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菌可抗壓、提升免疫力 人體第一道防線
(大紀元記者王知涵編譯報導)腸道包括食道、胃、大腸和小腸、結腸和身體消化系統的其他部位,健康人的體內有九成以上微生物居住在腸道內,統稱腸道菌。腸道菌個體十分微小,小到至少要800倍以上顯微鏡才能見到,但是數量和種類卻大到無法想像,目前人類科學對腸道菌的認識仍是微乎其微,至少七成以上的菌種是完全未知。
全球有越來越多專家學者投注心力在腸道菌研究,雖然研究仍處於初步階段,卻已發現腸道菌對人體有方方面面影響,包括大腦、心情、消化功能、免疫功能,甚至可能跟運動表現也有關係。
改善大腦溝通和記憶能力
加州大學透過刺激腸道分泌,選擇已知的腸道菌種試圖影響小鼠腦部功能,發現可以改善小鼠自閉症行為,增加社交連絡。愛爾蘭科克大學(University College Cork)研究出生並成長於無菌環境的小鼠,因其腸道內完全沒有細菌,和大腦之間沒有互相溝通,出現缺乏社交能力的現象。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發表在2011年《腸道》(Gut)的論文表示,當小鼠受到病菌感染,再施予精神壓力,腸道菌會大亂,實驗出來的記憶測試分數大幅衰退,後來給予適當的益生菌,施加再大的精神壓力,記憶測試得分仍可以維持不受影響。
增加抗壓性
日本九州大學發現無菌小鼠對於壓力的反應大,對壓力的忍耐度明顯低於正常環境長大的小鼠,無菌小鼠容易情緒波動,甚至出現抑鬱心情和焦慮感。當研究人員給無菌小鼠服用益生菌後,情緒開始變得穩定。因此稱益生菌為「精神益生菌」(psychobiotics),現在已經很多人在研發如何用精神益生菌改善憂慮情緒,希望將來對抑鬱症有所助益。
幫助腸胃吸收
個體微小的菌群是營養環境最先作業的勞動力,他們辛勤工作幫助食物消化,分解食物、從食物中釋放出身體需要的營養素和維生素。如果腸道益菌數量少,有可能出現消化障礙,囤積脂肪甚至導致宿主肥胖。
免疫系統的前鋒部隊
腸道菌可以說是身體對外的第一道防衛軍,也就是免疫系統的前鋒部隊。食物被人體吸收前首先經過腸道,腸道是連接人體和外界的最大接觸面。如果腸道內壞菌太多就會導致腸道發炎、腹瀉,此時需動用身體免疫系統機制。如果免疫系統沒有戰力應付外來敵人,就容易受感染,例如流行性感冒。這可以解釋為何常拉肚子的人抵抗力較弱。
經常吃抗生素也不好,消滅的不只是壞菌,腸道內益菌也被大量殲滅,那麼吃進去的食物稍有不潔或不新鮮,人會容易腹瀉、不舒服。如果腸道益菌多就能成功抵禦外敵,避免食物中的毒物細菌入侵,幫助免疫系統維持身體健康。
可能和運動表現有關
哈佛醫藥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 HMS)針對波士頓傑出運動員進行糞便採樣,包括賽前、賽中、賽後,並且是不同比賽項目的運動選手。結果發現賽後某些細菌族群會明顯增加,他們推估這些細菌快速繁殖和運動後產生過多乳酸有關,也許這些細菌可以舒緩運動疲勞和肌肉痠痛,目前正在規劃用小鼠實驗來支持他們的想法。
另外還有一個新發現,超級馬拉松選手有些菌種沒有出現在划船選手中,推測在腸內的優勢菌種及整體的各類菌群會隨運動類型而有所不同,不排除腸道菌和運動表現有關聯性。
保健腸道菌
自出生的那一刻起,腸道菌已和我們共生為一體,如果腸道不健康,我們也會不健康,如果腸道生病我們也會不舒服。
如何做好腸道保健之道,專家建議多攝取纖維素和水,飲食不宜過量也不宜挑食,八分飽定量定時,減少重口味飲食,持之以恆運動,維持排便規律,生活作息正常,不可熬夜也不要太晚進食。
調整好生活、飲食和運動,就是在善待腸道菌,幫助腸道菌同時也是幫助我們身體生理和心理朝向健康發展。
──轉引自「台灣大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