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首例死亡搭千人郵輪 「至尊公主」遭拒靠港
【新唐人亞太台 2020 年 03 月 05 日訊】歡迎回來,帶您來看到,美國疫情升溫,在華盛頓州、佛州之後,加州也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另外,加州出現首個死亡案例,他曾經搭過公主郵輪旗下的「至尊公主號」,與2500人同船往返舊金山與墨西哥,如今全船暫停行程,續搭郵輪的62人,在測試結果沒出來前,任何人都不允許下船。
美國加州州長 紐森:「就在最近的幾個小時內,在普萊瑟縣已經確認,有名位人士去世了,加利福尼亞州的(武漢肺炎)病例數為53。」
在美國加州新增一名武漢肺炎死亡案例,成為華盛頓州之外的首例,值得注意的是,該名七旬老翁曾經搭乘公主郵輪旗下的「至尊公主號」與2500人同船往返舊金山與墨西哥,另外下船的有2名確診、21名船組員出現癥狀,並有62人繼續搭乘下一批前往夏威夷的行程,加州政府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並讓郵輪返回舊金山,進行採檢。
美國加州州長 紐森:「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海岸警衛隊和州衛生官員(正在)進行測試,因為我們有許多乘客和船員在這艘遊輪上出現了症狀,我們正將採檢工具送往郵輪,並讓他們迅速返回州內。」
另外,紐約的疫情也在一夜間新增了9例,而全都為第二例50歲律師的關係人。
美國紐約州州長 古莫:「事實證明,他的妻子被測為陽性,兒子被測為陽性,女兒被測為陽性,鄰居也被測為陽性,而鄰居開車送律師前往醫生辦公室,他們在車裡是個密閉的空間,很可能就是感染的起源。」
第二例律師兒女就讀的大學、高中,也取消課程或關閉學校,目前估計有1000人被要求進行自我隔離,不過州長古莫也公布好消息,第一例從伊朗旅遊返美的女性醫護人員的家人檢測後均為陰性未染病。
新唐人亞太電視 唐潔安 整理報導
相關新聞
-
用放大鏡欣賞!紐約微型展找回童心
2023-03-04 15:06:50近期,一場「微型藝術展」在紐約登場,一共展出來自全球32位藝術家的130件微型作品,像是微縮建築物、幫蘑菇上色的小小人等等,還有許多作品要透過放大鏡才看得清楚,為展覽增添了許多樂趣。
-
華府連線!遭加拿大山火殃及 全美數千萬人呼吸污染空氣
2023-06-08 11:27:58加拿大山火的煙霧,南飄到美國,導致全美數十個州,發出空氣質量警報。紐約的空氣質量,更是一夜之間,變成全球空氣最差的城市。來看白宮記者報導。
-
台灣農業部證實 中國非洲豬瘟病毒已變種
2023-12-19 07:02:50早安新唐人先來看到,台灣幾年來成功防堵中國非洲豬瘟病毒,豬肉可以外銷。不過,台灣農業部證實,中國非洲豬瘟病毒已經出現變種,可能擴散鄰國掀起又一波疫情。台灣農業部獸醫研究所,在中國旅客非法攜入的中國脆腸產品,驗出兩種不同的非洲豬瘟病毒,一種是2018年在中國流行的傳統第2基因型病毒珠,另一種是當前肆虐中國的新型變種病毒。獸醫研究所表示,目前中國使用去除毒力基因的疫苗,已經無法防範新型病毒,並警告,當前中國新一波疫情如果擴散到亞洲周邊國家,恐將掀起另一波非洲豬瘟疫情。
-
五月有望疫情降級 王必勝:接下來三階段解封
2023-03-03 11:26:19接著來看到,近期各國紛紛將COVID-19疫情降級,解除相關防疫禁令。台灣也逐漸跟上開放腳步,防疫指揮官王必勝表示,接下來將分成三個階段實施開放,並且有望在五月調降疫情等級,到時候,指揮中心也會隨之降級開設或解散。
-
賴清德與台美青年座談 估今晚8點抵巴拉圭
2023-08-14 13:08:32繼續來看到,中華民國副總統賴清德的出訪行程。台灣時間今天凌晨,賴副總統在紐約,與不同領域的台美青年進行面對面座談,他在致詞中表示,為了下一世代的台灣,他期盼能推動國家希望工程,鏈結台灣各領域的人才,打造為民主和平、創新繁榮以及公義永續的台灣。接下來,賴副總統將在台灣時間今晚8點抵達巴拉圭,在機場接受歡迎儀式後,接著在台灣時間今晚10點半,會晤巴拉圭總統阿布鐸,以及新任總統當選人貝尼亞,並在同一天,會見台巴科大應屆畢業生。
-
台農業部證實 中國非洲豬瘟病毒已變種
2023-12-18 20:17:38台灣幾年來成功防堵中國非洲豬瘟病毒,豬肉可以外銷。不過,台灣農業部證實,中國非洲豬瘟病毒已經出現變種,可能擴散鄰國掀起又一波疫情。變種原因可能是,中共在非洲豬瘟疫情肆虐後,從葡萄牙引入低毒性的第1型基因病毒,用以製作疫苗,卻和原本的病毒株發生基因重組,產生了全新的病毒。台灣農業部獸醫研究所,在中國旅客非法攜入的中國脆腸產品,驗出兩種不同的非洲豬瘟病毒,一種是2018年在中國流行的傳統第2基因型病毒珠,另一種是當前肆虐中國的新型變種病毒。獸醫研究所表示,目前中國使用去除毒力基因的疫苗,已經無法防範新型病毒,
-
1197天防疫工作告段落 指揮中心將退場
2023-04-25 20:18:24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確定在5月1日正式解編,形同走入歷史。從2020年1月成立以來,指揮中心帶領台灣走過三年多的防疫考驗,後續將由衛福部主政繼續整備應變工作。接下來的新聞,帶您回顧台灣抗疫的一千多個日子。
