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非正常老化應就醫 您了解了嗎?

失智非正常老化應就醫 您了解了嗎?

文:易禹昕(健康傳媒) 

以往,民眾對於失智症患者存有「老番癲」、「老頑固」的刻板印象,但隨著全民衛教的普及,我們知道失智症(Dementia)是一種腦部功能退化的疾病,並非正常老化。許多人誤以為失智是正常老化過程,而忽略就醫重要性,事實上這個疾病一旦發生,就應接受專業診療,以延緩病程惡化速度。

  在失智症的分類上,大致可分為「退化性」與「血管性」兩大類,但患者有時會存在2種或以上的病因,最常見的則是阿茲海默症與血管性失智症並存(又稱為混合型)。症狀主要為喪失記憶力、定向力、判斷力、計算力、抽象思考力、語言等認知功能障礙,同時可能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精神症狀,症狀的嚴重程度會影響日常生活能力,也是導致老年人失能及生活無法獨立的主要原因之一。

  社團法人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建議,要讓社會大眾正確認識失智症,政府可分為幾個方向來宣導:(一)18歲以下的民眾接受正規教育,教育部應將認識失智症納入健康教育的課程中;(二)由於失智症患者容易出現走失的狀況,交通部也應針對公車、計程車司機做宣導;(三)醫療體系、金融體系的宣導也很重要,常有患者因為「忘記」自己曾經來過這裡,而與行政人員吵起來的狀況;(四)宗教團體,借助教會與宮廟的力量,讓更多人認識失智症。(五)公務人員由各級政府進行系統性教育訓練,對快速成長之失智人口有更多的幫助。

  在台灣,9成以上的失智者都住在家中,超過5成完全由家人照顧,3成聘請外籍看護,使用居家服務或本籍看護合起來不到1成。而失智症患者從確診到離世,平均約有8至10年的時間,有些可以到15至20年不等,照護時間的差異性相當大。此外,照顧者多以家庭中的女性為主,多為配偶、女兒和媳婦,在這麽長的照護時間中,照護者的壓力可說是不言而喻。

  湯麗玉表示,以居家照顧而言,輕度、中度、重度失智症所需的協助,其實是很不一樣的。若以輕度來說,照顧者可尋求共同照護中心的幫忙,共照中心有個案管理師,個管師可提供照顧諮詢來協助患者、照顧者,並告知他們有什麽資源可以使用。此外,4年前開始政府發展失智症的社區服務據點,這些據點會提供給家屬所需要的照顧課程、家屬支持團體、安全看視等,並提供失智症患者的「認知促進服務」,以延緩患者的失智症病程發展。若是失智症病程進展到中度、重度,則可利用日間照顧中心、居家服務與喘息服務等。

  湯麗玉指出,去年12月衛福部已提出「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暨行動方案2.0」,但至今仍未見相關單位提出與行動方案相對應的預算,沒有預算意味著行動方案能夠落實的程度相當有限,亦無法得知政府的承諾是否可以兌現。

  針對失智症的防治照護,湯麗玉認為,政府應該要有一個可以統籌各部會的單位,像是由行政院來主導,相關部會才能動起來。社區對失智症患者的包容與理解相當重要,現今全台每年新增1萬多名失智症患者,再加上少子化的影響,未來會有越來越多失智症患者沒有人照顧。如何讓失智者能安心在原來生活的社區中,獲得有尊嚴、能自主的醫療及生活照顧,同時照顧者能獲得照顧訓練及支持服務,讓家屬能安心上班或照顧家庭,將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本文經《健康傳媒》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健康傳媒】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