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視易合併青光眼 建議每年一次眼底檢查
文:馬姍妤(健康傳媒)
國內高度近視患者越來越多,步入中年後,即為青光眼高風險族群,可能造成視野缺損,甚至引發失明,臺北榮民總醫院引進最新微創青光眼手術,不僅破壞少、傷口小、手術時間短且預後佳,迄今已完成48例,超過一半的患者不用再接受青光眼藥物治療。
北榮眼科部青光眼科主治醫師柯玉潔指出,青光眼是1種視神經病變,會導致視野缺損,到了疾病末期,中心視力受損,甚至會喪失光感,造成不可逆的失明,盛行率隨著年齡增加而逐漸上升。
衛生福利部統計,104年全國青光眼就診患者約34萬人,其中40歲以上病人就有29萬人,柯玉潔表示,初期青光眼並無症狀,建議高度近視者在30或40歲時,就應定期到院接受眼底視神經檢查。
治療方面,控制眼壓的平穩是減緩青光眼患者視神經功能繼續損傷的關鍵,平時以點藥降低眼壓,如果眼壓控制不夠穩定或藥物副作用難以承受時,就必須透過青光眼濾過手術幫助眼壓穩定。
柯玉潔說明,傳統青光眼濾過手術以「小樑網切除濾過手術」為主,除了耗費時間較長,術後結膜、鞏膜都有傷口及縫線,容易產生疼痛、刺痛、紅眼等副作用。
至於微創青光眼手術,係利用微細的中空軟導管將房水從前房引流到結膜組織間來降低眼壓。經由2毫米的角膜切口,以注射器將支架經由前房角穿透鞏膜輸送到結膜下,不需切割結膜與鞏膜,不會破壞眼球表面組織,手術時間較短,術後恢復較快。
柯玉潔進一步解釋,中空凝膠支架植入後,房水流到結膜下形成結膜濾泡,形成通道達到降壓效果,但手術中如果產生過多疤痕,導致組織生成,就可能阻塞通道,讓減壓效果打折扣,因此,除了手術經驗之外,醫師還必須有能力處理疤痕組織形成所帶來的阻塞問題。
最後柯玉潔提醒,青光眼屬於慢性疾病,嚴重時需要多次手術,建議初次手術可以選擇組織破壞較少的微創手術,如此一來,便能預留更多的治療選項。
相關新聞
-
視力小偷青光眼年輕化!醫示警:治療中途放棄恐失明
2024-05-13 20:51:04青光眼是不可逆的眼睛疾病,根據全球統計數據顯示,青光眼僅次於白內障,是導致失明的第2大原因!臨床醫師表示,國人常常因為無病識感忽略治療重要性,而青光眼治療又是場持久戰,早期患者容易因無症狀,又感受不到治療成效,直接中途放棄,最後病況惡化,陷入失明危機,因此建議患者一定要透過治療,才能延緩疾病症狀。
-
可怕的視力殺手:青光眼
2018-05-17 10:38:51長時間盯著電腦、手機等3C產品,不但對眼睛的健康有影響,也容易造成眼壓升高,嚴重者甚至可能出現青光眼的症狀,造成視野異常。醫師表示,青光眼是導致不可逆失明的主因之一,而且患者正逐年持續增加中。雖然青光眼無法完全治癒,但只要透過持續穩定的藥物治療,就能延緩病情惡化。
-
視力隱形殺手『青光眼』中醫護眼妙招 | 談古論今話中醫(518)
2020-08-19 11:49:04青光眼是視力可怕的隱形殺手! 根據台灣衛生福利部的資料,國人有超過30萬人患有青光眼,截至目前為止,青光眼已經是國人排名第二的失明原因。青光眼不只是在台灣被視為重點防治的疾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在 2020 年全球可能會有超過 6550 萬人罹患青光眼,因此青光眼防治已被列入全球防盲計畫的一環。
-
視力隱形殺手『青光眼』中醫護眼妙招 | 談古論今話中醫(518)預告
2020-08-19 11:49:13青光眼是視力可怕的隱形殺手! 根據台灣衛生福利部的資料,國人有超過30萬人患有青光眼,截至目前為止,青光眼已經是國人排名第二的失明原因。青光眼不只是在台灣被視為重點防治的疾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在 2020 年全球可能會有超過 6550 萬人罹患青光眼,因此青光眼防治已被列入全球防盲計畫的一環。
-
青光眼嚴重恐導致失明 3種常見眼壓計檢測原理1次說明
2022-02-26 19:02:42青光眼是一種損害視神經、影響視力、甚至可能造成失明的疾病。這種損傷可能是眼睛異常高壓,壓迫視神經所引起,因此「眼壓檢查」是青光眼診斷的重要依據之一。
-
晨起視力模糊看不清!原來視網膜靜脈阻塞引發青光眼
2022-03-18 21:47:561名60歲患者因早上起床發現右眼突然視力模糊,前往眼科門診求診。問診得知患有高血壓,且自述最近2個月有間歇性頭痛。經由詳細眼科檢查,發現右眼視網膜上半部視網膜分支靜脈阻塞併發黃斑水腫,引起突發性視力減退。此外,檢查也意外發現病人眼壓偏高,患有隅角閉鎖型青光眼,這可能就是導致最近夜間頭痛的原因。該患者經由施作青光眼雷射及玻璃體內注射抗血管新生因子等治療,視力逐漸恢復。
-
高壓氧治青光眼 助患者恢復視力
2010-08-26 22:34:35罹患青光眼最怕面臨眼睛失明的結果,尋求醫院運用高壓氧治療,可以幫助青光眼病患改善視力,經過不到一個月的治療,有患者視力可恢復達8成。
-
眼科研究新突破 多功能幹細胞可望修復視神經
