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人知的相撲之道!首位蒙古力士稱霸日本 成「師匠」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17 年 08 月 04 日訊】被視為日本國粹的相撲,入門沒有年齡限制,外型須在173公分以上,體重75公斤以上。但訓練艱辛、戒律繁多,讓相撲界在日本新一代漸趨式微,也讓從蒙古來到日本的選手有機會獲得舞台。蒙古力士旭天鵬 勝,成為日本第一位蒙古「相撲師匠」,透過鏡頭一起來了解他的故事與相撲的嚴格生活。

    一大早在名古屋的有綱部屋(Tomozuna beya)傳來身體的碰撞聲。11位穿著相撲腰帶,輪流上場想辦法將對手推出土俵外。而督促選手們練習的正是今年剛接手有綱部屋掌門人,出生於蒙古的旭天鵬 勝(Kyokutenho Masaru)。

    旭天鵬小時候學過柔道和籃球,直到1992年17歲那年,才透過海外招生,與同伴共6人一同加入「大島部屋」,成為踏入日本相撲界的第一代蒙古力士。

    但是,要進入日本相撲界,對一個外國人來說,可想而知,有多不容易。語言的隔閡,讓旭天鵬一度逃回蒙古。

    相撲師匠 旭天鵬 勝:

    「語言是壓力的最大來源,當我被罵時,我不明白為什麼被罵,當我被稱讚時,我也不明白我做了什麼而獲得讚許。」

    不只這樣,嚴謹的階級、繁多的戒律、不同的飲食,也都讓這批蒙古少年承受極大壓力。旭天鵬認為,必須要能適應日本的傳統生活、等級制度與相撲規則等。

    相撲師匠 旭天鵬 勝:

    「我並不認為我們是個外國人,我們必須留著傳統武士的髮型、穿著和服與木屐,我們過著極其日本式的生活,遵行著最傳統的相撲規矩,這些對我們異鄉人來說,這是我們唯一的生存之道。」

    相撲艱難的訓練過程與過於傳統的方式嚇跑了許多日本年輕人,導致外國力士獨霸相撲舞台,其中大多是蒙古人,他們在同化前,得先歷經漫長艱辛的過程。

    每天早上練習結束後,在吃第一餐前,是選手們與粉絲互動的時間。站在部屋外面的粉絲們就是等這一刻與偶像們拍照、聊天、獲得簽名。

    59歲粉絲:「這是一個技能的世界,所以我為這些外國人加油,因為他們跟日本人一樣努力接受訓練。」

    31歲粉絲:「旭天鵬是來自蒙古的先驅者之一,所以成為相撲大師是理所當然。」

    這些力士1天得攝取8000卡路里,每天由年資較輕的力士準備足夠的伙食,如豬腳、炸沙丁魚、白飯與相撲火鍋。他們飯後得馬上小睡個幾小時,還戴上氧氣罩幫助呼吸。

    雖然現在粉絲們對這些外國的選手相當支持,但一開始要跨越國界其實很難,在90年代曾受到排擠!

    但如今在相撲界已有一席之地的旭天鵬 勝說得一口流利的日文,娶了日本太太,放棄蒙古籍,入籍日本,為培養優秀的相撲選手而努力。

    剪輯 高秉寅

    新唐人亞太電視 燕君 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