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癬性關節炎病徵有哪些?不治療恐連滑手機都困難
文:王澍清(NOW健康)
國內正式解除社交限制,民眾生活解封,紛紛開始展開各項活動,但對於乾癬性關節炎患者而言,仍因關節腫脹變形而行動受封、生活受限。調查顯示,乾癬性關節炎患者中有半數停止社交生活、減少與人接觸,甚至影響工作。
張先生是1位55歲上班族,在20歲時罹患乾癬,到35歲時,發現關節開始腫、痛、發熱,起初不以為意,後來才驚覺這就是之前接受衛教時,醫師曾說過的乾癬性關節炎,嚴重的疼痛遍及全身,從髖部、腰部、頸部關節到手腳關節都腫痛,痛到無法入睡,更無法翻身、難以起身,只能躺在床上掙扎。經歷各種治療方式的他,到如今使用針劑生物製劑治療,雖然已好轉許多,然而卻仍感受到關節的腫脹發熱,也期待有新的治療選擇。
財團法人風溼病基金會台灣抗風溼病聯盟董事長蔡世滋醫師表示,全台乾癬患者約8至10萬人,其中約有3成的乾癬患者會發生乾癬性關節炎,再加上未經歷乾癬治療、直接出現乾癬性關節炎的患者,推估至少超過2萬人為乾癬性關節炎所苦;部分患者因受到乾癬皮膚病灶困擾,再加上關節疼痛問題,讓本身較為缺乏自信的病友,生活又再籠罩一層陰霾,關節復原遙遙無期。
台灣乾癬暨皮膚免疫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皮膚部主任蔡呈芳醫師表示,分析台灣健保資料庫數據發現,台灣的乾癬患者中,罹患乾癬性關節炎的患者10年來的比例倍增4倍,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乾癬性關節炎較常見的病徵如周邊關節疼痛,也容易有下背疼痛、香腸指、足底筋膜炎等問題,患者可能會出現指甲凹陷脫落的狀況,若未及早發現治療,恐造成骨頭、關節腫脹疼痛甚至變形,導致不可逆的傷害,讓打電腦、滑手機、開瓶罐、扣鈕釦、綁鞋帶等生活中看似簡單的小動作都難以進行。蔡呈芳醫師提醒病友,若發現指甲病徵、下背或關節疼痛,需要特別提高警覺,以免耽誤黃金治療期。
此外,1項最新的跨國調查研究顯示,乾癬性關節炎患者中,逾7成病友表示疾病對其工作及社交生活產生負面影響,不只工作品質及效率下降,更有1成病友被迫離職。除了影響患者職涯發展,也對其家庭及社交造成諸多不便,高達5成以上的病友因疾病必須停止任何運動及社交活動、害怕與人接觸,嚴重影響其生活品質。
國內目前已有最新的口服標靶藥,蔡長祐醫師說明,根據研究,患者在治療2周之後,即可明顯感到疾病緩解;50%的受試者,在治療3個月的時間後,關節腫脹疼痛的症狀明顯改善。這項口服標靶藥物今年6月已經通過健保給付,對患者來說更方便,成為乾癬性關節炎患者進階療法的新選擇。
相關新聞
-
預防青春痘有疫苗可打?痤瘡疫苗研發新進展
2019-02-13 18:31:30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痘痘只是青春期的小插曲,但少部分人卻飽受痘痘、痘疤之苦,甚至因此憂鬱、影響自信。青春痘又稱痤瘡,最近一項研究發現,痤瘡細菌所分泌毒素的抗體,可以減少人類痤瘡病變的炎症,讓痤瘡疫苗的研發往前邁進一大步。
-
巴金森氏症患者福祉 健保將擴大給付範圍
2019-07-17 18:19:05為減輕巴金森氏症患者就醫之經濟負擔,中央健康保險署繼自104年1月1日將「深層腦部刺激器」納入健保給付,並於次年(105年)7月1日放寬給付規定,取消終身給付1次的限制後,全民健保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日前開會決議,「深層腦部刺激器」所需使用之導線、導線延長線及導線固定蓋等3種組件一併納入健保給付,並於108年8月1日起實施,估計每年有近300名病患受惠。
-
罕病「結節性癢疹」越抓越癢 醫曝「癢彈」引爆難收拾
