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彎腰致下肢無力步行難 微創手術改善腰椎退化

台北慈濟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李宜軒表示,微創內視鏡問世後,解決了手術困擾,傷口不到1公分,且出血量極少,保留住完整脊椎結構,縮短住院天數。(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圖/轉載自NOW健康)

文:王澍清(NOW健康) 

42歲葉小姐為科技大廠作業員,工作必須長時間彎腰,年輕時還沒異狀,最近2年開始感覺腰痛腰痠,有時下肢痠麻無力,連走路都成問題,檢查才發現是腰椎嚴重退化。醫師提醒,步入中年後應多強化核心肌群,才能避免脊椎因不正常受力而受傷、退化。

 

台北慈濟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李宜軒表示,脊椎可分為頸椎、腰椎、薦椎等3部分,每1節椎骨皆由1塊塊的椎間盤隔開,脊椎後面則有小關節、脊髓神經、韌帶、肌腱等構造。30歲後,骨頭會開始退化,如果體型過胖或是長時間站立、彎腰、搬重物或曾經受傷,退化情況則會更加顯著,而抽菸也會加速全身關節退化速度。

 

腰椎退化時,會先從椎間盤開始,接著大小關節骨刺生成,進而發炎、下背痠痛。若椎骨不穩定、前後晃動,導致「椎間盤突出」、「黃韌帶增厚」,最後「腰椎滑脫」壓迫到神經,下肢就會出現痠、麻、痛的感覺。如果沒有即時治療,恐惡化致行動不便,脊髓神經病變、雙腳無力、感覺異常,嚴重時還可能大小便失禁。葉小姐就是典型個案,經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腰椎退化,腰椎第4至5節至薦椎第1節嚴重狹窄,嚴重壓迫神經。

 

在治療上,如為脊椎退化而導致背痛,治療方式較為保守,一般建議,服用消炎止痛藥、肌肉鬆弛劑等藥物,或注射類固醇,持續接受復健。但如果治療3至6個月,仍不見好轉,影響日常生活、工作或無法行走時,就應該考慮手術。

 

目前以「腰椎減壓手術」為主,李宜軒解釋,從背後做1切口,將增生或滑脫而壓迫到神經的椎間盤、骨刺或韌帶組織切除,以回復椎管空間。傳統手術傷口較大,顯微手術則傷口較小,但兩者均需劃開皮膚,以電燒的方式逐層剝離肌肉,才得以看到病灶。但肌肉層常因受到拉扯加上電燒影響,以致留下纖維化的疤痕組織,日後易形成慢性腰痛。

 

微創內視鏡問世後,解決了手術困擾,醫師將單孔或雙孔的內視鏡經皮下深入病灶,內視鏡的高清晰視野,能免除撐開肌肉筋膜對組織的破壞,傷口不到1公分,且出血量極少,保留住完整脊椎結構,縮短住院天數,僅需2至3天。

 

李宜軒提醒,日常保養是預防脊椎退化、發炎的關鍵,務必避免腰椎過度彎曲、負重過重。結實有力的核心肌群可協助脊椎維持良好的平衡感、靈活度,建議多多訓練脊椎兩旁的核心肌群,才能免於下背痛,延緩脊椎退化。

★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