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頻脈每分鐘心跳逾120 嚴重心律不整恐猝死
文:陳盈臻(健康傳媒)
28歲小如在服務業工作,需要長時間站立且上下樓梯頻率高,加上業績壓力常讓她神經緊繃。平時有運動習慣和生活作息規律,身體向來健康。某天上班突然昏倒,心跳不規律加速且喘不過氣,但休息幾分鐘後,身體又恢復正常,沒想之後就常無預警發作。經轉介到台北慈濟醫院心臟內科,進行24小時心電圖監測,發現心跳不規則,有時1分鐘心跳甚至超過200下,診斷為原發性心室頻脈。
台北慈濟醫院心臟內科張耀庭醫師解釋,心室頻脈是指1分鐘心跳大於120跳,且源自心室的嚴重心律不整,通常會增加猝死的機率,而缺血性心臟病是造成心室頻脈最常見的原因,常會讓血壓不穩定、心臟停止跳動甚至死亡。心室頻脈又分為原發性與續發性,原發性是較為少見的1種心律不整,可能潛藏有基因或心臟結構上的問題;續發性則通常是冠心病、心臟衰竭、瓣膜性心臟病、心肌病變、心肌肥厚或是藥物造成的電解質不平衡等因素。
心悸是心室頻脈最常見的症狀,也會伴有胸悶、喘、暈眩、昏厥等各式各樣症狀。張耀庭醫師說明,應嘗試找出疾病的源頭。有時可能是生活作息改變、壓力或是甲狀腺問題,但也可能潛藏著心臟缺氧或心肌發炎等原因。當心室頻脈發生時,心臟收縮的狀況會不協調,在心臟還沒完全打開時就收縮,打出去的血就非常少,造成血壓過低,造成有些人會昏倒或頭暈。
服用心律不整的藥物或裝置去顫器,都是治療的方法,但是藥物服用需要長期,且有心跳過慢的副作用;而裝置去顫器後,也有一些生活上需要配合與不方便的狀況。張耀庭醫師提到,「心律不整射頻電燒術」是近20年來發展出的治療方法,以電燒的電流將病灶的組織破壞,讓心臟不會再異常放電,狀況就能得到控制。
心室頻脈是心律不整疾症中致命性最高的1種,但它的症狀常常會被忽略,張耀庭醫師提醒,一旦有不明原因的心悸、心跳不規律,甚至1分鐘心跳持續超過120下,請盡快找專業心臟科醫師診治,才能讓自己遠離致命風險。
相關新聞
-
心律不整別心慌 中醫治療也有效
2018-03-20 15:57:42一位52歲男性,有心律不整的問題,經常覺得心悸,心跳突然不太規則,跳一跳就停一下,平均一天發作十多次,讓他擔心不已。經西醫診斷患有頻發性心室提早收縮,在服用西藥治療後,仍是不見改善,近3個月心律不整的頻率逐漸加劇,覺得自己時常徘徊在死亡邊緣,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
羅東博愛攜手長庚 3D電氣燒灼術強化心臟手術精準度
2021-08-18 20:06:30心律不整的種類很多,包含心房撲動、心房纖維顫動、心室上心搏過速、心室期外收縮、心室頻脈等。心律不整的症狀相當多樣,由暈眩、心悸、胸悶或呼吸喘乃至於情況嚴重可能導致猝死,實不可輕忽。
-
兒童心律不整常見7型態!醫點名3種情況嚴重特別當心
2024-01-10 19:10:08兒童心律不整常見有7種型態,包含竇性心律不整、心房早期收縮、心室早期收縮、離子通道病變等,其中上心室頻脈、心室頻脈及心搏過緩恐為較嚴重情況。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陳勇全表示,良性心律不整沒有症狀也不需治療;但嚴重心律不整需要警覺,恐具致命的危險,需積極的監測及治療。
-
失眠多夢、神經衰弱、心悸的人,經常拍打這條經絡 連老年痴呆都遠離你 |心經 |談古論今話中醫(380)