2023-10-23 16:19:59結節性癢疹不僅是免疫系統與皮膚組織相互影響的疾病,也涉及神經系統。台大醫院皮膚部主任蔡呈芳教授表示,相較於異位性皮膚炎或乾癬等自體免疫性皮膚疾病,病灶切片檢查發現,結節性癢疹有小神經增生肥厚及纖維化的現象,因此早期此病稱為神經性皮膚炎。
-
精準放射治療用於轉移性腦瘤 醫盼放寬條件守護社會成本
2020-12-23 17:42:031名80多歲老奶奶,10年前確診乳癌,病情一直都控制的不錯,然而在今(2020)年2月發現癌細胞轉移到腦部,不得已接受全腦放射治療,11月檢查下確認腫瘤大幅縮小,但原本能夠自我行動的生活,變得只能坐在輪椅上活動,認知功能也明顯變差,若能用腦部精準放射手術,狀況可能非常不同。
-
新藥新科技難納健保 考慮有條件收載解套
2023-02-28 16:03:12部分新藥新科技昂貴卻療效實證不足而遲未納入健保,病患自費負擔不小,中央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表示,未來考慮有條件暫時健保收載,交由專家討論,也將考察英國癌症藥品基金運作方式。
-
大腸癌連15年居榜首 達文西手術治療大腸癌納健保
2023-01-03 22:23:47根據國健署在2021年底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大腸直腸癌連續第15年蟬聯十大癌症之首!2019年癌症資料統計顯示,罹患大腸直腸癌總人數為16829人。嘉基大腸直腸科醫生建議,年齡為50歲以上,有腸道病史、大腸癌家族病史等皆是大腸癌高風險族群,應每2年定期進行糞便潛血篩檢。
-
定期肝癌檢查仍罹患晚期肝癌 醫呼籲雙管齊下才正確!
2021-06-16 19:03:55台灣癌症登記資料顯示,近二十年來肝癌皆高居癌症死亡率第二名,主要原因與肝癌難早期發現有關。黃天佑醫師解釋,肝臟是沉默的器官,除非腫瘤生長在肝臟表面、壓迫到其他器官或肝臟功能已降低到30%以下,否則肝癌幾乎不會引起明顯身體不適。常見的肝臟功能障礙相關症狀,如:黃疸、疲勞、腹痛、食慾不振等,皆不會在早期發生,因此大部分患者發現時常常已是晚期甚至如張先生一樣已經發生轉移。
-
6旬男肝癌反覆復發抗戰30年!醫曝:控制肝癌3關鍵
2022-08-17 15:12:44現年60歲的林先生(化名),在30歲時確診早期肝癌,當時以手術切除肝臟腫瘤,卻在2年後復發,接續數次肝動脈內化療,控制長達10年仍再度復發。林先生選擇勇敢對抗肝癌,在醫師建議下,持續接受局部燒灼、化學栓塞、標靶藥物等治療。至今30年過去,林先生目前的病況控制良好。
-
癬友併發乾癬性關節炎睡到痛醒 第二代生物製劑可改善
2021-09-09 14:38:53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蔡長祐表示,乾癬性關節炎是自體免疫疾病,於體內不正常的免疫反應,導致慢性皮膚發炎(乾癬)和侵蝕關節(關節炎),因反覆發作,痛苦難熬,不少患者療程失去信心,中斷治療,尋找偏方。
-
長庚子宮鏡太頻繁 逾七成遭健保署核刪
2017-09-19 12:57:36醫療新聞再來看到,針對林口長庚醫院,被爆濫用子宮鏡檢查,健保署今天上午發布調查報告,指出 林口長庚的婦產科門診量,佔全國醫學中心的百分之十五,但子宮鏡檢查量卻佔近半數;健保署抽審,發現其中有291件,是非必要或症狀不符,因此進行核刪,比率高達7成。
-
「長效型心室輔助系統」納健保 成功爭取等待換心機會
2022-01-03 21:36:31器官移植活體肝腎難求,想要換心,更是機會渺茫,如等不到心臟,嚴重心衰竭患者只能使用「長效型心室輔助系統」(VAD),來延續生命,目前國內等待換心者中,最長使用時間已超過7年,仍持續使用中。
-
3類肝癌族群不適合切除腫瘤!合併治療可增加存活期
