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端午沿百年傳統 中山盧兜粽飄香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17 年 05 月 30 日訊】又到端午、粽子飄香的時節,粽子有南北口味,形狀、包法各異。香港一家餐廳,專賣廣東中山盧兜粽,是特殊的圓筒狀的。端午節期間賣出過萬只,到底這個粽子有何特別,一起來看看。

    記者:過端午節吃粽子是華人的傳統。說起粽子的種類,除上海粽、廣東粽的裹蒸粽、潮州的鹼水粽外,中山還有出名的盧兜粽,最重的有4斤多重。

    這家中山人開的餐廳,一到端午時節,就會加班加點趕製特殊的中山蘆兜粽,吸引不少明星、名人捧場。

    蘆兜葉尖尖刺,樣子不好看,但有清熱消滯的功效。中山人用來包粽,有幾百年歷史,配上混有紅豆的糯米、五花腩及鹹蛋黃,吃時有陣陣清香。

    大記攦粉糕點老闆 梁兆璋:「你看到我們的中山蘆兜粽和一般粽的區別,是我們不是放綠豆,是放紅豆。紅豆搭蘆兜葉的味道非常好食,好好味。」

    完成一個蘆兜粽,需時約十小時,最難的是處理葉子,需要剪掉邊上的刺,然後清洗,浸泡,然後細心卷成筒狀。

    大記攦粉糕點老闆 梁兆璋:「你要將一個長一米、闊兩寸的葉卷成筒形的物體,其實要很有手藝、很有耐性,好有工序的作法。」

    雖然今年原料貴了一成,但老闆堅持不加價,賣了過萬只。他最希望是將傳統中山手工粽的做法代代相傳。

    大記攦粉糕點老闆 梁兆璋:「這門手藝是很有特色。香港人很多時候都說所謂的香港文化遺產,其實真的是這樣,如果我們第三代不做的話,其實是會消失,所以盡量去保持。」

    店內還售賣兩款中山鹼水粽,也是用古時做法。最特別的是鹼水粽加入中藥材黃梔子,除自然染黃外,亦可解毒消滯。

    新唐人記者 梁珍、宋碧龍 香港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