2019-02-15 19:20:46黃斑部病變是造成老年人失明的第1大主因,據統計,全球每年約有4千萬名老年人失明,其中10分之1係因老年性黃斑部病變而看不見。花蓮慈濟醫院眼科研究中心歷經3年,研究有了突破進展,將血液、皮膚等體細胞成功分化成人類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可望修復視網膜病變及視神經受損。此研究成果發表在2019年國際學術期刊〈Cells〉,獲得國際眼科學界的肯定。
-
小心糖尿病 引起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2011-01-04 20:24:08一名患有十多年糖尿病的患者,因為血糖控制不理想,導致視網膜病變合併「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雖然經過雷射治療,勉強保住右眼視力,不過卻造成左眼疼痛、只剩下光覺的失明狀態,醫師建議,糖尿病病人必須定期到眼科檢查,確保引發血管性青光眼 。
-
青光眼症狀不明顯 2020年全球罹患人數恐破8千萬
2019-03-08 14:34:50青光眼是世界第2大致盲原因,研究報告顯示隨著人口老化,2020年全球的青光眼患者可能達8000萬人,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台灣青光眼患者已超過34萬人,平均每天增加50名患者,預估2020年時將突破45萬人。
-
視野漸漸變窄?恐是青光眼視野缺損
2017-11-27 16:45:50衛福部統計,台灣青光眼患者約有34萬人,確診時大都到了中晚期,調查也發現,大多數民眾認為,只有眼壓高的人才會罹患青光眼,但並非如此,也有「正常眼壓型青光眼」,眼壓正常卻罹患青光眼。
-
高度近視易黃斑部病變 這些事做不得
2017-12-28 16:09:06台大醫院眼科部視網膜科主任何子昌表示,國內約有2成2的成年人屬於高度近視,近視度數超過600度,屬於「近視性黃斑部脈絡膜新生血管病變」的高風險族群,如果長時間用眼、眼睛接觸有害光線或劇烈運動、搬重物,視力可能就會出問題。
-
30多歲上班族就老花、視力模糊?! 老中醫師分享妙招,一週拯救「惡視力」|胡乃文開講03
2020-02-11 17:52:43老花眼已經出現年輕化的趨勢,有的人才30多歲,外表看起來年輕而且美好,眼睛卻出現看不清楚甚至有老花的現象,為什麼會這樣呢?多數人長時間使用電腦或3C產品,下了班一直滑手機或玩線上遊戲,眼睛無法得到充份的休息,導致水晶體開始變硬,彈性變差;近的東西看不清楚,這是眼睛出現老化的現象。
-
「眼忙族」過度玩3C 小心眼病上身
2015-10-11 21:23:48據眼科醫學會調查,台灣人每天平均盯螢幕時間約8.4小時,比2007年的5.3小時,增加了將近1.6倍。眼科醫師說,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病變等,都跟長時間過度使用3C產品有關。
-
糖尿病控制不好恐失明 醫聖張仲景特輯11 預告│談古論今話中醫
2016-02-04 14:40:38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大慶學長。 那時直覺就是,學長好胖啊~~後來大慶學長離開公司自己創業去了, 有好長一段時間都沒再見到大慶學長了, 聽到他居然得了糖尿病,直到去年我拜訪客戶路過一社區公園,我再次見到了大慶學長。 居然他已經失明了 原來糖尿病控制不好,真的會失明
-
視網膜剝離病例大增 常「這樣」恐提高風險
2019-03-01 21:52:33視網膜剝離已經不是年長者的專利!因長時間使用3C產品,高度近視,不只中高齡,連20~30歲的年輕族群病例也大增,健保統計甚至發現,每年都有超過百名20歲以下的手術患者。另外泡溫泉、愛揉眼睛,也會提高風險。
-
健康大哉問(133)--中老年人常見的眼疾與保養方式
2011-10-18 11:19:51一般人常說的,年紀大了,「視茫茫而髮蒼蒼」,髮蒼蒼還可忍受,眼睛的問題,中老年人面對的特別多也特別困擾,每一個人最擔心的就是說萬一看不見怎麼辦?青光眼、黃斑部病變跟白內障就是常見的眼疾,不要誤以為年輕人就可以安心免除威脅喔,越來越多年輕人因為高度近視以及缺乏運動習慣,而提早面對到眼睛病變的問題。
-
放假狂黏3C 乾眼症.青光眼患者增兩成
2018-03-05 16:23:54許多上班族放假最喜歡在家追劇,小心!追出青光眼。有民眾過年放假,天天抓著平板或是手機不放,追劇時間長達12個小時,結果出現頭痛噁心症狀,醫師說這是典型的「急性青光眼」,通常一個長假過後,乾眼症和青光眼的患者,會增加一到兩成。
-
高壓氧治青光眼 助患者恢復視力
2010-08-27 21:16:18罹患青光眼最怕面臨眼睛失明的結果,尋求醫院運用高壓氧治療,可以幫助青光眼病患改善視力,經過不到一個月的治療,有患者視力可恢復達8成。
-
睡眠品質不好 眼中風、青光眼機率增加
2016-06-12 21:43:35睡眠品質不好,時常打呼,甚至有呼吸中止的情況,要特別注意了!醫學研究證實,一旦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眼中風」和「青光眼」的罹患風險,也會大大提高,因為眼睛是人體耗氧量相當大的器官,如果呼吸不順暢,容易導致眼球血管發炎,產生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