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外行星神秘消失 研究:它從未存在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20 年 05 月 02 日訊】天文學界幾年前,確認過一個太陽系外行星,但後來,這個系外行星突然消失了。美國天文學家團隊經過深入研究後證實,那其實根本不是行星,而只是2個微行星碰撞爆炸後散布的塵埃雲。

    NASA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在2004和2006年時,拍攝到一個清晰可見光點,環繞距離地球25光年的恒星南魚座α 飛行。

    天文學家研究後,認為它是一個系外行星,並在2008年將它命名為Fomalhaut b。但是哈勃望遠鏡每隔2年拍攝的照片顯示,它的體積愈來愈大,但光芒卻愈來愈暗,到2014年更消失了。

    天文學家覺得很奇怪,美國研究團隊根據從未公開的哈勃望遠鏡拍攝照片和數據,再以電腦模擬,認為它其實不是行星,而是2個直徑超過200公里、由岩石及冰構成的微行星碰撞後產生的亮塵埃雲,當時恰巧被哈勃望遠鏡拍攝到。

    塵埃雲的微粒目前已經粉碎到只有大約1微米,小到哈勃望遠鏡已經無法拍攝得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