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拋貿易新框架 邀美重返TPP
【新唐人亞太台 2018 年 04 月 17 日訊】安倍即將訪美,貿易問題將成為焦點,日本媒體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指示官員,研究重新加入TPP的條件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提出一個貿易談判新框架,希望能說服美國重新加入TPP。
據《日本經濟新聞》4月14號報導,首相安倍將在17號至18號於美國佛羅里達州與川普會談時, 當面提出貿易談判新框架。新框架很可能由執掌TPP談判的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茂木敏充(Toshimitsu Motegi)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主導。
以農業為主的國會議員12號與川普會面,表示白宮對中國的懲罰性關稅可能導致美國農民遭到報復。川普在會議上指示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討論重返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的條件。白宮副發言人沃特斯(Lindsay Walters)在聲明中表示,川普「指示要求重新考慮能否談成更好的協定」、「如果成為更好的協定,將積極考慮」。
UCLA安德森管理學院經濟學家 俞偉雄:「他(川普)覺得這個多邊的協議非常的不彈性,美國在這個過程當中並沒有得到最好的條件,所以他現在希望美國在得到比較好的條件之下重回TPP。現在中美之間在進行貿易衝突跟談判,美國也就此重新加入TPP為一個談判的籌碼,這是一個很聰明的決策。」
會議過後,內布拉斯加州出身的參議員薩斯(Ben Sasse)發出聲明稱,為了對抗中共的不當行為,美國能做的最佳行動,就是領導信奉自由貿易和法治的11個太平洋國家。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 謝田:「現在國際經濟形勢、貿易形勢都有了新的變化,川普也意識到,TPP建立之初就把中共排除在外,因為中共不按規則行事,這一點跟川普的貿易政策和理念是吻合的,他認為,如果這樣一個多邊的貿易協定能夠更好的遏制中共,糾正中共的一些不公正的貿易行動,也能夠對美國農民有利的話,那加入這個也不是個壞事。」
13號,日本財務大臣麻生太郎對美國研究重新加入TPP表示歡迎。《華爾街日報》也稱,日本對這一消息表示歡迎,安倍晉三曾推動此事以制衡中共的經濟影響力。
新唐人電視 常春 陳潔 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
-
歐巴馬訪日談貿易 日皇夫婦禮相迎
2014-04-24 21:13:30今天的國際焦點,美國總統歐巴馬啟動亞洲行,第一站抵達日本,今天(24日)早上日本明仁天皇和美智子皇后隆重迎接歐巴馬,正式展開國是訪問行程。
-
安倍見川普 專家:日本將扮演更重要角色
2017-01-21 15:32:20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週四傍晚的會晤,吸引各方關注討論,安倍說,對川普感到信任;我們也採訪了華府的專家學者,解讀這次會談對未來美日與亞洲關係的影響。
-
川普今會安倍談甚麼 TPP.駐軍費用受矚
2016-11-18 07:45:05再來關心,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今天上午即將會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今天,我們紐約記者也將在會談現場,為您帶來第一手報導。兩人將談論甚麼議題,牽動亞洲區域國家神經。
-
李登輝逝世週年前夕 安倍:很想到墳前祭拜
2021-07-28 21:53:17前總統李登輝去年7月30日辭世,再過兩天,週五就滿1週年。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28日接受產經新聞訪問時表示,[切]世界上沒有任何政治領袖像李登輝這樣為日本著想,如果情況允許,他非常想到李登輝的墳前祭拜。安倍談到,未來除了繼續台日交流,日本也將持續支持台灣在國際社會上確立地位。例如:持續支持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加世界衛生組織(WHO)年會,也希望台灣能加入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對此,中華民國外交部表達由衷感謝與歡迎,並將全力提供必要協助。
-
安倍:TPP若失敗 將轉向支持RCEP
2016-11-15 21:51:01新聞頭條首先來看到,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本周四將和美國候任總統川普會面,昨天才說,如果美國退出,不排除要爭取TPP主導權的安倍晉三,今天卻在國會表示,如果TPP失敗,日本將轉而支持由中國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建議與中國、印度和東協制定貿易協定。
-
川普上台TPP告吹?安倍:日本來推動
2016-11-14 21:33:17好,繼續來看到,川普上台,是不是代表TPP,也就是跨太平洋夥伴協定,就告吹了呢?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今天(14日)在參議院審查TPP特別委員會中就說,TPP的推動,走入非常艱困的局面,必須由日本來主導推動。安倍表示,日本將爭取,使TPP早日獲得批准。
-
歐巴馬會安倍 聚焦TPP與中共威脅
2015-04-29 07:17:12美國總統歐巴馬週二在白宮以高規格儀式,接待來訪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歐巴馬用「堅不可摧」來形容目前的美日關係,雙方會晤後表示,將在貿易和國防領域,強化美日多年的同盟關係。在兩人會見後發表的聯合聲明,明確提及,「以力量片面地改變現狀,損及主權或領土完整性的行動,都是對國際秩序的挑戰」外界解讀,是針對中共近期南海擴張主權的再一次表態。
-
川普見安倍避開敏感議題?專家解析
2016-11-18 13:15:05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美國當選人川普週四傍晚的會晤,吸引各方關注討論,安倍說,對川普感到信任;我們也採訪了華府的專家學者,解讀這次會談對未來美日與亞洲關係的影響。
-
安倍訪美會川普 日汽車業屏息以待
2017-02-10 21:07:42好,川普人事任命案一個一個闖關成功,那麼接下來,華府最重要的大事,莫過於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美。安倍預定在美東時間周五的中午,在白宮和川普會面。日本各界屏息關注川安會,特別是對美日貿易逆差貢獻最大的汽車業。
-
安倍美國國會演講 促TPP早日達成
2015-04-30 20:20:43正在美國訪問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台北時間昨晚11點多,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就日本在二戰的所為表示懺悔,同時,也試圖說服國會支持簽訂「跨太平洋自由貿易協定」。
-
日媒:日或將提貿易新架構邀美返TPP
2018-04-14 20:39:41歡迎回來。美國、日本下週(4/17、4/18),將在佛羅里達舉行高峰會談,《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在見川普時,向他提出一個新的貿易談判框架,希望說服美國重新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日方提出的新架構,將探討包括貿易、基礎建設與技術援助等議題,有別於川安兩人,2017年談過的雙邊經濟對話。
-
日媒解析台灣大選 網友:太用心了!