2017-11-20 14:51:36失眠通常伴發著神經衰弱,焦慮,抑鬱等一系列的精神症狀,而焦慮,神經衰弱等精神症狀又會使得失眠越加嚴重,如此惡性循環,使得失眠難以根治。按摩心經的神門穴有安心寧神的作用,心經是一條很重要的經絡,按摩心經好處多多。 這一集我們邀請到國際東洋醫學會新任會長也是台灣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講座教授林昭庚醫師來到現場和大家分享中醫經絡養生法(四) 手少陰心經(心經)
-
心律不整中西醫治療
2018-03-20 15:55:24廣義的心律不整,即心律異常,包含心跳不規則、過快、過慢等,其中心搏過速(頻脈)是指心跳每分鐘大於100下,心搏過緩(緩脈)是指心跳每分鐘低於60下。心律不整很多是沒有感覺的,有感覺的話,大部分是心悸,或是心跳暫停的感覺,嚴重的會導致眩暈、昏厥、呼吸困難、胸痛等等。有些嚴重的心律不整,會導致中風、心臟衰竭等,甚至心跳驟停、猝死、休克等等。
-
心臟短路「電器燒灼術」 治療心悸成主流
2013-06-04 20:33:40患有心悸毛病的病人,有福了,臺中榮總嘉義分院,去年引進全新數位心導管室及相關先進醫療設備,利用一種叫 「心導管電氣生理燒灼術」,病人可以免開刀治療,而且終身不需服藥,已經成為針對心悸患者的主要治療方式之一。
-
不再心苦 夏天養心秘方讓您安心 | 談古論今話中醫(401)
2019-09-02 11:16:36據媒體報導,一名中年女性,每到夏天就會不停出汗,時常覺得心悸、胸悶、口渴,但西醫檢查一切正常,醫師僅囑咐多運動、喝水,加強心臟力量;但是她不愛運動,心臟也虛弱,因此求助於中醫,飲用生脈飲補心氣,一個多月後,不適症狀明顯改善。 這一集邀請到汾陽中醫診所院長郭威均醫師來到現場,談談在夏天如何護心好生活。
-
心律不整原因多 中醫調理可改善
2018-04-24 22:12:57心律不整是常見的心臟病,嚴重時可導致休克、甚至猝死。心律不整治療大多以西藥、電燒、裝心律調節器等方式,但透過中藥治療也可有不錯療效。
-
儀器檢查不出來的心臟病更要小心 來的又快又猛|談古論今話中醫(344)
2017-03-11 22:26:24隨著台灣生活富裕,國人傾向大吃大喝高熱量食物,又不愛動,心臟病高居十大死因的第2位。心臟病初期的表現不易被察覺或誤判。 這一集我們邀請到皇脈中醫診所院長連永祥中醫師,以中醫的角度來分享、分析心臟病的起因與治療與急救。
-
真的會心碎!別讓心肌梗塞、心絞痛劃下人生句點,如何自我保健及治療? |談古論今話中醫(362)
2017-07-16 11:54:12藝人郭金發2016年10月8日在台上演唱時突然昏倒,在場人士雖然給予CPR急救,並緊急送醫,仍舊不治,享年72歲。郭金發過去有高血壓病史,走得又如此突然,被懷疑是否為心肌梗塞發作。這一集我們邀請到台灣上海同德堂國藥號主治醫師胡乃文醫師來到現場來談談五臟六腑中最主要的器官-心臟。
-
連日高溫 南台灣熱病頻傳
2011-06-16 00:39:33連續好幾天的高溫,讓許多民眾不敵酷暑,因為暈眩、脫水、心悸等等的症狀求醫,另外像業務人員穿梭在冷氣間和大太陽底下,引發頭痛,或者是喝多了含糖飲料影響血糖,這種種的「熱病」症狀,在門診爆量。
-
每天好累好疲倦,你可能得了這類型的貧血! | 談古論今話中醫(393)
2019-09-02 11:13:52據報導1名1歲2個月的女童,因長得白白胖胖,帶出門時大家都稱讚「養得真好」,家人見她皮膚白皙,原以為只是少曬太陽,沒想到女童日前因發燒掛急診,檢驗才發現血紅素嚴重不足,診斷為缺鐵性貧血;醫師提醒,若長期缺鐵恐影響孩童神經發展,嚴重者更可能出現「異食癖」,出現嗜吃紙張或冰塊等現象,請哺育母乳的媽媽和小孩都要多攝取含鐵質食物。 這一集我們很高興邀請到永昌中醫診所院長鄭秋霞中醫師來到現場談談有關貧血的問題。
-
治心律不整 中醫小方子有效率九成!
