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答記者:未與代理司法部長談「通俄」
【新唐人亞太台 2018 年 11 月 10 日訊】星期五,美國總統川普與第一夫人梅蘭妮亞,啟程前往巴黎,參加週末在法國舉辦的一戰停戰100週年紀念活動。出發前川普向媒體表示,沒有與代理司法部長惠塔克談論「通俄門」問題。
美國總統 川普:「我沒有和惠塔克討論(通俄門)。」
塞申斯在中期選舉後辭去司法部長,而換上公開批評通俄門的惠塔克做代理部長,令民主黨懷疑這與通俄門調查有關。同時,一些州的檢察長正施壓惠塔克,要他像其前任一樣,回避通俄調查。
美國總統 川普:「惠塔克有很棒的聲譽,這正是我想要的。他個性很堅韌。」
據美聯社報導,白宮懷疑,過去一個月沒有消息的通俄門特別檢察官穆勒一直在暗暗整理信息,將發布新起訴書或報告。川普表示,是否插手通俄調查,這取決於惠塔克本人。
此外,蒙大拿州一個聯邦法院週四作出裁決,認為川普政府推動建造的「基石XL」輸油管計畫,沒有對環境影響進行完整分析,因此判定該項目要暫停。川普認為該判決是一項政治決定。
美國總統 川普:「我想最終會像以前一樣,該案會上訴到聯邦第九巡迴庭,我們將逐漸選新法官進入第九巡迴庭。因為很多事要通過它。」
在啟程前往法國前,川普並回答了記者有關聯合國大使接替人選的問題。
美國總統 川普:「我們有非常好的人選想接這份工作,我會在未來幾週做決定,應該是今年年底。」
新唐人記者 李子玉 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
-
川普遭四年政治攻擊 通俄門爆料者真正目的被解密
2021-01-21 16:14:45美國第45任總統川普卸任前,下令解密與「交火颶風」有關的機密文件,這項文件是2016年FBI對他在2016年競選活動的調查,當時川普在競選時,被英國前情報員史蒂爾指控,勾結俄羅斯,不過美國記者,所羅門揭露,這其實是一場政治操作。
-
川普再特赦29人 前顧問斯通擬提告前FBI局長與司法部
2020-12-25 08:57:01週三晚,白宮發布了川普總統的第二批特赦名單,包括前川普競選團隊主席馬納福特、前顧問斯通等29人。斯通發文表示,此項特赦將使他能夠對司法部、特別檢察官穆勒、前FBI局長科米,以及前CIA局長布倫南等人,提出訴訟,理由是不當檢控。斯通還說,他也會把即刻離職的司法部長巴爾加入被告之中。
-
認錯?造「通俄門」抹黑川普 華郵罕見更正報導|寰宇掃描
2021-11-15 22:03:31繼負責美國前總統川普「通俄門」反調查的美國特別檢察官杜然(John H. Durham)今年9月27日逮捕了希拉蕊競選陣營的律師薩斯曼(Michael Sussmann)後,11月4日他又以對聯邦調查局(FBI)撒謊等5項控罪,逮捕了為前英國間諜史蒂爾(Christopher Steele)提供抹黑川普情報的俄羅斯人丹欽科(Igor Danchenko)。當年美國主流媒體未經查證,紛紛引用相關不實情報攻擊川普,其中《華盛頓郵報》已經認錯,並罕見地更正及大篇幅?除相關報導。
-
川普下令解密通俄門「交火颶風」文件 更多內幕將曝光?
2021-01-20 15:13:08美國總統川普卸任前,下令解密與「交火颶風」有關的機密文件,這項文件是2016年FBI對他在2016年競選活動的調查,當時川普在競選時,被英國前情報員史提爾指控,勾結俄羅斯,不過美國記者,所羅門就揭露,這其實是一場政治操作。
-
前希拉蕊律師出庭 馬斯克稱「通俄門」是騙局
2022-05-23 17:14:25再來看到,世界首富,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在推特上對所謂川普「通俄門」事件發表最新評論,讓輿論再度聚焦案件。
-
達勒姆報告無可辯駁 FBI坦承通俄門「過失」
2023-05-25 13:35:52美國前總統川普,被認為將角逐2024總統大選;他多年前在任內被所謂「通俄門」調查。特別檢察官達勒姆5月15日發布調查報告,指聯邦調查局FBI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就啟動所謂「通俄門」調查。FBI隨後承認,該調查存在「過失」。
-
拜登講話吐真言 近241萬人瀏覽2萬6千人留言
2020-12-13 10:38:05美國大選前,拜登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民主黨人組成了美國史上最大規模的選民舞弊組織。川普總統11月5日在推特上轉發了這則視頻。目前,已有近242萬人觀看了視頻,2萬6千多網友留言,指出拜登無意中說了實話。
-
美選1月6日終局?學者:川拜互設局.局中有局
2021-01-09 23:02:24美國國會1月6日認證拜登當選,2021開年懸念,大選是否終局?學者明居正(8日)表示,川普與拜登兩陣營,彼此都在設局,局中有局。
-
川普提台灣遭脅:不尊重美國了 中共從沒對我那樣說話
2021-04-08 07:48:39美國前總統川普6日接受外媒採訪時,提及中共在國際上的激進舉動,並提到中共對台灣的威脅,川普說,在他的任內,中共從來沒有這樣講話,他強調,如果美國變成社會主義國家,將不再獲得尊重。
-
暴力闖美國會的人是誰?手掌背印有共產主義符號
