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交通亂成自駕車發展優勢?專家這麼說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18 年 12 月 28 日訊】台灣交通亂可以幫到自駕車發展嗎?台灣不只機車多,路上還常有併排車、閃黃燈暫停等複雜路況,不過有專家說,自駕車需要收集龐大的數據,才足以應付各種路況,而台灣的交通就是一個很好的試驗場域。

    機車騎士突然竄出,巴士立刻減速停了下來,這台工研院與業者合作的電動自駕巴士,關鍵就在於車子上方以及周圍的感測器。

    紅燈停綠燈行,整合了攝像機、車聯網、GPS定位系統,要能夠準確判讀環境、機車騎士的速度,甚至是預測未來軌跡並作出反應,而這些「感知次系統」正是台灣ICT產業切入的大好機會。

    工研院資通所所長 闕志克:「用整車的,你如果想做那種小客車,我覺得機會大概不高,但是我們如果做次系統或模組,我們的機會在這裡,不管你自駕車怎麼發展,最後你還是要有一些模組一些東西,這些模組本來就是台灣這種ICT產業或是電子產業的強項。」

    工研院表示,台灣複雜的交通路況,反而成為收集資料的大好場域,將資料庫提供給感知次系統決策,增加優勢。並鎖定在固定路線的中大型巴士,明年目標是不管颳風下雨、晚上、機車亂入都照樣可以跑。

    華德動能科技董事長 蔡裕慶:「台灣的交通跟運輸系統,在全世界是一個非常獨特的交通運輸系統,也就是說台灣如果可以可行,應該在全世界大部分的場域應該都可行。」工研院資通所所長 闕志克:「就要派車子出去跑,跑了十萬公里,然後把資料收回來,這個可能會變成我們去應付台灣獨有路況的一個方法。」

    工研院也成立「自動駕駛感知次系統產業合作」平台,目前已有10家業者加入,可望協助業者與國際車廠對接,搶攻全球自駕車市場商機。

    新唐人亞太電視 邱添喜 詹詠茹 台灣台中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