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季腸胃鬧情緒 專家:勿自行服用止瀉藥

換季腸胃鬧情緒 專家:勿自行服用止瀉藥(資料畫面)

文:吳孟瑤(健康傳媒) 

四時不正腸胃不適 中醫治療以清熱、解毒為主

  萬芳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暨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黃中瑀表示,以中醫角度而言,換季時節天氣忽冷忽熱溫差大,中醫稱這種氣候不穩定的情況為四時不正之氣,四時不正之氣容易促使流行病的產生,尤其台灣氣候又較為潮溼,在中醫認為脾土惡濕(中醫將腸胃消化系統歸類在脾土)的觀念下,一旦天氣反覆不穩,再加上溼冷的環境就容易使人有腸胃不適、腹瀉等問題,特別是抵抗力較差的孩童與老人。

  黃中瑀指出,秋季腹瀉與一般感冒的差別在於,秋季腹瀉通常不會有明顯的發燒發熱狀況,也不會像一般感冒有頭痛、呼吸道等症狀,秋季腹瀉較常見的症狀是拉肚子、脹氣、食慾不佳等。至於中醫治療秋季腹瀉,是以清熱、解毒、排毒、化濁為主,通常會以敗毒散為主要用藥處方,再依其他詳細症狀做用藥上的調整,像同樣是腹瀉的患者,有人可能是水瀉,也有人是軟便,因此基於不同情況都還要再做用藥上的調整。

溫差大易腹瀉 嬰幼兒要特別注意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胃腸科主任陳偉燾說明,秋季容易腹瀉的原因,在於此時氣溫適宜,以致病菌繁殖快,再加上溫差大,人的胃腸道功能會略為下降,因此容易形成腹瀉問題。陳偉燾表示,秋季腹瀉大致可分為細菌或病毒感染兩種,可透過糞便觀察來辨別,若糞便帶有血或黏液,可能為細菌感染;若糞便呈水瀉狀如蛋花湯,則可能為病毒感染,常見有像是諾羅病毒、輪狀病毒等。

  秋季腹瀉一般來說有兩種傳播途徑,糞口傳染及空氣、飛沫傳播,糞口傳染指直接或間接接觸患者糞便後,將病毒由食物帶入口中;空氣、飛沫傳播則是患者糞便中的病毒擴散到空氣中,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通常6至24個月的小兒會是秋季腹瀉的主要易受感染群,其中又以6到11月齡的嬰幼兒發病率最高,成人其實也有可能罹患秋季腹瀉,只是由於抵抗力較幼兒佳,因此即使患病,病情也會減輕許多。

如遇腸胃不適情形 勿自行服用止瀉藥

  由於腹瀉可能會造成脫水、電解質流失的問題,陳偉燾建議,可適時服用口服電解質補充液,其容易被腸胃吸收,可迅速補充流失的電解質和水份,但陳偉燾也提醒,最好不要以市售運動飲料來替代口服電解質補充液,因為運動飲料的電解質含量約只有補充液的一半,且含糖量高,一不小心可能會使腹瀉變得更嚴重。

  黃中瑀也補充說明,很多人腹瀉時會自行購買止瀉藥服用,但由於秋季腹瀉是因氣候改變而導致腸道菌蟲不正常地改變,如果只是一昧止瀉,未將腸道不正常的菌蟲排出,反而可能會出現腹脹、嘔吐、發燒等症狀,因此建議患者還是要尋求專業醫師協助,切莫自行亂服用藥物。

★本文經《健康傳媒》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健康傳媒】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