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 提前11月1日提供
【新唐人亞太台 2019 年 10 月 24 日訊】歡迎回來。因應今年公費流感疫苗延後開打,但入秋後仍有流感病毒活動,疾管署宣布,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往年都是12月1日實施,今年首度提前至11月1日。只要有發燒症狀的類流感患者,身邊的人有類流感發病者,不必快篩,經醫師判斷即可使用,希望在流感疫苗抵台前先上陣救火。
秋天報到,天氣說變就變,早晚溫差大,夏季流感卻還在持續,上周初類流感門急診達70258人次,比前一週下降2%。疾管署宣布,雖然冬季流感預估延後,但今年也碰上流感疫苗選株公告時間,延後一個月,全球疫苗供應與國內公費疫苗開打時間雙雙延後,讓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提早一個月,11月1日起開放使用。
疾管署副署長 羅一鈞:「我們都會儲備大概全人口1/10抗病毒藥劑的用量,那目前我們有210多萬份的這個多萬人份的抗病毒藥劑,每年大概消耗的量是40萬人份左右,所以就儲備來說是綽綽有餘。」
史上頭一遭,流感抗病毒藥劑提前開打,11月1日起,有發燒症狀類流感患者,且身邊的人有類流感發病者,到全國四千家醫療機構,不用接受快篩,經醫師同意且符合使用條件,就可開立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
疾管署副署長 羅一鈞:「就群聚感染的處理,我們都會加緊腳步來,請相關的學校機構要來因應。估計來說冬季的流感,應該是到明年的一月初才會正式進入流行期。」
抗病毒藥劑,包含克流感、易剋冒及瑞樂沙,能提早緩解流感症狀,減少重症機率,可降低傳播風險,等同救火部隊。而冬季流感疫苗預計11月15日起分批施打,先是國小至高中學生、醫事人員;12月8日起為65歲以上長者、學齡前幼兒;明年1月1日開放公費對象,民眾多加留意。
新唐人亞太電視 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
-
自行服用抗病毒藥物3風險 台專家籲勿囤藥
2025-02-06 07:56:24藝人大S因為流感驟逝,使得全台各地診所出現打疫苗的人潮,也有人出國自備抗流感藥物。專家提醒,如果服用藥物的人過多,可能會使病毒產生抗藥性,而雖然藥物相對安全,但依舊會有,像是腸胃不適的副作用﹔也提醒民眾,如果囤積藥物,會導致真正需要使用藥物的人被排擠。
-
大S效應續燒!台灣流感疫苗追加上架就掃空
2025-02-07 20:34:15台灣公費流感疫苗,行政院6日拍板增購10萬劑,2月底開始接種。今天高端釋出僅存的3百劑自費疫苗,醫療院所一早電話響不停,民眾爭搶詢問。午後診所門還沒開,民眾就大排長龍。有社區門診剛到貨50針劑,迅速剩不到一半。自費疫苗的價格上漲,打氣不減,要價上千新台幣。
-
搶打流感疫苗!台增10萬劑供11類人優先施打
2025-02-06 20:19:03新聞開始先來看到,藝人大S流感猝逝,引起民眾搶打疫苗的熱潮。台灣原採購疫苗,公費僅剩4萬劑,這週就將使用完畢。因此台灣行政院,同意衛福部,增購10萬劑流感疫苗,預計2月20號開始,提供給11類高風險對象,優先公費接種。
-
台增購10萬劑公費流感疫苗 東洋1270.5萬決標
2025-02-12 20:32:13歡迎回來。截至週一(10日),台灣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已近658萬劑。行政院6日增購的,10萬劑公費流感疫苗,今天(12日)決標公告。台廠東洋以新台幣1千2百多萬元得標,決標金額僅約底價的一半,讓疾管署省下1千2百萬元。最快20日,就會優先提供11類高風險族群施打。
-
韓將解封5月下旬確診免隔 陳時中:做法正確
2022-04-15 22:33:55來看到,世界各國逐步解封,防疫政策,也轉而將輕症較多的Omicron視為流感來處理。南韓宣布,18日起全面解除公眾場所營業時間、私人聚會、大型活動集會以及宗教場所限制。此外,室內公眾聚集場所禁止飲食的規定,從25日起解除。並且五月下旬,確診者不必再隔離,政府會取消生活費、帶薪休假等相關補助。治療行為回歸普通醫療體系。對此,台灣防疫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南韓做法正確。
-
中醫緩解疫苗副作用不適 切勿自行抓藥或尋求不明偏方
2021-10-07 14:05:58適逢疫情,中醫門診陸續有民眾因擔心疫苗注射後的不適而前來詢問。常見的流感疫苗副作用,除了局部注射部位紅腫疼痛,還有畏寒、發燒、疲倦、頭痛、肌肉酸痛等似感冒症狀,也可能出現皮膚的過敏反應,例如:搔癢、紅疹等,或者噁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表現。
-
日本5旬夫婦欲接種流感 誤被施打COVID-19疫苗
2021-10-11 16:42:35日本日前發生一起疫苗接種烏龍,由於兩對同名夫婦不約而同預約同時段接種不同疫苗,醫師未充分確認就替本來要接種流感疫苗的夫婦,施打第3劑COVID-19疫苗。
-
名人驟逝流感成網路話題!注意1燒、2咳、3肌肉痠痛
2025-02-07 19:50:37近日,知名藝人大S因感染流感併發肺炎不幸離世的消息引發各界震撼,許多民眾開始關注流感的危險性。據疾管署網站指出,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而流感病毒分為A-D型,其中僅A及B型會引發季節性流行;患者易出現明顯的全身無力、頭痛、發燒等症狀,且發作較突然,痊癒的時間也比一般感冒長,更可能引發如肺炎、腦炎、心肌炎等併發症,嚴重可致死亡。就讓我們跟著網友的討論,來看看有哪些流感症狀更需要多加注意吧。
-
諾羅病毒好發季節!網友整理6大症狀 噁心想吐最厲害
2023-04-15 15:58:32諾羅病毒傳染力超強,常常「一人得病,全家遭殃」,尤其冬春兩季更是諾羅病毒的好發季節,因此瞭解其相關症狀、進而盡早採取對應措施便更顯重要。《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3個月內「諾羅病毒症狀」相關話題的網路聲量,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6大諾羅病毒症狀。
-
高端疫苗技轉授權WHO 生產研發基地首曝光!
