嚐貿易戰苦果?陸GDP成長近十年新低
【新唐人亞太台 2018 年 10 月 19 日訊】中國大陸今天公布第三季GDP,年增長6.5%,低於市場預期的6.6%,是近10年來最低,市場分析,目前中美貿易戰對出口影響目前尚不明顯,但大陸內需市場放緩,尤其是基礎建設投資加速下滑,拖累第三季經濟,隨著美中貿易戰越演越烈,中國經濟成長前景的風險,將大幅增加。
HSBC亞洲經濟研究部主管 Frederic Neumann:「就算GDP是如市場預期的6.6%,這還不是世界末日,重點是大陸經濟正在全面下滑。」
中國大陸19日公布第三季GDP,年增長為6.5%,低於市場預期的6.6%,是近10年來最低,市場分析,目前美中貿易戰對出口影響還不明顯,但中國大陸內需放緩,拖累第三季經濟。
HSBC亞洲經濟研究部主管 Frederic Neumann:「它下滑並不只是貿易戰影響,而是內需出現嚴重停滯,基礎建設疲弱,重要的內需指標汽車銷售也下滑。」
CNBC新聞:「中國大陸一直依賴投資基礎建設來刺激內需經濟成長,不過依目前情況,這招已經無法奏效了,因為債務已經累積到驚人的地步了。」
中國經濟減速影響,讓大陸股市跌跌不休,今年以來跌幅超過25%,居全球股市之冠,市值蒸發超過3兆美元(約92.93兆元台幣)。中國3大金融監管機關首長(19日)也喊話,想挽救市場信心。
財經專家 謝金河:「A股的下跌其實到現在為止,它還沒有停止跌勢。在地表上,中國經濟是在這三四十年中,從來沒調整過的市場,未來面對調整,可能壓力是非常大。」
HSBC亞洲經濟研究部主管 Frederic Neumann:「如果再加上貿易戰效應,在明年才會真正出現。北京當局明年必須採取行動挽救經濟。」
中國企業要應對資金困境,隨著美中貿易戰越演越烈,中國經濟成長前景黯淡,人民幣貶值更加劇資本外流。市場分析,中國人行今年四度調降銀行準備金比率的措施,就是試圖提升,流動性以及經濟成長。
新唐人亞太電視 王冠霖 張媛婷 台灣台北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
-
衰退恐比日本更慘?中國壟罩「通縮」陰影
2023-04-18 17:20:25國際地緣政治紛紛擾擾,不僅是美國的經濟數據大家很關心,中國經濟現況也是焦點。中共官方3月公布數字,CPI以及PPI接連往下走的情況,媒體報導分析,中國經濟已經進入所謂的「通貨緊縮」,我們請教台灣大學公共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樊家忠,您怎麼觀察,當局降準、降息的情況下,經濟出現了通縮徵兆,這是不是代表說中國經濟在快速滑落?
-
研究:夜間衛星圖像顯示 中共誇大GDP數據
2022-11-04 17:02:32如果政府的數據不可信,那應該如何衡量經濟增長?芝加哥大學一名助理教授通過衛星獲取的夜間燈光圖來衡量區域經濟發展狀況。研究發現,過去20年內,北京可能誇大GDP增長近三分之一。
-
中國多省GDP數據「從負變正」 各界質疑中共
2024-02-03 19:29:54中國經濟低迷,百業蕭條,民眾面臨就業難、薪水低等各種難題,但最近多省公布的經濟成長率數據卻出現所謂的「高速增長」,其中,河南省的GDP數據因為太過「戲劇化」,引發外界質疑。
-
中國經濟評論示警:GDP低預期 青年失業創新高
2023-07-18 11:35:21中國解封後經濟復甦不振,中共今天發布官方數據稱,第2季GDP成長率年增6.3%,不如市場預期,季增0.8%;另外,6月青年失業率,官方數據再創新高達21.3%。時事評論員陳破空分析,中國經濟兩大引擎熄火,現在進入實質通縮困境。
-
中國Q1 GDP4.5%?內需消費弱 經濟不確定性大
2023-04-19 17:31:08中共國家統計局,18日公布第一季GDP年增率4.5%,數據引起討論,學者分析,確實部分內需消費因為疫情防控解封有所反彈,但外資投資信心依舊不振,年輕人失業問題是有待解決,中國經濟面臨多重挑戰。
-
中共清零要「均貧」? 世銀下調中國GDP至2.8%
2022-09-28 17:00:29中共的極端疫情管控,在各地激起民憤,甚至集體抗爭,與此同時,中國經濟也備受衝擊,中共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利潤,加速萎縮。另外世界銀行,大幅下調了今年中國GDP的預測到2.8%。
-
中國9月經濟數據再造假?消費.CPI相互矛盾
2023-10-18 17:10:24中國國家統計局今天公布9月份主要經濟數據,以及第3季GDP成長4.9%。我們請教中經院助研究員王國臣老師,您對中國的經濟數據怎麼解讀,尤其近期中國房地產事件再次擴大,民眾消費信心到底如何?中國經濟,就您研判,已經落底了嗎?
-
中共打腫臉充胖 中國GDP數據現欺騙性反彈?
