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韓簽訂備忘錄 即日起兩國自動通關
【新唐人亞太台 2018 年 06 月 28 日訊】2017年往返台灣、南韓兩地旅客,高達194萬3千多人次,為了促進台韓兩地觀光,提升旅遊便利性,台韓(27日)簽署「台韓互惠使用自動通關了解備忘錄」,讓兩國旅客只要走自動通關通道,不用排隊就能迅速入境,希望台韓互訪觀光人次可以突破200萬。
活動主持人:「請簽署,Please sign the MOU。」
南韓駐台代表楊昌洙、台灣駐韓代表石定,兩人在內政部長葉俊榮的見證下,簽訂「台韓互惠使用自動通關瞭解備忘錄」,希望促進兩地觀光交流。
活動主持人:「台韓互惠使用自動通關服務正式啟用。」
不論是南韓人到台灣,還是台灣人到南韓,通關不用排隊,只要把護照放進機器掃描,進行臉部掃描、按壓指紋,就可以快速通關,讓經常往返兩地的民眾直呼好方便。
民眾:「常往來的人是比較方便,肯定是這樣子。」
根據觀光局資料,去年南韓來台旅客達105萬4千多人次,而台灣赴南韓則有88萬8千多人次,總計194萬3千多人次,為了提高旅遊便利性,台韓互惠自動通關一?動,希望台韓互訪人次能突破200萬。
內政部長 葉俊榮:「我們這邊有韓流,但是在韓國也有台風,這樣子的交流活動隨著自動通關系統啟用,對雙方的人民而言,都能夠更快速更便捷。」
這是繼台美自動通關後,南韓也和台灣簽訂備忘錄,目前台灣民眾到澳洲也只要走智慧閘門,不用排隊就能入境。除了加強國際互動,也讓國際旅客來台更方便。
新唐人亞太電視 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
-
強震登朝鮮日報頭條 加拿大網紅:大家都好冷靜
2024-04-05 12:49:56花蓮強震,引發國內外高度關注,住在台灣的加拿大網紅,表示台灣人地震當下都好冷靜,與外國人截然不同。台灣地震也受到韓國民眾關注,而婦產科護士在地震當下,挺身保護嬰兒的畫面,也登上《朝鮮日報》的大頭條。
-
南韓學者:與中共建交29年 未守國家利益 危機升級
2021-09-11 20:42:06鏡頭轉到南韓,南韓和中共建交29週年之際,日前一場研討會中,南韓學者指出,在倉促與中共建交過程中,當時南韓政府沒有最大限度的確保國家利益。學者還表示,建交29年之際,韓中關係陷入危機。
-
未與裴洛西見面 還派外長訪中 尹錫悅民調續崩|寰宇掃描
2022-08-05 22:21:57南韓總統尹錫悅上台不到三個月,支持率如溜滑梯般慘跌,這周更是崩跌至剩24%,不僅在政黨支持度上首次遭在野的共同民主黨逆轉,甚至比前總統朴槿惠的支持率還低,南韓總統辦公室表示深刻反省。而尹錫悅這週因休假沒有安排與來訪的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會面,隔天還公佈南韓外長朴振將於8日訪中,並與中共外長王毅9日會在青島會談,持續引發爭議。
-
尹錫悅宣布勝選 1%內差距 韓保守派重掌政權
2022-03-10 08:26:06早安新唐人先來關心,韓國第20屆總統大選結果在台北時間今天(10日)凌晨揭曉,最大在野黨國民力量總統候選人尹錫悅宣布當選,執政黨李在明坦承敗選,尹錫悅得票率為48.6%,李在明得票率則為47.81%,兩人差距僅約0.6個百分點,創下韓國史上總統大選最小票差,這也是保守派勢力在前總統朴槿惠因閨蜜案下台後,時隔5年奪回政權。
-
冬奧多國選手遭判失格 南韓抗議將訴諸國際仲裁
2022-02-08 22:24:54歡迎回來。北京冬奧爭議不斷,選手被判失格的理由也成為討論焦點,在2月7日比賽的跳台滑雪混合團體項目,日本人氣選手高梨沙羅原本被看好是奪牌熱門人選,卻被判服裝違規取消成績,讓她當場淚崩。南韓冬奧體育代表團也提出正式聲明,參加短道速滑項目的運動員黃大憲和李俊瑞,遭遇「不公正判罰」,不僅提出抗議,更要訴諸國際體育仲裁法庭。
-
南韓臨時取消唐鳳演講 矢板曝日本90%網友挺台
2021-12-22 22:28:34南韓政府「第四次工業革命委員會」,9月邀請台灣內閣數位部長唐鳳演講,卻在12月16日會議當天上午因所謂「兩岸因素」臨時取消,中華民國外交部強烈抗議、召見代表。日本《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指出,這件事能變成國際矚目的新聞,說明台灣的國際地位提高了。而事件也在日本引發熱議,網路上90%以上都在批評南韓、支持台灣,連南韓媒體報導時,都對自家政府也有微詞,這代表「現在打壓台灣在全世界都是得不到輿論支持的」,而台灣外交部把這件事公開,訴求國際輿論支持,這種做法是正確的。
-
剪護照 毀綠卡 中國海關加強盤查出入境國人
2022-05-11 13:04:46中共日前再次收緊了邊境政策,許多中國護照在海關被剪毀。有網友稱,5月8日從曼谷飛往廣州的航班上,所有人都在入境時遭到邊檢人員盤查,詳細追問每個人出國的理由,在國外做什麼,為何回國等,其中有人當時就被剪了護照。
-
首爾安全對話時隔3年實體舉行 喊話北韓棄核|寰宇掃描