2023-09-18 20:03:54台灣的國產疫苗研發實力受到國際肯定。高端COVID-19疫苗技轉授權給世界衛生組織(WHO),創下全球首例。研發十年的腸病毒71型疫苗,也已經上市。這些疫苗的生產研發基地,就在高端疫苗的新竹竹北廠區。首次對外曝光,帶您了解。
-
混打4劑AZ+BNT後仍確診 台打疫苗死亡通報人數破千
2021-11-02 21:57:42台灣今天(2日)延續本土加零,不過境外移入中,出現台灣首例混打共四劑疫苗後,發現突破性感染,指揮中心羅一鈞表示,台灣先前也有出現過,施打四劑疫苗後突破性感染個案。而指揮中心今天也公布,台灣青少年施打BNT後,心肌炎通報率。另外接種疫苗後死亡的通報人數也突破1千人。
-
研究指天然抗體比BNT疫苗更強 專家:疫苗非打越多越好
2021-09-10 13:06:44多國追求疫苗接種率的同時,疫苗免疫突破的情況也受到討論;上個月,以色列研究團隊發布的一篇研究顯示,接受2劑輝瑞疫苗的民眾,感染Delta病毒的風險,要比曾確診Covid-19並康復的人高出13倍,受到關注。有醫學博士表示,證據表明,在一定時間範圍內,感染病毒獲得的免疫力的保護作用,比打疫苗還高6到20倍,他說,疫苗不是打越多劑越好。
-
日媒肯定:台灣疫苗不足 但兩原因成功控制疫情
2021-07-12 17:43:22日本媒體,討論台灣如何在兩個月內控制疫情,文中指出,台灣就算缺乏疫苗,但政府快速出台防疫政策,以及台灣民眾的高配合度,都是成功關鍵。
-
2022年出國要隔離嗎?各國入境規定大不同
2022-01-14 22:00:19隨著全球疫苗覆蓋率的提升,各國入境政策也隨之調整,歐美國家主推完整接種疫苗後,入境不用隔離,亞洲多國則在入境管制上相對嚴格。美國達美航空表示,預期今年旅遊需求將反彈,3月以後有望轉虧為盈。
-
打疫苗中國孩子得白血病 家長:維權無門
2022-03-11 13:08:43鏡頭轉到中國大陸,一份中共衛健委的內部文件顯示,大量民眾在接種疫苗後罹患白血病。中共極力掩蓋,受害者上訪無門。來聽聽一些受害者家屬怎麼說。
-
同濟研究:中國疫苗改變基因表達 降低免疫力
2021-11-11 22:11:17中國疫苗有效性受到質疑,近日,浙江有一名網友,在接種兩劑科興疫苗後三個月,發現自己的抗體呈現陰性,對此,中共衛健委會表示,「新冠疫苗沒必要開展抗體檢測」。另外,中國的同濟大學醫學團隊在英文期刊發表一篇論文,稱健康人接種了中國的新冠滅活疫苗後,全身會出現一系列病理變化,而身體的免疫力反而下降了。
-
高端2死亡通報 台各疫苗累積接種逾600死通報 原因待查
2021-08-25 10:40:38新聞一開始,馬上來關心,高端疫苗開打來到第二天,不過卻(24日)傳出兩起,周一接種高端後死亡的個案。通報首例是桃園陸姓專欄作家,指揮中心表示個案初步判定有心肌梗塞可能性,要再等司法相驗。而台灣到目前為止,已經有超過653人,接種疫苗後死亡。指揮中心指出,在解剖案例中,尚未看到死因和疫苗有直接相關。
-
中國疫情燒!台機場戒備、發醫界通函
2023-11-27 14:58:12早安新唐人先帶您關心,中國新一波疫情再起,範圍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深圳、成都、珠海等大城市,中共衛健委以存在「多種呼吸道病原體疊加」的說法,來回應國際質疑;台灣疾管署已全面加強國際機場港埠戒備,並發出醫界通函提醒。
-
從聖經出埃及記十災 反思台灣疫情
2021-07-22 04:27:192020年一場突然爆發的中共肺炎(俗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導致上億人受感染、幾百萬人死亡、各國經濟遭受重創。在疫情衝擊全球的一年多期間,只有台灣幾乎不受影響的能過正常生活,直到今年5月中旬,疫情突然直線升溫,我聯想到聖經中出埃及記裡十災的故事。
-
哈佛研究報告:重新審視依賴疫苗
2021-10-13 22:37:21近日,《歐洲傳染病學期刊》一篇研究顯示,武漢肺炎疫情的緩解與否,與疫苗接種率沒有直接相關,來自哈佛大學及加拿大的學者,在文中呼籲,僅僅依靠疫苗來緩解疫情的策略,需要被重新審視。另外,疫苗引起的副作用也受到關注,北歐國家多個國家,相繼宣布暫停對30歲以下的年輕人,接種莫德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