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刺繡佩飾袋 繡工精美實用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17 年 01 月 22 日訊】新年前夕,彰化市古月民俗館展出清代、日治時期到光復初期刺繡佩飾典藏展,各式的佩飾袋,品類豐富,各有不同的功能、而且繡工精彩秀緻,非常美麗,反應出當時年代的社會風俗民情及穿衣模式。

    從清代一直到台灣光復初期,男女衣物的穿著,非常講究,女子主要是有肚兜袋,內裝細軟或貴重物品,而男子的佩飾袋豐富多元,像錢包袋、眼鏡袋、扇袋、鏡袋、收帳袋等,其中男子身上繫著更多的鑰匙袋,表示庫愈多、愈富裕。

    收藏家 李建章:「他們在用的像一個扇袋、鑰匙袋,再來就是一些煙絲袋,還有眼鏡袋,還有褡褳就是我們在用的腰袋。」

    彰化市長 邱建富:「我們男女的服裝裡面都沒有做袋子,所有以很多配飾的袋子,都會裝在身邊繫住。」

    佩飾袋內裝著奇巧寶貝,外觀刺繡花草鳥獸、人物風景,都有平安福氣的含意,也是身分的象徵,更顯現當時女紅繡工的精美細緻。

    收藏家 李建章:「平埔族他是一個用十字繡,十字繡是一個重疊一個繡法,用十字讓它一線一線把它平著繡,然後一個圖案就出來。」

    百餘件佩飾袋,各式的版圖、針線、滾邊、刺繡都相當精美,展覽也以「百寶入袋」為主題,迎接黃曆新年的到來。

    新唐人亞太電視 葉錫鴻 陳漢昌 台灣彰化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