-
享受酒吧氛圍不怕醉 紐約無酒精調酒成新潮流
2023-07-12 14:17:24想要放鬆享受酒吧氛圍,但又擔心興致一來喝到斷片嗎?美國現在有酒吧只供應不含酒精的調酒,讓消費者喝再多也能保持頭腦清醒,此外在美國無酒精調酒也越來越受到歡迎,是現今重視健康族群的消費新潮流。
-
享受酒吧氛圍不怕醉 紐約無酒精調酒成新潮流
2023-08-18 17:47:33想要放鬆享受酒吧氛圍,但又擔心興致一來喝到斷片嗎?美國現在有酒吧只供應不含酒精的調酒,讓消費者喝再多也能保持頭腦清醒,此外在美國無酒精調酒也越來越受到歡迎,是現今重視健康族群的消費新潮流。
-
美國再迎冬季風暴 熱心男子幫助受災司機
2023-03-09 21:06:50此前一波冬季風暴在美國多地肆虐,已造成至少13人遇難,接下來,還將有一波,冬季風暴。
-
中共海警圍攻襲擊菲律賓船隻 美日台同聲譴責
2024-06-20 19:40:26中共對菲律賓船隻的襲擊引起周邊國家關注。中華民國外交部表示,台灣反對任何以武力片面改變現狀的企圖,以及在南海的灰區行動與軍事脅迫。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與菲律賓外長通話,譴責中共破壞區域和平穩定,並重申美國根據《共同防禦條約》對菲律賓的堅定承諾。此外,日本自衛隊統合幕僚長吉田圭秀,也與菲律賓參謀總長進行視訊通話,雙方都對事態發展表示擔憂。吉田圭秀強調,日本自衛隊始終站在菲律賓這邊,並將深化與菲律賓及理念相近國家的合作。
-
與中共軍演較勁?美國宣布2024環太軍演日期
2024-05-23 19:13:00在中共環台軍演之際,美國也同時宣布,將在6月26號,舉行兩年一度的環太平洋軍演,預計將有29個國家參演,規模比2022年更加龐大,包括日本和菲律賓,都將參加這場軍演。這次演習將持續到8月2日,預計將有40艘水面艦艇、3艘潛艦、14國陸軍部隊、150多架飛機和超過2萬5000人參與。
-
大熊貓被扎堆送回國 真正元凶是中共
2023-03-04 20:27:38目前包括美國在內,已經有4個國家相繼宣布,要退還租賃的大熊貓,中共獨有的「熊貓外交」不斷受挫,到底怎麼回事呢?帶您了解。
-
中國疫情再起?多地支原體肺炎爆發 緊急停課
2023-10-23 21:34:02最近,中國大陸的北京、上海、蘇州、東北的瀋陽等地,都爆發所謂的「支原體」肺炎,人傳人,傳染性很強,浙江省、江蘇省、陝西省等地,有多所學校的班級發布通知,緊急停課。
-
紐約親共僑團遊行自禁五星旗 分析:中共氣數已盡
2023-07-08 19:57:25在剛過去的美國國慶期間,紐約數十個親共僑團舉辦了大遊行,但卻發出密令,禁止打出中共的五星旗。有分析認為,這個事件,透露了重大信號。
-
今起搭大眾運輸免戴口罩 剩八場合要戴
2023-04-17 07:42:23早安新唐人先來關心,台灣口罩令再度鬆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從今天開始,搭乘包含公車、捷運、火車等大眾運輸工具,從強制戴口罩,改為建議配戴口罩,至於醫療照護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以及救護車等八場合,仍須按規定強制全程戴口罩。如果惡意違反規定,將處新台幣3000元以上、1萬5000元以下罰鍰。長照機構訪客如果沒有接種疫苗,今天開始,免快篩也可探視。指揮中心預計本週四宣布COVID-19從法定傳染病第五類改成第四類,至於指揮中心降級或解編等待行政院決定。
-
Fed鮑爾今晚10點演說 各界高度關注降息訊號
2024-08-23 12:38:01台灣時間今晚10點,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將在傑克森霍爾全球央行年會,發表經濟展望演說。外界高度關注,鮑爾會釋出有關聯準會接下來降息計畫的消息。目前外界預估,聯準會將在9月降息1碼。不過,美國經濟面臨衰退隱憂。素有「Fed傳聲筒」稱號的華爾街日報記者提米羅斯指出,聯準會要等到確認貨幣政策已經過緊才會加速降息,但到時候,要避免美國經濟衰退的難度會更高。
-
展現台灣精神 波士頓馬拉松 逾百台選手參賽
2023-04-17 20:57:04美國第127屆波士頓馬拉松比賽,17日開跑,今年約有3萬名馬拉松好手報名參賽,台灣有上百人參賽,其中還有年近八旬的資深跑者,駐波士頓代表處長孫儉元及當地僑胞代表也出席,為選手加油打氣。
-
讓世界看見台灣 百位獅友參與波士頓年會
2023-07-11 07:55:302023年波士頓獅子會國際年會於7月7日至11日在當地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獅友齊聚一堂,今年台灣國際獅子會300D複合區也有百餘位獅友組團,前來參與此盛會。
-
【特稿】疫情海嘯再襲 誰能躲過生死大劫
2023-11-27 14:57:25從2019年年底中共病毒(新冠病毒,COVID-19)首度爆發以來,疫情跌宕起伏,持續蔓延。儘管三年多來中共官方多次給病毒起出不同的名稱以掩蓋疫情,但瘟疫從未真正停止或離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