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市兒美館喜氣洋洋 春仔串門子開展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19 年 01 月 07 日訊】歡移回來。華人社會過新年有很多傳統的風俗習慣,貼春聯就是其中之一,為了讓小朋友了解「春聯」的由來及典故,桃園兒童美術館舉辦春聯特展,書藝家們運用不同媒材,賦予春聯不同的樣貌,希望開啟小朋友對藝術的想像之門。

    手拿春聯向大家拜早年,還有一個月就是中國新年到來,每年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口貼春聯,至於為什麼要貼春聯?來一趟桃園兒童美術館裡就知道了。

    現場導覽:「門神刻在這個桃木上,也叫做桃符,這就是春聯最早的一個來源。」

    桃園市立美術館長 劉俊蘭:「這個活動以春仔串門子做為主題,其實我們希望它串的是藝術的想像之門,透過很多不同的藝術推廣活動,能夠啟發小朋友的創造力。」

    春聯,閩南話叫「春仔」,相傳宋朝時代起,人們便在桃木板上寫對聯貼在門上,除了鎮邪,還可以表達自己美好的心願。這次展覽以介紹傳統春聯出發,並邀請在地書藝家以不同媒材參展。

    書法老師 林思妤:「春聯就是代表我們心中,抒發我們美好的想像,那它也有職業別,通常有什麼職業別,就會貼那個春聯代表他的職業別。」

    版畫老師 王振泰:「諸事大吉的年畫,裡面有柿子就是事事如意,豬就是很可愛的山豬,取它的諧音就是諸事大吉。」

    古早的廚房,在米缸、櫥櫃上,貼上春、滿、山珍海味的「斗方」,是許多人過新年共同的記憶。

    小朋友:「每天都有滿出來的米,都可以煮很多(飯)。」

    民眾:「布置就是有外婆家的味道。」

    另外還有4大互動式情境展區,及APP闖關遊戲,讓小朋友學習到傳統春聯及相關年節的典故;而藝術家也會到場親自授課,讓小朋友感受傳統節日的趣味和喜悅。

    新唐人亞太電視 胡淑霞 張年潔 台灣桃園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