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結合無人機 打造再生能源維運新模式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18 年 05 月 09 日訊】無人機結合AI功能應用廣泛,台中中興大學舉辦農業及綠能產業應用論壇,未來,無人機不但可以大面積的分析農田災損,在場域大,維修不易的風力發電機中,也扮演維運的角色。

    無人機沿著翠綠稻田飛行,執行噴灑農藥的場景,已經不稀奇。未來,加入人工智慧模組的無人機,還可以辨識農作物的健康狀況,當碰到大面積災損時,它還能即時分析和回報狀況。

    中興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特聘教授 楊明德:「稻子生長的時候,有沒有稻熱病,到最後我們預估它的產量,整個的流程都會用無人機做紀錄,配合地面上的IoT,就是田間的感測器,我們就可以做更精準的管理策略。」

    未來台灣外海裝置上千支風力發電機,場域大維修大不易,未來都得倚重無人機的技術。

    中興大學國際產學聯盟中心執行長 洪居萬:「(無人機)它必須要能夠抵擋陣風來的時候它能夠自己平衡,還有它可以找到風機有問題的地方,它可以自動去找尋目標,把數據搜尋出來,然後傳輸到一個中央系統,然後我們再做大數據分析。」

    執行長表示,新機買進、安裝技術都掌握在國外廠商手裡,唯獨智慧化維運還有發展空間,中興大學也與台電合作,利用學校的研發資源,在台電提供的場域練兵。

    中興大學國際產學聯盟中心執行長 洪居萬:「流體力學的,還有做風機這方面的,還有大數據處理,還有真正硬體上我怎麼樣做維修,這以後都發生在我們家門口,不只是國內使用,甚至以後我們也可以造外銷。」

    打造再生能源智慧化維護系統,是國際間爭相發展的技術,以台灣資訊與電子技術的優勢,可望取得領導地位,搶攻國際市場。

    新唐人亞太電視 邱添喜 詹詠茹 台灣台中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