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紅藜豐收 收購價跌農民惜售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18 年 05 月 16 日訊】現在正值紅藜的採收季節,遊客來到花蓮秀林鄉,就可以看到一整片紅藜,飽滿彎垂畫面,雖然紅藜大豐收,但今年廠商收購價偏低,對於農民來說,實在不敷成本,希望等到好價錢再售出。

    現在正是紅藜收成期,紅藜成熟時,藜穗優雅彎腰,色彩絢麗斑斕,在陽光映照下,格外豐美飽滿。

    秀林雜糧產銷第二班長 劉文光:「種的好的話,它的要品質好,要長的好,就是要九月份以後才種,不能碰到太多(雨水),剛播種就是不能有雨,雨過多就苗會死掉。」

    雖然紅藜豐收,但農民卻開心不起來,因為今年廠商收購價,普遍偏低。

    秀林雜糧產銷第二班員:「以前一斤六百公克是六百,現在可能是六百公克是五百、還是四百,我也不知道,我還沒賣出去啊。」

    秀林雜糧產銷班第二班長 劉文光:「我們是友善耕種的情況之下,因為人工太多,所以成本如果照廠商來收購的成本,我們幾乎沒有利潤去。」

    幾乎每一戶都把曬好的紅藜存放起來,因為實在不敷成本,只能分批採收,慢慢曬,希望等到好價錢再出售。

    秀林雜糧產銷第二班員:「動作很多,(哪些動作),動作種、還拔草、要移開、要砍、還曬,還撥,還這樣子篩,打那個給它掉撥離。」

    紅藜為原住民傳統作物,營養價值高,又有穀類界紅寶石的稱號,農民們辛苦種植,就是期盼能賣出個好價格。

    新唐人亞太電視 廖儷芬 台灣花蓮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