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謝瑞珠的琉璃 融入排灣與阿美族精神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18 年 02 月 13 日訊】琉璃珠是排灣族與魯凱族最貴重的飾物,在工藝商品化之後,加入許多創新圖案,台東鐵花村,有一位阿美族琉璃珠達人,能烤燒出波浪型琉璃珠,因為造型漂亮,色澤透亮,受到許多遊客的喜愛。

    用大火烤燒出色澤華麗的琉璃珠,每一個都以波浪造型為主,放在展示架上,受到許多遊客的青睞,創作者董謝瑞珠親自解說創作理念。

    琉璃珠創作者 董謝瑞珠:「這個地標是有波浪造型的,所以當初我們在做設計的時候,設計成一個波浪的形體,然後也有跟我們台東的山跟海 ,做一個意象的連結。」

    遊客:「第一次來台東,看到這樣的琉璃珠,非常驚艷,真的很漂亮。」

    遊客:「老師的琉璃不一樣的地方,它的色澤還有它的造型,她是比較沒有框架的。」

    阿美族背景的董謝瑞珠,因緣際會參加原住民發展中心的培訓計畫,學到很多傳統部落工藝技術,將排灣族琉璃珠加入阿美族鮮豔色調,增添作品的色彩與形體。

    董謝:「我把一些傳統的琉璃珠,其實上在整體上面做一個不同形體的呈現,還有就是說色澤部份,因為傳統琉璃珠它會比較暗沈那種珠子,然後我的重新詮釋之後,其實它是一個非常亮透的一個珠子。」

    葡萄串或是薏苡的造型作品,代表豐盛的生活願望,董謝瑞珠愛上琉璃的美,有時候靈感來了,半夜還會爬起來練習,雖然一路走來辛苦,但看到桌上滿滿的作品,與工作坊滿滿的人潮,成了她前進的動力。

    新唐人亞太電視 廖儷芬 台灣台東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