2016-01-20 15:24:25再來帶您看到,日本主流媒體,對台灣大選,聚焦關注,甚至有的節目,還以有趣的動畫,進行深度剖析。
-
中共不改人權、貪腐惡況 日:不入亞投行
2015-06-08 20:24:21七大工業國(G7)領袖峰會,在德國舉行,會上各國領導人聚焦以中國為首的亞投行,日本首相安倍連續發表四次對中共的疑慮,而日方甚至強調,在中國人權與貪腐問題沒有改善前,日本不會決定,是否會加入亞投行。
-
安倍臉書謝各界助熊本 老友台灣最激勵
2016-04-19 21:19:02日本熊本震災至今已來到第五天,災區仍有三萬名軍警醫護人員不分晝夜投入救災。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昨天晚上在臉書發文,感謝各國的援助與關心,而來自老朋友台灣的慰問訊息,最令人感到激勵。
-
安倍推特謝臺灣! 中共跳腳向日本抗議
2020-04-11 20:19:18臺、日兩國元首以推特發文,互相鼓勵共同對抗中共肺炎(Covid-19)疫情,引起中共跳腳。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7日在日本發布「緊急事態宣言」後,透過推特以日文表達雙方合作攜手克服困難,隔天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以推特回應蔡總統表示:「日本臺灣一起加油。」日本讀賣新聞報導,中共外交部已透過北京的日本駐中大使館向日本政府表示抗議,高舉「一個中國」原則的中共,對臺日之間在對抗疫情的良性隔空互動,顯得相當警戒。
-
安倍國會演說提台灣引迴響 復興奧運謝311伸援
2020-01-20 20:49:54今年七月的夏季奧運,將在日本東京登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表示,在2011年311大地震期間受到重創的東北3縣,將實施「復興謝謝招待城」制度。當安倍晉三提到岩手縣的野田村,將擔任「台灣」的接待城時,現場一片歡呼。
-
反IS聯盟 歐巴馬提台灣沒提中共
2015-11-23 12:41:07國際聯手反恐,打擊IS恐怖組織,美國總統歐巴馬昨天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參加東協活動時,公開指出,「台灣」也可以成為國際反恐的夥伴,不過,卻沒有提到與會的中共。
-
北海道宣布緊急狀態!南韓染疫破二千病房不足
2020-03-21 15:11:01日本的中共肺炎疫情擴大,其中,北海道病例數,居日本各地之冠,今天下午五點半,日本北海道知事鈴木直道,緊急宣布「緊急事態宣言」。另外在南韓,肺炎確診人數已經來到2337例,負壓隔離病房卻只有大約一千床,醫療資源不足,許多病患無法入院治療,外界憂心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武漢。
-
安倍晉三遭槍擊傳心肺停止 現場畫面曝光
2022-07-08 17:51:20頭條首先來關心,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今天上午在奈良市演說時,遭到槍擊倒地,當時現場約有30人,傳出兩聲槍響後;日本警方透露,安倍似乎是被霰彈槍從背後擊中,目前正在進行急救中,日本共同社一小時前快訊指出,安倍被送往醫院,心肺功能停止,失去意識。不過,日媒NHK表示,警方稱,安倍一度保有意識,並作出反應。帶您看到,槍擊案現場畫面。
-
日本加拿大領導人挺台 安倍:台入世衛有極高必要
2020-02-14 15:21:58再來看到,武漢肺炎疫情擴散,台灣卻被拒於WHO防疫體系之外。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今天(30日)在記者會上,極為罕見且果斷地強調:「台灣有必要加入WHO!」安倍表示,在武漢肺炎疫情擴大的情況下,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有極高的必要性,他並暗批中共「以政治的立場排除台灣,對於包含整個地區在內,很難保持健康和預防傳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