2016-09-29 16:42:45心跳過速、心率過慢、心律不齊、早搏等,都可視為心律不整的表現。心律不整最常見的症狀是心悸,其他症狀如胸悶、胸痛、呼吸胸痛、呼吸急促、頭暈及倦怠等,當然,也可能無症狀。心律不整意味著心臟泵血功能發生障礙,時間一長,可能導致嚴重心臟病,影響全身器官的供血,甚至猝死。
-
失眠多夢、神經衰弱、心悸的人,經常拍打這條經絡 連老年痴呆都遠離你 |心經 |談古論今話中醫(380)預告
2018-01-15 17:40:34失眠通常伴發著神經衰弱,焦慮,抑鬱等一系列的精神症狀,而焦慮,神經衰弱等精神症狀又會使得失眠越加嚴重,如此惡性循環,使得失眠難以根治。按摩心經的神門穴有安心寧神的作用,心經是一條很重要的經絡,按摩心經好處多多。 這一集我們邀請到國際東洋醫學會新任會長也是台灣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講座教授林昭庚醫師來到現場和大家分享中醫經絡養生法(四) 手少陰心經(心經)
-
致命心律不整 電燒+封堵防治二度中風
2018-04-11 21:52:56再來看到醫療訊息。「心房顫動」是心律不整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罹患缺血性中風的機率,也比一般人高出五倍,為了防止二度中風,現在,同時進行「房顫電燒」與「心耳封堵」的技術越來越成熟,幾乎可以不靠藥物,來避免再次中風。
-
無導線心律調節器 運動不受限!
2018-06-28 21:44:40治療心律不整的患者,通常都會在身上裝一顆,心律調節器。但如果你又是愛運動的人,可能會覺得卡卡的不舒服,不過台灣醫學界,研發最新的無導管心律調節器,感染風險小,從外觀上也看不出電池的存在 。
-
心律不整不可輕忽 中醫也有療效
2020-08-12 16:52:19接著關心健康消息,心律不整的主要原因是慢性疾病、心理性因素和外在刺激等,除了西醫治療外,臨床證實,中醫治療也有不錯的療效。
-
為何心跳會忽快忽慢?心律不整原因與治療方法全解析
2023-06-15 11:34:43正常人的心跳會呈現規律的跳動,只有在特定的狀況下,才會突然加快或變慢,如人體在激烈運動時心跳便會加快,而休息或睡覺時心跳則會變得較為緩慢,但有些人卻可能會因先天或後天身體出現問題,而導致心律不整。
-
治心血管疾病 中醫觀點
2018-04-17 10:47:35心血管問題是導致死亡的一個重要因素。在美國每34秒就有人心臟病發,且三分之一的美國成年人存在至少一種心血管方面的問題。但是心血管疾病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呢?
-
每天好累好疲倦,你可能得了這類型的貧血! | 談古論今話中醫(393)預告
2019-09-02 11:14:01據報導1名1歲2個月的女童,因長得白白胖胖,帶出門時大家都稱讚「養得真好」,家人見她皮膚白皙,原以為只是少曬太陽,沒想到女童日前因發燒掛急診,檢驗才發現血紅素嚴重不足,診斷為缺鐵性貧血;醫師提醒,若長期缺鐵恐影響孩童神經發展,嚴重者更可能出現「異食癖」,出現嗜吃紙張或冰塊等現象,請哺育母乳的媽媽和小孩都要多攝取含鐵質食物。 這一集我們很高興邀請到永昌中醫診所院長鄭秋霞中醫師來到現場談談有關貧血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