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工具機展 走向全球智慧機械製造國|新聞最聚焦

【新唐人亞太台 2017 年 03 月 11 日訊】兩年一度的台北國際工具機展,是全球第五大、亞洲第二大的工具機展覽,今年展覽規模再創新高,預估創造15億美元商機。其實,台灣機械產業年年挑戰產值破兆,今年,在「智慧機械」與「航太產業」兩大題材助攻的情況之下,可望幫台灣工具機產業轉骨,成為全球智慧機械製造國。

主持人:「GO!2017年台北國際工具機展正式開幕。」 

邁入第26屆、兩年一度的台北國際工具機展,7日台北登場,來自全球21個國家與地區,1100家廠商參展,規模創下歷屆紀錄,今年主題更訂為「工業4.0+、智慧生產」,展現台灣工具機的豐厚實力。 

記者 李晶晶:「以往工廠的生產線過程,都是透過3D圖或是平面圖,現在業者結合VR裝置,提供客戶親臨實境的感受。」 

無人化的生產過程,就在眼前,透過裝置拿起剛做好的零件,近距離檢查產品細節,這是全球第三大工具機友嘉集團,成功將VR(虛擬實境)、AR(擴增實境)及MR(混合實境),與工具機結合,堪稱全球首創。 

友嘉集團總裁 朱志洋:「我們也是世界第一家,我們把VR把AR跟MR,尤其是MR這是世界第一家,用在工具機產業。」 

台中精機工具機國內行銷服務處協理 胡鴻霖:「從毛胚進來在這一台,就可以完完全全可以,變成一個成品,不用再移來移去,而且這一台機台,一台可以抵,4至5台的工具機。」 

東台集團蘇州東昱精機總經理 邱鳳輝:「以前的3D列印大家講的就是加法。這一次展出的有一個加減法的做法,所以讓那個設備,讓你的運用各方面可以更加的順暢。」 

東台集團與美國廠商共同開發噴粉式雷射熔融複合加工設備,具3D列印與五軸切削加工功能,快速客製化、自動調整刀具,做精準量測補償,大幅減少替換零件成本,為亞洲提供最創新的加工方式,台廠透過自家產品,呼應大會主題,進一步將軟硬體整合,串連機台與機器手臂,擴大為智慧工廠。 

記者 李晶晶:「有台廠自主研發智慧工廠解決方案,透過五軸加工中心機,實現工件管理以及刀具壽命管理,和自動測量達到品管效益,有效的節省人力成本,提升67%的產能。」

協鴻工業總經理 葉新華:「以前不需要上網,現在必須要甚麼東西都可以連上網,而且你必須要跟你的用戶,你的供應商互動,所以這個是一個不同的世界。我們現在已經不是純粹的製造業,而是,製造服務化,製造的服務業,而且我們現在已經不是在賣機器,而是在賣管理。」 

隨著物聯網興起,工具機迫切迎接新型態,各國也訂出目標,最早在2011年,由美國提出先進製造夥伴(AMP)計畫,積極引導製造業回流美國;2012年德國提出工業4.0計劃,發展整合資通訊軟硬體,建置網宇實體系統(CPS);2013年日本提出產業重振計畫;2014年韓國提出製造業創新3.0策略;2015年中國提出2025中國製造,台灣則是生產力4.0計畫,以及2016年提出的五加二創新產業計畫。 

慶鴻機電董事長 王武雄:「台灣的產品,因為我們具有,一個聚落現象,可以達到物美價廉,那這樣的話我想今年整個台灣的工具機業,應該是有成長,或許可以到10、20%的機會來。」 

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 柯拔希:「很多的國家,重工業的國家,其實他們的ICT產業只有大的公司比較強,其他的中小企業不強,那在台灣,我們每個中小企業,其實這個,APP軟體我們其實我們大家很熟悉,所有的這個ICT的一個產品,所以再把ICT的這些東西結合機械以後,其實這是台灣最大的一個商機。」 

台灣機械產業,擁有全球獨一無二的產業聚落,具有彈性製造及快速的應變能力,加上近年來,政府推動國機國造、國防自主等政策,促使台灣工具機產業上中下游廠商,與工研院及航空製造業者結盟合作,成立A-I-M航太工具機產業技術大聯盟(A-Team),進軍全球航太市場。 

漢翔航空董事長 廖榮鑫:「我們也希望國內的業者,藉由這個A-Team4.0,把這個整個聯盟的,這個體質提升,競爭力提升,你必須要提升以後,你才可能一起,去接國際的單。其實整個航太,對於未來5年10年20年都是,都是非常非常清楚。落在4.5或4.9%的成長。」 

航太產業前景看好,未來20年在民用客機方面,波音需求39620架,加上空中巴士新機需求,超過5兆美元商機 。另外,低迷多年的工具機景氣,也從去年第四季開始明顯回溫,主要受到新政策及美國製造業回流等議題,包括汽車、醫療、鐵道及3C製造等領域需求,帶動工具機聲勢持續看漲。

友嘉集團總裁 朱志洋:「整個全球工具機市場裡面,中國大陸大概占了超過三分之一,美國這邊又占了差不多有15%左右,所以這兩個國家加起來就已經占了全球,超過一半的市場,當這兩個國家不錯的話,全球市場也應該不會差到哪裡去。」 

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 柯拔希:「航太產業的加入,還有智慧機械的發酵,而且美國製造的這個概念,所以我相信,這個機械業今年可以成長,5到10%。」 

台灣工具機產業動起來,各大廠蓄勢待發,朝向工業4.0+發展,不過由於台灣工具機產業過於龐大,有調查顯示,仍有部分廠商停留在工業2.0階段,將面臨,淘汰命運。 

友嘉集團總裁 朱志洋:「我認為台灣工具機轉型,起碼要有15年的時間,不是3、5年就可以轉型成功的。更重要是要讓全球的客戶,要認同台灣,了解台灣已經是從原來做一個中級品,進入到中高級品,這個是需要一段漫長的日子。」 

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 柯拔希:「在這個路上面,政府、產業工會,我們會結合法人和學術單位,我們把很多資源,放在這個兩個點一個的線上面,所以當你是幾點零你走到哪裡,就甚麼東西都有,我們可以提供很多的資源,甚至很多共通的技術,或共通的需求的這個部分。」 

其實,最令業界擔憂的,就是專業人才的短缺。 

遠東機械總經理 莊宇龍:「(徵才的部分,這個部分夠嗎?)非常不夠啊。其實幾年前就有開始在規劃,比如說我們有引進印度學生。去念大學,然後有跟他們簽合約,畢業之後就是要到我們公司工作。」 

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 柯拔希:「共通的問題其實就是人才,這也是我們最擔心的。我們不希望這個機械業,還是用黑手的概念,其實機械業是整個最高科技的。都是因為有,精密機械智慧機械,才有,我們人類才有這樣的一個,一個進步。」 

從飛機、交通運輸到航運,精密機械涵蓋了食衣住行,靠智慧製造,來取代人工苦力,只不過轉型的過程,更需要順應時代需求的人才,集結各方共識,才能讓台灣加速前進,成為全球智慧機械製造國。 

採訪撰稿:李晶晶 
攝影後製:陳輝模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