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海關查獲 走私三百隻保育類食蛇龜

金門海關查獲 走私三百隻保育類食蛇龜。(金門縣政府提供)

【新唐人亞太台 2017 年 10 月 07 日訊】高雄關表示,金門海關驗貨人員6日下午在金門料羅港出口倉,查驗出口報單申報鱉卵一批141箱出口,查驗結果,發現有11箱內上4層為為原申報之鱉卵,而下層則匿藏包裝於襪中疑似保育類動物之成年食蛇龜(學名Cuora flavomarginata),經清點共計298隻。隨即開具扣押憑單予以扣押,並以移送書移交金門縣政府建設處農林科保管。

走私食蛇龜。(財政部關務署高雄關提供)
走私食蛇龜。(財政部關務署高雄關提供)

金門縣政府建設處表示,昨天(6日)經海關通報後,立即聯絡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獸醫派員接手,在農林科及林務所同人歷經三個多小時逐隻檢傷、分類發現,298隻個體均為食蛇龜,甚至有20隻未滿3歲的幼龜,多數食蛇龜的鼻吻部、四肢都有不等的皮膚挫傷,疑似堆疊互相推擠造成。

食蛇龜的情況,嚴重的有虛弱、體重過輕、嚴重外傷、呼吸道症狀等問題出現,相關消息轉知農委會林務局,林務局亦漏夜聯絡台灣收容單位,將盡速辦理後送作業。

農林科補充,2006年第九海巡隊曾於烈嶼鄉猛虎嶼海域截獲一艘無船名福建漁船,滿載從台灣中轉走私到福建的龜、鱉,其中包含食蛇龜198隻;另於200年在古崗湖排水溝發現十多隻保育類動物食蛇龜屍體,當時推論應該為走私丟包個體,後續在2013至2015年均有民眾於古崗週邊目擊及拾獲食蛇龜,推測金門地區仍有零星個體殘活。

食蛇龜的名字常讓人誤以為牠會吃蛇,傳聞牠會以活動的腹甲夾食蛇類,台灣早期稱牠為蛇龜、山龜,名稱由於可能與台語發音有關,其實食蛇龜為雜食性,主要以果實、蕈類、昆蟲或無脊椎動物為主;牠有可折合的腹甲,完全縮入殼中時整體外觀如一個盒子,這也是牠們被稱為箱龜或盒龜的由來。

食蛇龜照片(財政部關務署高雄關提供)
食蛇龜照片(財政部關務署高雄關提供)

食蛇龜是台灣惟一的原生箱龜,在台灣主要的生存危機則是人為惡意的濫捕走私,目前除為CITESⅡ保育類動物外,更是野生動物保育法表列珍貴稀有野生動物;金門近年已發生多起中轉走私案件,若有民眾發現不法情事,請盡快通知相關單位,另保育類野生動物,亦不得飼養、捕捉、販賣及其他騷擾情事。免費檢舉電話專線「0800-711117」。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