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長輩遠離肌少症 「軟心肉排」蛋白質攝取新選擇
文:王澍清(NOW健康)
營養失衡又少運動,導致台灣中老年人肌少症問題嚴重,專家指出,許多老年人認為應該要少吃肉且飲食越清淡越好,以致蛋白質攝取不足,加上缺牙、牙口不好無法咀嚼較硬食物,以致於產生肌肉量流失、走路不穩、雙腿無力、容易跌倒等問題。
馬偕紀念醫院營養醫學中心課長蔡一賢表示,國內銀髮族蛋白質攝取量普遍不足,肌少症比率偏高,如何讓老年人多做阻力運動、重量訓練,以及多吃蛋白質食物,成為家人關注的議題。
蔡一賢指出,如果牙口不佳,咬不動,飲食經常以流質或糊狀飲食為主,但這類食物處理後色澤及外觀均不佳,看起來就不好吃而影響食欲,這也讓病人無法達到均衡營養攝取的目標。
蔡一賢表示,中風、易嗆咳、口腔癌及舌癌等病人也面臨同樣問題,長期倚賴管灌飲食來補充營養,根本無法感受到吃東西的樂趣,反而變成例行公事,毫無食慾可言。
舉例來說,魚肉及蛋豆類製品可以呈現較軟的口感便於吞食,但富含蛋白質的肉類,因口感偏硬,許多長者咀嚼不易、吞嚥困難,有些人放在嘴巴裡咬了幾口又吐了出來。
歷時3年,經過無數次測試與配方調整,馬偕醫院營養師與食品業者研發生產「軟心肉排」,首波推出三杯雞、蔥油雞、滷肉豬、糖醋豬4種「台灣味」,讓長者重拾記憶中的飲食風味。
蔡一賢說,這是專門為銀髮族、咀嚼及吞嚥困難等族群所設計的蛋白質食品,以日本「介護食」概念為出發點,希望老年人能在營養與美味兼具的情況下,享受更好的飲食。
1份70公克的軟心肉排含有7公克蛋白質,符合長者及有需求者的蛋白質建議食用攝取量;另外,在醫師、營養師及語言治療師評估訓練下,這類產品也當成拔除鼻胃管或全流質飲食患者的「飲食復健」訓練工具,讓患者能夠自行進食,減少因吞嚥不良或照護複雜度,提早進入流質飲食階段。
相關新聞
-
老年失能殺手「肌少症」 醫生教你幾招預防
2018-01-25 21:54:26「肌少症」是老年失能的殺手,根據研究顯示,年齡越高罹患肌少症機率就越高,而且肌少症的患者死亡機率也越高,特徵是,持續且全身普遍地覺得沒力氣,嚴重甚至伴隨著失能、生活品質下降,生活無法自理,該怎麼預防,醫師告訴你。
-
每日散步健走就健康?醫:沒負重躲不了肌少症
2019-10-18 16:44:17年紀越大越愛運動,一大早常見許多阿公阿嬤就在社區公園、學校操場散步健走,充滿活力,不過專家提醒,這類有氧運動無助於增加肌肉,如果沒有做負重(阻抗型)運動,恐將陷入肌少症帶來的健康威脅。
-
長者常跌倒恐致命 遠離骨鬆肌少從年輕開始
2018-04-18 15:01:52年輕時明明身強力壯,為什麼老了之後變得「跌跌不休」?根據衛福部2015年公布的國人十大死因,調查內容顯示,國內老人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的第1位是交通事故,其次就是跌倒,平均每10萬人就有約24人因跌倒而死亡。跌倒不僅會造成老年人的身體傷害及行動不便,甚至還會導致老年人對跌倒的無形恐懼,影響其日常生活的自信及心理障礙。
-
預防肌少症 優質蛋白質攝取與阻抗運動是關鍵
2019-07-26 15:24:30內政部預估2026年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473萬人,占總人口數高達20%。專家提醒,老年人胃口較差、食量變小、蛋白質攝取不足,很容易罹患肌少症,容易影響肌力與活動力,一不小心跌倒就可能骨折,甚至必須長期臥床。
-
中老年後骨鬆與肌少 專家:多做阻力訓練
2019-08-13 15:09:10不只要苗條、還要有線條!「減重」儼然成為全民運動,但醫師提醒,步入中老年之後,可不能隨便減重,應該積極養「肌肉」,多做阻力訓練,並且在運動1小時內補充牛奶、豆漿或雞蛋等優質蛋白質,才能避免肌少症。
-
老人走路慢 可能是肌少症莫輕忽
2013-10-15 20:20:50老人家走路越來越慢,不一定是正常老化現象,很可能是「肌少症」的徵兆,根據研究,台灣65歲以上老人約有20%診斷有肌少症,醫師表示,肌少症病患容易跌倒造成骨折,以致於長期臥床,易引發一些併發症,民眾不可忽視。
-
肌少症 | 談古論今話中醫(642)
2023-03-12 21:04:11進入 30 歲之後,身體的肌肉就會因為老化開始逐漸流失,而到了40歲之後,肌肉會開始以每10年8%左右的速度流失,,而大腿的肌肉力量減少更快,每10年減少10~15%。若沒有定期運動盡可能減少肌肉的流失,就會逐漸演變成「肌少症」。 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名中醫師+營養師朱益智來到現場,與年齡有關的肌少症,的問題。
-
不想老了骨鬆肌少 專家:營養運動兼顧