2021-08-11 14:12:37台灣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每年約有一萬一千餘名新發的肝癌患者。林毅志主任提醒民眾:「目前肝癌防治仍以定期篩檢最為有效。過去發現,肝癌高風險族群如40歲以上中年男性、肝硬化、B型肝炎帶原者,每半年進行一次腹部超音波及抽血檢驗肝癌指數,能揪出期別較早的肝癌,以利及早治療。」
-
顏清標三弟也罹肝癌 接受肝癌預防保健可免憾事
2020-05-27 18:31:49大甲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因肝癌、肝硬化,至高雄長庚醫院接受活體肝臟移植手術,與二兒子顏仁賢配對成功後,捐了3分之2的肝臟救父,換肝手術也十分順利。不到1個月,又傳出顏清標三弟顏清山同樣因為肝癌而住院,正在評估換肝手術的可能性。
-
賴清德:將在公平合理原則下 規劃健保中長期改革
2021-09-23 16:15:24副總統賴清德今天說,政府將會在公平合理原則下,規劃全民健保中長期改革計畫,改革健保給付及支付制度與健康照護體系,整合公共衛生體系與健保資源,以提升健保給付價值、醫療服務效率及品質。
-
高齡整合照護新模式獲國際肯定 健保署擬調整給付
2021-11-15 14:47:00台灣高齡化趨勢,國內專家提出本土整合照護新模式,並耗時一年試辦,證實能提升高齡長者體能、認知功能及生活品質,研究獲國際期刊肯定,健保署研擬調整給付,以利社區實踐。
-
肝癌5大高風險族群莫輕忽 提高篩檢頻率助肝癌早發現
2021-06-30 18:28:12台中榮民總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李騰裕醫師提醒,肝癌高風險族群應安排至少每半年一次的超音波追蹤檢查,才能早發現早治療。雖然如此,一旦發現肝癌時已進入晚期,也就是腫瘤已有血管侵犯或是肝臟以外的轉移,目前健保已有給付先進的口服標靶藥物,也有人有不錯的反應,患者不應放棄希望!
-
C肝有可能變肝癌!健保新藥治癒率高 早篩檢遠離肝癌
2022-03-01 19:00:39中央健康保險署表示,自2017年初健保給付C型肝炎全口服新藥開始至2021年底,全台C肝病人接受治療的人數已達到13.1萬人,但透過健保數據發現,約有6千名C肝病人還未接受治療,約有13.3萬名曾感染C肝而抗體呈陽性者,還未檢驗病毒量加以確定病毒是否寄宿體內,中央健康保險署李伯璋署長呼籲,有C肝的民眾應儘早就醫,還不知道有無感染的民眾,則可利用政府免費補助的成人預防保健B、C肝篩檢服務,即早發現治療,遠離日後出現肝硬化及肝癌的風險。
-
網傳茶包局部熱敷消除黑眼圈 看似有效卻可能引發過敏
2021-07-27 21:45:56熬夜、睡眠不足,容易導致黑眼圈,讓許多人變成熊貓眼一族,網友推薦以茶包局部熱敷、冰敷,可幫助消除黑眼圈,台大醫院皮膚科教授蔡呈芳表示,熱敷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但茶鹼具有收斂效果,如果過度收斂,皮膚乾燥,反而引起過敏反應。
-
C肝追蹤莫輕忽!高齡長者難動刀 標靶藥物成契機
2021-09-02 22:18:13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發佈資料,台灣肝癌患者55%為B型肝炎患者,30%為C型肝炎慢性感染患者,5%為同時存有B型和C型肝炎者。
-
海洋性貧血患者危機不再!這治療納健保 高醫率先申請
2024-05-08 20:58:26重度海洋性貧血症患者須仰賴長期輸血,以維繫體内血紅素濃度,避免衰弱無力,甚至死亡。儘管台灣捐血率世界第一,近年卻因高齡及少子化的關係,經常發生血庫缺血!每當血荒發生,就是重度海洋性貧血症患者的日常受到衝擊的時刻,過往此疾病的治療選擇較為單一,今年健保署將為海洋性貧血症患者帶來好消息,正式通過給付紅血球成熟劑,而這項可幫助患者體內紅血球成熟的新治療,可望讓重度海貧患者減少對輸血和排鐵劑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