2022-09-07 22:25:492022首爾安全對話(SDD)7日時隔3年在首爾舉行,南韓國防部長及國家安保室長金聖翰都在會中再次呼籲北韓參與非核化談判,希望國際繼續合作促使北韓放棄開發核武。
-
南韓首發公文求台積電支援車晶圓 美方也促供應
2021-05-05 13:30:58產業焦點,車用晶片短缺嚴重,有消息傳出,南韓商務部方面,首度發函四家汽車半導體公司,希望擴大供應車用半導體,更是首度以官方名義,希望台積電協助,就連美國商務部長,近期也敦促台積電在內的台灣公司,優先滿足車用晶片需求。
-
24中高收入國家對台灣有好感 日韓澳最高
2023-08-12 20:10:13台灣近年來在國際間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皮尤研究中心調查指出,在全世界中有24個中高、中等收入的國家對台灣有正面的觀感, 而正面觀感比例最高的前五名國家分別為日本82%、南韓75%、澳洲70%、以色列66%與美國65%。而在非洲的奈及利亞、南非與肯亞,對中國的好感居多。
-
(更新)首爾市長朴元淳留遺言後失蹤!警消深夜尋獲遺體
2020-07-10 00:13:49新聞首先來看到,南韓首爾市長朴元淳,今天傳出失蹤消息,朴元淳女兒向警方報案,指父親留下遺言後就離家出走,還把手機關機,據《首爾日報》報導,當地警方搜尋到晚間七點多,已經在成均館大學後門的臥龍公園附近,找到朴元淳的遺體。
-
對中共態度強硬 韓前檢察長當選總統候選人
2021-11-06 20:59:07週五,韓國前檢察總長 尹錫悅,當選最大在野黨「國民力量」的總統候選人。尹錫悅多次強調「美韓聯盟」的重要性,希望加入「四方安全對話」。他在今年七月,因為表達了對中共的強硬態度,遭中共駐韓大使的指責,引起關注。
-
南韓跌出全球10大經濟體 人均GDP也輸台灣
2023-07-13 17:16:19南韓央行週三(12日)公布數據,顯示2022年名目GDP為1.67兆美元,排名全球第13名,南韓時隔3年,再次跌出世界前10大經濟體地位,分析指出主因為美元走強、韓元貶值,出口表現不佳也是原因之一,IMF推估今年韓國經濟成長率為1.5%,要重回全球前10大可能性也不高。另外根據數據,2022 GDP台灣排名第21名,亞洲四小龍中僅次於南韓,不過如果以人均GDP計算,台灣2022年人均GDP達到35510美元,南韓為33590美元,這是台灣自2003年以來第一次超越南韓。
-
有圖沒真相?AI影片以假亂真 Deepfake成社會隱憂
2021-03-16 20:52:582017年問世的Deepfake深偽影像,能將一個人的面容換到另一個人的臉上,移花接木製作出當事人不曾說過的話與行為的影片,不少類似的AI技術也逐步出現在市面上。不過這項技術背後存在的隱憂,也讓社會開始省思,這項技術是否該被禁止。
-
席琳狄翁罹罕病3年重返舞台 巴黎奧運壓軸演出|奧運掃描
2024-07-27 19:55:31巴黎奧運在台灣時間27日凌晨開幕,席琳狄翁壓軸登場,這也是她確診僵硬人症後,首次重返舞台。演唱已故法國女歌手愛迪琵雅芙的經典名曲《Hymne a l'amour》(愛的讚歌)。席琳狄翁身穿一襲華麗串珠流蘇白色禮服,在大雨中演唱,歌聲嘹亮高亢,撼動人心。讓現場觀眾深受感動,獲得全場歡呼。
-
烏克蘭向世界求援 基輔廣場高掛「中華民國國旗」|寰宇掃描
2022-06-06 21:54:46曾多次為台灣發聲的英國大報《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駐台記者史密斯(Nicola Smith),正在烏克蘭首都採訪報導,她5日在推特PO出一張她所拍攝基輔廣場一道萬國旗牆面,包括英國、加拿大、日本、美國等,其中一面就是台灣的青天白日旗,最下方標語還寫道「全球各國,我們需要你們的軍事裝備與人力,拜託」。
-
猴痘「性傳播」?義研究指精液可能是傳染媒介|寰宇掃描
2022-07-01 22:22:54歐洲疾病防治中心最新統計顯示,在短短不到兩個月期間,歐洲地區的猴痘確診病例累計已有4177例,而最早在人體精液中發現猴痘病毒的義大利研究人員表示,他們正進行擴大篩檢,初步結果顯示,精子確實可能是猴痘傳播媒介。
-
美眾院點名四國入五眼 分析:全面圍共.韓走向漸明
2021-09-08 21:05:39美國眾議院機構8月25日提議擴充五眼聯盟成員,點名南韓、日本、印度、德國,因應中共等威脅。評論員峰(7日)分析,全面包圍中共的目的明確,韓國的走向逐漸明朗,原因來自中共的反作用力。
-
搶攻美加旅客 觀光局邀艾美獎得獎主持人遊台宣傳
2023-02-14 11:18:23去年10月邊境解封後,來台旅客復甦,美加兩國為長線市場最大客源國,觀光局特別邀請艾美獎得獎主持人艾莉卡訪台,並將在美國旅遊節目Inside SoCal中播出,盼吸引旅客來台。
-
南韓浦項鋼鐵廠火災淹水 單日損失恐達11億元
2022-09-07 16:39:56颱風軒嵐諾過境南韓之際,位於慶尚北道浦項市的浦項鋼鐵(POSCO)工廠6日發生火災,三座高爐陸續關閉,每日因停產損失恐高達500億韓元(約新台幣11億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