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科人返鄉務農 堅守傳承岳父梨園家業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19 年 06 月 17 日訊】科技新貴,怎麼會轉行當起了農夫呢?嘉義青年許炳堃,兩年前為了幫忙照顧岳父和梨園,毅然決然辭職返鄉務農,一路走來相當不容易。透過鏡頭一起去看他的故事。

    一顆顆清脆甜美、皮薄多汁,季節限定的竹崎特產豐水梨(又叫玉觀音高接梨),掛在枝頭上,一早,梨農許炳堃夫婦就到梨園採果,並用鐵牛車將裝滿紅色塑膠籃裡的一袋袋梨子,送到集中場準備分裝。

    梨農 許炳堃:「豐水梨它就是非常多汁,就顧名思議啊!就是很多豐富的水分。它吃起來口感是比較細緻,比較清甜。」

    許炳堃和太太鄭巧玲原本是竹科新貴,兩年前,許炳堃為了方便照顧岳父和梨園,決定回鄉務農,不料卻事與願違!

    梨農 許炳堃:「岳母是家裡的精神支柱,她走了之後,岳父就、也是精神狀況不是很好,所以就跟老婆商量說,我是不是回來;就在我離開公司的時候,岳父那天就走了,那一天其實我們都很徬徨,因為畢竟我家也不是務農的。」

    許太太 鄭巧玲:「一開始,我是很反對他,因為他完全沒有經驗;而且我們要分隔兩地。我也擔心說萬一兩、三年後,他後悔了,一切都要從頭開始。」

    在家中長輩的經驗傳承和產銷班的各種資源輔導下,歷經兩年摸索,梨園終於步入正軌;今年因受氣候影響,高接梨普遍減產。

    梨農 許炳堃:「去年霸王寒流啊,今年暖冬,都是一些很極端的氣候,其實這在往年也都很少見;我現在收成,應該有七八成左右,今年的果粒會比較小,那甜份也沒有那麼高。」

    用心種出清甜爽口的豐水梨和綠色果皮的雪花梨,許炳堃說一路走來,雖然非常艱辛,但能守住岳父的梨園家業,再怎麼苦,一切都值得!

    新唐人亞太電視 林裕浦 方雅嫻 台灣嘉義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