的問題,更值得關注。臉書吹哨人豪根就表示,急於發展元宇宙的臉書,是因為「如果你不喜歡談話,你就試著改變談話」;時事評論人桑普則認為,社群媒體現在面臨的問題,在元宇宙只會加劇。
-
俄軍士氣挫敗 烏克蘭:試圖暗殺總統的突擊隊被殲滅
2022-03-03 14:14:09歡迎回來。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進入第7天,烏克蘭國安會秘書長向媒體表示,烏軍阻止了一樁暗殺總統的陰謀,並消滅了發動暗殺的車臣共和國突擊隊。另外,美國國防部一名高層官員透露,俄軍部隊目前面臨燃油及食物短缺,部分隊伍士氣低落。
-
包瑞翰挺立陶宛:歐盟從未簽署中共的「一中原則」
2021-11-19 13:16:04台灣駐立陶宛代表處成立這天,歐洲議會再出現支持聲浪,歐洲議會德國籍的對中關係代表團團長包瑞翰發文說,設立台灣辦事處完全符合歐盟的「一中政策」,強調歐盟從未簽署中國的「一中原則」,這兩者有巨大差距,強調歐洲不能讓中國影響政策。另外,歐洲議會最大黨團「歐洲人民黨黨團」力挺台灣,呼籲歐盟加強與台灣的關係,並再度貼出10月歐洲議會表決「歐盟–台灣政治關係與合作」的報告發言,肯定台灣是重要的民主盟友及印太地區的夥伴。
-
斯洛伐克速看 總統曾挺韋德齊訪台 拒屈中共
2021-07-16 13:05:23斯洛伐克是中歐內陸國家,人口有540萬,土地面積約4.9萬平方公里。去年, 總統查普托娃曾力挺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訪問台灣,並表示無法接受中共恫嚇歐盟國家。另外,經歷轉型正義的斯洛伐克,去年也宣布斯洛伐克共產黨為犯罪組織 ,禁止街道冠名、撤消共黨標誌。這次在疫苗議題上,公開援助台灣,許多台灣網友也議論,要採購甚麼樣的產品,回報斯洛伐克。
-
美最高將領秘電中共.趙立堅避答 議員籲解僱密利
2021-09-16 22:02:29美國最高將領被爆出私通北京,有美國媒體揭露,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在2020大選前後,兩度秘密致電中共軍方,向中共保證美國不會發動攻擊。事件引發軒然大波,有美國議員指控密利涉嫌叛國罪。白宮週三表示,總統仍然完全信任密利。而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今天被問到例行記者會被問到時,則避答此事。
-
川普弔念安倍:是能團結眾人了不起的領袖 盼嚴懲凶嫌
2022-07-08 23:04:18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遇刺,美國前總統川普最初在自創社群平台Truth Social留言表達震驚,稱安倍是「真正了不起的人和領袖」以及「我個人、更重要是美國的真正好朋友」。
-
烏克蘭考慮「非北約模式」 專家析戰事走向
2022-03-07 17:20:01烏克蘭一名談判代表告訴美國媒體福斯新聞,在與俄羅斯的和談中,烏克蘭不願在領土完整上做出妥協,但烏克蘭對討論未來的「非北約模式」抱持開放態度。學者郭育仁分析,這是烏克蘭讓步的第一步,但普丁可能不會接受,戰爭還是會持續談談打打。
-
美軍參聯主席電話私通中共 眾院共和黨人要求調查
2021-09-17 22:01:24美國軍方爆出醜聞,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遭媒體披露,在川普執政後期,越過文職長官和總統的授權,兩次跟中共軍方秘密通話,通報美軍的作戰動向。16日,國會27名共和黨人聯署致信國防部長,要求立即調查,也有多位議員呼籲解雇密利。
-
梅蘭妮亞再推NFT藝術品 賣川普總統任內經典瞬間
2022-02-18 19:24:58梅蘭妮亞.川普(Melania Trump)去年開設NFT銷售平台,第一件藝術品是她雙眼的水彩特寫,現在要推出的作品集則是要推崇川普的單一總統任期。
-
烏克蘭堅守到底 美軍援刺針飛彈!各國出手相挺
2022-02-28 22:13:30烏俄戰爭已經進入第5天,國際間也向烏克蘭運送軍援也陸續抵達,美國首度同意直接運送「刺針飛彈」到烏克蘭,這是白宮25日所批准方案的一環。德國決定贈送烏克蘭1千枚反坦克武器、500枚刺針飛彈。澳洲政府也表示,將提供烏克蘭「致命的」軍事武器,此外,瑞典今天也宣布將提供烏克蘭反戰車發射器及裝備補給品。日本正在與七大工業國組織(G7)國家合作,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說,將在盡快凍結俄羅斯總統普丁等人資產同時,對與俄羅斯有同盟關係且支持軍事行動的白俄羅斯,也將檢討祭出制裁措施。
-
普丁:不反對烏入歐盟 將與每個人恢復關係
2022-06-18 21:04:57歐盟執委會建議烏克蘭為歐盟候選國之後,俄羅斯總統普丁並未表示反對。普丁指出,俄羅斯已經準備好與每個人恢復關係,而且俄羅斯和烏克蘭恢復關係是無法避免的,因為現狀遲早都要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