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看疫情經濟:美已度恐慌拋售. 中需結構改革

【新唐人亞太台 2020 年 04 月 17 日訊】中共病毒衝擊全球經濟,美中兩個經濟體走向如何?經濟學家吳嘉隆(17日)接受專訪表示,美國有足夠時間穩住局面,後續有各種刺激經濟手段。中國方面,倒閉與失業潮、接著可能是大量債務違約,三項經濟動能都行不通,北京需要投資在制度、人,必須結構性改革。

美國原先蓬勃的經濟與消費,受疫情重創停擺,川普看美國疫情走過高峰,準備重啟美國經濟,20個州最快在 5 月 1 日前復工。後續可能走勢如何?

總體經濟學家 吳嘉隆:「就(美國金融)市場來講,恐慌性拋售已經結束,所以它(市場)會適度回神、適度反彈這個會有。那實體經濟的部分要取決於,這個疫情是不是得到控制、是不是真的消退。那這個地方必須一週一週來觀察,就是分批復工局部復工,它不太可能馬上就全部復工。估計大概六個月到年底為止,這段時間大概都不會看到,(實體經濟)真正的復甦。」

吳嘉隆認為,另個因素,是美國11月總統國會大選,隨著接近大選,川普政府會推出各種辦法

總體經濟學家 吳嘉隆:「他還有足夠時間先讓局面穩住,那到了六月七月的時候可能再衝一下。短期內 最主要是,先把疫情控制住穩住,之後的話只要穩住以後,後面的話,源源不絕的還有各種刺激經濟的手段,可以推出來。」

中國大陸方面,疫情不透明、中共強推復工,四處埋下疫情又爆發的地雷;供應面、需求面都斷鏈,引發中小微企業的倒閉潮、失業潮危機。吳嘉隆提醒,要留意債務違約問題,包括房地產開發商債務、國有企業債券、龐大的地方政府債,都在還債高峰期。該怎麼辦?

總體經濟學家 吳嘉隆:「疫情的之前是貿易戰,貿易戰之前是中國經濟的結構要不要轉型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的話,那麼很多事情沒有辦法談下去。」

吳嘉隆分析,大陸經濟三項動能,房地產不行了;企業固定投資,已產能過剩;基礎建設投資,已經飽和。必須轉向對「人力」、對「制度」、對「醫療」的投資,都涉及「結構性改革」。

總體經濟學家 吳嘉隆:「好好地做好轉型,有兩個創新,一個叫技術創新就是提高勞動生產率,另外一個叫制度創新,提高制度的生產力。制度的部分我們幫它想像成一個,無形的基礎設施。第二個政府職能轉變,國退民進,國營企業要慢慢的消退,民營企業慢慢的上來,這樣子的話,對中國內部的經濟運作會更有效率。」

新唐人亞太電視 池千里 張東旭 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