2023-07-19 19:51:01歡迎回來,中共17日公布今年第二季度GDP增速6.3%,雖然官方數字增幅不低,但去年基數太低,實際上經濟增長乏力。儘管中共黨媒高唱「穩中向好」,但民眾實際感受差距卻越來越大。外媒評論說,中國第二季度經濟增長,出現欺騙性反彈。
-
畫餅充飢!陸學者籲發消費券 映出中國經濟難題
2023-04-21 20:58:59中共官方近期公布第一季度GDP年增率4.5%,但是消費和生產物價指數雙雙下降,青年失業率又創新高,有學者大聲疾呼,建議給老百姓發放消費券,用以提振消費。
-
兩會將公布GDP目標 專家:難回到高速增長
2023-03-04 20:11:32中共召開兩會,隨著疫情結束,中國經濟成為「兩會」最受關注的話題,外界普遍預期,當局將宣布5%左右或以上的GDP目標,不過,專家分析,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態勢,已經回不去了。
-
內需市場仍躺平 中國12月CPI連3降
2024-01-12 19:37:51中國經濟持續低迷,根據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去年1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降0.3%,連續第三個月下滑,凸顯內需疲弱。中共統計局12日公布數據,去年1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前年下滑0.3%,是2009年10月以來最長頹勢。分析指出,這是中國經濟的一大擔憂,因為物價下跌會導致企業營收減少,影響勞工薪資。通貨緊縮也會增加債務負擔,導致消費者延後消費。經濟學家也示警,中國的通縮壓力依然很大,企業正在調降售價。並認為,北京當局必須打破通縮周期,否則中國經濟會陷入惡性循環。
-
中共公布經濟數據 統計局財政部互相打臉
2022-07-19 16:23:10中共極端疫情清零政策對經濟造成重創。不過,大陸國家統計局宣稱,大陸第二季度GDP仍然是正增長。這一數據與財政部等公布的相關數據互相衝突,很難自圓其說。多方質疑,中共又在造假。
-
陸GDP將創1976年最差 專家:未有結構復甦跡象
2023-01-16 16:51:56中共官方17日將公布2022年第四季以及全年GDP數據,不過多數機構是看壞中國經濟表現,認為在疫情因素、房地產低迷加上民間消費不振,中國GDP數據可能將創下1976年以來最差表現。
-
中國CPI連降3個月 寫下2009年來最長頹勢
2024-01-12 17:25:16根據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去年1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降0.3%,連續第三個月下滑,凸顯內需疲弱。中共統計局12日公布數據,去年1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前年下滑0.3%,是2009年10月以來最長頹勢。分析指出,這是中國經濟的一大擔憂,因為物價下跌會導致企業營收減少,影響勞工薪資。通貨緊縮也會增加債務負擔,導致消費者延後消費。經濟學家也示警,中國的通縮壓力依然很大,企業正在調降售價。並認為,北京當局必須打破通縮周期,否則中國經濟會陷入惡性循環。
-
外媒聚焦深層因素困境 中國經濟恐陷零成長
2023-06-01 17:36:35原先市場樂觀預期,解封後的中國經濟,不過從近期數據來看,中國製造業活動連續第二個月萎縮,服務業成長力道疲弱,我們請教台大公共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樊家忠教授,您怎麼觀察為何防疫放寬後,經濟回復的勢頭,陷入停滯?這是否代表,中國經濟突飛猛進的時代落幕?記者 沈唯同:「未來中國經濟成長幅度,您怎麼預估?部分外媒認為可能只有低度,2-3%成長,您的看法?」
-
中國首季GDP4.5%?內需消費弱 經濟不確定性大
2023-04-19 20:28:10中共國家統計局,18日公布第一季GDP年增率4.5%,數據引起討論,學者分析,確實部分內需消費因為疫情防控解封有所反彈,但外資投資信心依舊不振,年輕人失業問題是有待解決,中國經濟面臨多重挑戰。
-
中共稱抗疫勝利 彭博:中國面臨多項經濟挑戰
2023-02-17 22:38:45中共當局16日宣稱,對抗疫情取得所謂重大勝利,已走出大流行。不過相關數據不透明,加上多項錯誤政策引起外界質疑。外媒彭博社回顧中共當局三年來應對疫情的措施,指出中國經濟面對多項挑戰。
-
中共公布2022年GDP僅3% 1970年以來次低
2023-01-17 16:54:54中共國家統計局,上午公布2022年中國GDP數據,除了Q4成長2.9%,全年成長3.0%,但不只未能達到5.5%的目標,也是1970年代以來次低水準。學者直言,中國經濟高成長時代已經過去。
-
輝達黃仁勳再度來台!有望現身鴻海科技日|逾5成日企估:中國經濟疲弱至2025|龔明鑫:全年GDP有信心1.5%上下|AIT主席3度訪台 聚焦經濟韌性
2023-10-16 19:30:06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再度來台!有望為AI概念股注入活水。而市場傳出,黃仁勳將出席週三登場的鴻海科技日,產業專家認為,輝達與鴻海的合作主要在伺服器方面,在電動車領域也有合作空間。
-
中共設GDP成長目標5% 創20年新低
2023-03-06 12:39:16即將離任的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最後一次工作報告中表示,今年中國GDP增長目標為5%左右,這個數字創下二十多年來最低水準。外媒指出,這一目標預示,中共可能不會實施大規模經濟刺激措施,中國市場可能再次面臨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