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關節炎來報到 三習慣減緩病情

類風濕關節炎來報到 三習慣減緩病情(Getty Images)

文:吳孟瑤(健康傳媒) 

「我的手指關節好痛喔!」這是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常有的心聲,台灣是海島型氣候,隨著時節入冬,天氣變得又濕又冷、陰雨綿綿,這種濕冷感,不只讓人心情不好,更是導致類風濕關節炎好發的原因之一,究竟有哪些方法可以預防類風濕關節炎上身呢?

免疫力下降時易發病 女性比男性高3倍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全身性、慢性、發炎性的自體免疫性關節炎,主要會侵犯可動關節,尤其是滑膜組織,再進而侵蝕軟骨、硬骨及其周邊組織,導致關節破壞變形,是國人常見的發炎性關節炎。振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李信興說明,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系統疾病,當人的自體免疫力產生問題,體內便會產生類風濕因子這種不正常的自體抗體,錯誤地攻擊自身關節滑膜,引起發炎反應,以致白血球入侵關節,對骨頭、軟骨、筋腱等造成傷害。

  李信興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通常會由小關節開始發作,像是手腳關節,嚴重的話也可能是全身性的關節發炎,包括像是咬合關節等;好發年齡通常是40至50歲,且女性罹患的機率較男性高,約是男性的3倍左右。事實上,任何年齡都有可能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不過,有家族病史的人患病機率較大。至於引發類風濕關節炎的原因為何?李信興表示,目前沒有明確病因,但由於此疾病與自體免疫的低下有關,因此像是抽菸、熬夜、生活作息不正常、壓力大等會使免疫力下降的行為,皆有可能增加得病的風險。

  類風濕性關節炎最常見的症狀為「晨僵」,也就是早上起床時,兩手僵硬無法握拳,且時間長達一小時,其他症狀像是超過3個關節發炎(如:近側指間關節、掌指骨關節、腕關節、踝關節等)、對稱性關節炎、類風濕性結節、血清檢查發現有類風濕因子等等。除了關節病變,類風濕性關節炎還可能影響到其他像是肺、心血管、眼、腎、神經等器官系統,造成如結膜炎、乾眼症、肺積水、心包膜積水等併發症。

少吃生食注意保暖 運動鍛鍊增強免疫力

  雖然類風濕性關節炎目前無確切病因,但容易在人體免疫力下降時發作,因此日常生活中要養成一些良好的習慣,維持身體免疫力的平衡,才能預防類風濕性關節炎,若不幸復發也較能減緩病情: 

(一)注意飲食:少吃生食,建議食物都要煮熟後再食用,並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及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雞蛋、瘦肉、大豆製品等,少吃高脂肪類食物,且不宜飲酒過多。關節炎發作時,要禁吃辛、熱、燥火的薑、辣椒、蔥、羊肉等食物。

(二)注意保暖、防潮:寒冷潮濕的氣候和環境,都可能誘發風濕病發作或使病情加重,因此天氣變化時,建議要盡量加強保暖防寒,如睡覺穿長褲長袖、使用護套保護關節部位、內衣汗濕後及時換洗等。

(三)運動鍛鍊:由於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疾病,因此透過運動鍛鍊來增強免疫力,便能降低發病的風險;但特別注意的是,為了避免受涼,盡量不要在清晨過早時出外運動,或是改從事室內運動,且大霧、濕氣過重的天氣也要盡量避免做戶外運動。

  李信興補充,過去類風濕性關節炎多以類固醇、止痛藥等藥物來控制,因效果有限,患者後期還是常要忍受關節變形、疼痛等折磨;現今類風濕性關節炎仍以藥物治療為主,雖然無法完全根治,但相關醫療已比過去進步許多,不論是免疫藥物或是生物製劑,皆能有效幫助控制病情。

★本文經《健康傳媒》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健康傳媒】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