2021-01-09 13:33:01美國兩黨聯席會議,遭民眾闖入,目前國民警衛隊已經進駐,有消息傳出,一名女性被國會警察開槍擊中脖子,命危送醫,紐約時報在推特發布現場照片,報導那些闖入國會的是川普支持者。然而林伍德律師則發出多篇推文,指出照片中的人都是BLM或是Antifa組織的成員。鮑爾律師也發布推文表示,Antifa恐怖組織發起暴力,還記得2016年那些被付錢在川普集會上的人嗎?左派催毀不了這個偉大的國家。
-
麥康奈倒戈!妻趙小蘭去年已遭查與中共關係
2020-12-21 20:57:36上個星期,美國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在選舉人團公布大選結果後,祝賀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勝選,並警告黨內參議員,不要反對選舉結果。麥康奈的倒戈,讓他的妻子運輸部長趙小蘭的家族與中共的關係,再次受到關注。
-
川普披露 任內普丁與習不敢打烏克蘭、台灣原因
2022-03-08 11:31:31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美國前總統川普對媒體表示,如果他是總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並披露了他對普丁與習近平講的話。
-
國防部確認川普仍為總司令 退役中將曝裴洛西筆電內幕
2021-01-11 21:13:11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的筆記型電腦,在1月6日的國會騷亂中丟失。美國空軍退役中將麥金納尼近日爆料,有特種部隊混入衝進國會的Antifa中,把裴洛西的筆電拿走了。距離美國總統川普的任期只剩不到10天,麥金納尼表示,裴洛西現在想方設法要讓川普下台,是因為落入特種部隊的電腦中,有裴洛西叛國的證據。
-
弗林將軍轉發影片 義國IT專家坦承參與美選舞弊
2021-01-08 13:22:24美國非營利組織「Nations In Action」,6日發布一張,由義大利律師(Alfio D'Urso)寫下的宣示證詞,指出義大利企業,李奧納多(Leonardo)的一位IT專家,透過義大利的電腦系統,將大量川普勝出的選票,翻給本來落後的拜登,涉嫌操控美國大選。美國前國安顧問弗林將軍也在推特上,刊出相關影片。
-
退役中將:裴洛西1月6日丟失筆電在特種部隊手中
2021-01-11 13:30:521月6日,美國國會大廈發生騷亂期間,眾議院議長裴洛西丟失了一台筆記型電腦。網路節目主持人范德斯提爾近日,發佈了一段美國空軍退役中將麥金納尼的採訪影片,麥金納尼中將表示,估計裴洛西電腦已經落入美國特種部隊的手中, 電腦裡有數據資料證明裴洛西叛國的罪行,所以裴洛西才急著要彈劾川普總統。
-
退役海軍傳川普簽反叛亂法 疑將赴加州海陸基地
2021-01-12 16:26:21帶您看到,一名退役美國海軍爆料,美國總統川普已經簽署了《反叛亂法》,不過消息尚未得到證實。而據了解,《反叛亂法》授權美國總統在特定情況下,為了有效制止國內動盪,可以在美國境內部署美軍和聯邦國民警衛部隊。根據「美國國會研究處」2006年文件,啟用《反叛亂法》之前,總統首先需要發表聲明、要求「叛亂分子」解散。
-
反美選舞弊、滅共大遊行!台灣各界人士響應
2020-12-22 14:07:28帶您來看到,美國大選舞弊爭議未解,為了「反舞弊反中共要真相要正義」,《台灣大紀元》19日下午在台北信義區舉辦「挺川滅共站出來」大遊行。參與民眾高喊反舞弊、要真相。而現場也出現許多重要人士,表達對川普的支持,以及堅定反對中共紅色滲透的立場。
-
6搖擺州與新墨西哥州共和黨選舉人團投川普
2020-12-15 14:14:54新聞一開始先來關心,美國大選舞弊後續追蹤,台北時間昨晚,美國50個州及華盛頓特區的選舉人團陸續進行投票程序,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獲得306張選舉人票,不過,其中有6個關鍵搖擺州都捲入選舉舞弊的指控;最新消息,這6個關鍵搖擺州加上新墨西哥州,總共有7個州的共和黨選舉人團,舉行「替代投票」,將票投給美國總統川普,這將有助於接下來的選舉異議程序。這7州加起來,有84張選舉人票。
-
拜登欲簽署十幾項行政命令 推翻川普政策
2021-01-18 07:16:31拜登的過渡團隊週六釋出一份備忘錄,列出拜登上任頭十天的工作重點。拜登將簽署多項行政令,包括:取消對多數穆斯林國家的旅行禁令,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定,改變川普總統的移民、氣候等政策。另外,儘管拜登之前曾承諾在上任第一天就提到,要重新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但備忘錄中並沒有提到此事。
-
為何中共謀台心不死?美前國安顧問:台灣存在戳破其謊言
2021-04-15 08:48:41近日,中共軍機擾台的頻率與規模,不斷創紀錄。美國史丹佛大學智庫 胡佛研究所,13日發布影片,邀請美國前白宮國家安全顧問麥馬斯特,和前副顧問博明,共同探討中共不斷侵略台灣的原因。這兩位國防軍事上的專家,都認為中共最害怕的,其實是中國的平民百姓,害怕編造的歷史謊言一旦被人民推翻,就會失去手中的權力。而台灣的存在,就是一個擊破中共謊言的最好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