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吃潤餅 習俗的來由是這樣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18 年 04 月 05 日訊】每到清明節,除了家家戶戶前去掃墓祭祖,吃潤餅也是許多民眾遵循的傳統。但你知道吃潤餅的典故,其實不是來自清明節,而是「寒食節」嗎?帶您看到,在吃潤餅這個習俗背後,有一段令人感動的故事。

    餡多飽滿的潤餅,被依序捲好裝袋,交到客人手上,這長長的排隊人龍,讓潤餅業者沒有時間休息。清明時節,許多民眾會隨著傳統習俗,在這一天吃潤餅。業者表示,清明節日,營業額至少成長五至六成。

    潤餅業者 鄧小姐:「(今天的業績比平常大概多多少?)大概五、六成。」

    不過,許多民眾知道在傳統習俗上,清明時節會吃潤餅,卻不曉得,這習俗的由來。

    民眾 謝先生:「(知道潤餅的習俗是怎麼來的嗎?)不是,不是清楚。你要比我再大十歲才會比較清楚。」

    民眾 王小姐:「不曉得啊。」

    民眾 何小姐:「不知道耶,可是我們家鄉都是有吃潤餅的習慣。」

    記者 黃彥菱:「清明節吃潤餅的習俗,其實是來源於寒食節。由於寒食節和清明節的日子相近,後世就把吃潤餅的習俗,併入了清明節。」

    相傳春秋時代,晉文公為了紀念忠臣介子推,將介子推過世那天,訂為寒食節,下令全國這一天不能用火,只能寒食。

    影片《傳統故事 介子推亡命綿山》:「晉文公下令,將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全國只能吃寒食,第二年晉文公和群臣,身穿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行至墳前發現那棵老柳樹復活,綠枝飄飄很是好看。以後這棵老柳樹就叫清明柳,而這天就叫做清明節。」

    到了宋朝,不再強調禁火,寒食節也逐漸被清明節取代。不過在韓國民間,反而是過寒食節,並且當天會與家人,一起製作飯糰來食用。

    新唐人亞太電視 陳輝模 黃彥菱 台灣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