2018-10-04 16:24:21台灣人口老化比例高,如何對抗老化,避免衰弱、肌少症上身,成了國人重要課題。想要擁有足夠的肌肉量,專家建議,應該從年輕開始,補充優質且足量的蛋白質及胺基酸,並搭配「阻力性運動」。
-
遠離肌少症 | 談古論今話中醫(613)
2022-07-18 10:09:56據統計,臺灣65歲以上的長者,每10名至少有一名有肌少症。年歲大的者長除了牙口問題,慢性病或失智都可能因疾病而食慾差,長期營養不均,提升肌少症危機。國外研究指出,新冠病毒會影響神經、肌肉骨骼,增加肌少症風險,不只是老年人要留意,現在也慢慢年輕化了,恐讓肌少症提早報到。 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陳朝龍醫師來分享中醫如何遠離肌少症。
-
小腿纖細才好看?當心中老年發生肌少症
2018-11-06 14:18:27許多女生害怕小腿粗如蘿蔔腿,拼命想讓腿部線條纖細,不過最新研究指出,如果小腿太細,到了老年將出現肌肉量不足風險,甚至引起肌少症,導致失能,還可能讓壽命變短。
-
高齡長輩預防『肌少症』運動與營養對症良策 | 談古論今話中醫(544)
2021-03-02 15:01:48隨者年齡增長,肌肉的大小與強度會逐漸地減退,形成肌少症之後,甚至連從椅子上站起來、爬樓梯、提菜籃等日常活動都會有困難。嚴重者,肌肉量少到站不起來、無法起床,導致生活能力的喪失,往往也是臥床、坐輪椅的開始。
-
遠離肌少症 醫師教養肌讓銀髮健康老化
2020-10-29 22:29:31肌少症好發於患有慢性疾病後的長輩,導致活動量減少及營養缺乏,並因肌肉無力造成行動不便,進而導致上下樓梯困難等等,同時合併肌力下降或生理功能異常,適度的運動和充足的營養將可改善肌少症。
-
中高齡預防肌少症 阻抗型運動比慢跑還有效
2019-06-24 15:52:42隨著台灣已自去年107年正式邁入高齡社會,自預防生活習慣病的角度,中高齡族群不能只著重於三高和癌症防治,50歲以後更要準備因應老年常見的肌少症,以避免肌肉隨年齡增長流失,導致肌力和行動能力下降,行走緩慢且四肢癱軟無力,進而提高跌倒風險造成失能,需終身坐輪椅或長期臥床。
-
顧好肌肉與關節 讓健康加倍
2017-05-11 17:16:26隨著年齡增長,人體機能逐漸退化,其中老人跌倒的問題層出不窮;因此在現今已邁向老齡化的社會,急需要正視老人醫學的問題,以及建立老年自我保健觀念
-
染疫後爆瘦 小心恐是「急性肌少症」上身
2022-09-15 07:59:23台中有位70歲阿姨確診中共肺炎康復後,在一週內體重驟減10公斤,就醫才知是因確診中共肺炎後引發的急性肌少症,中國醫大附醫結合中西醫療法,並搭配復健運動,患者順利康復。
-
學習日本介護食概念 洋厝社區共餐DIY
2018-05-28 21:54:57日本「介護食」,指的是選用在地食材,做成「色香味形軟泥流」的美味料理,讓長者容易咀嚼吞嚥;而這股風潮已經吹到彰化鹿港,彰化縣政府舉辦20場「樂齡介護食」宣導活動,邀請社工系老師以及營養師現場指導,讓老人家親自動手烹煮美味料理。
-
花蓮打造長者樂活 肌力好人不老
2019-10-08 16:06:35花蓮縣長徐榛蔚重視「智慧健康照護」,推動社區長照站與照護圈的建設,努力預防與延緩長者高齡化,降低肌少症老年人口,今(8日)在花蓮市民生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舉辦「社區據點暨照護圈服務交流會」
-
長輩動起來!林冠廷專為銀髮族設計的體育課
2020-05-08 18:51:00年長者由於肌肉量下降與神經反射變差等因素,讓活動力不如從前,經常喜歡坐在家裡看電視看手機,讓自己活在舒適的沙發,然而身體越不動就懶惰,有一天會發現自己怎麼都動不起來、肩頸膝蓋疼痛、走路緩慢、平衡感不好容易摔倒等。
-
高齡長輩預防『肌少症』運動與營養對症良策 | 談古論今話中醫(544)預告
2021-02-24 15:52:44隨者年齡增長,肌肉的大小與強度會逐漸地減退,形成肌少症之後,甚至連從椅子上站起來、爬樓梯、提菜籃等日常活動都會有困難。嚴重者,肌肉量少到站不起來、無法起床,導致生活能力的喪失,往往也是臥床、坐輪椅的開始。
-
肌少症患者增!董氏揭長者牛奶攝取不足 6成運動NG
2022-11-14 07:49:56台灣逐漸邁向超高齡化社會,肌少症相當受到關注,董氏基金會表示,其實50歲過後就可能面臨「微肌」,因為肌肉量在50歲後會以每年1至2%的速度流失,60歲後甚至提升至每年3%;肌肉量不足會使肌力下降,造成身體活動困難,甚至發展成肌少、衰弱症,恐導致跌倒、骨折、失能、生理及精神疾病、死亡。而疲憊、腰酸背痛、駝背、活動量低、體重減輕、莫名腿軟、走路不穩健等,都可能是肌少、衰弱症前期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