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環境挑戰 海科館復育7百隻「尼莫」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20 年 06 月 30 日訊】卡通動畫《海底總動員》裡的尼莫,可愛模樣讓人難忘,但因為海洋汙染和人為捕撈,讓小丑魚數量大減。國立海科館多年來持續從事復育工作,過程相當困難,水質要清澈、光照要充足,還要尋找適合共生的海葵。好在辛苦沒有白費,今年海科館成功復育了700多隻的小丑魚寶寶。

    幾百隻紅白相間的小丑魚,擺動透明魚尾,自在悠游,好有活力,就像水中的小精靈。

    撒一把碎海藻下去,大夥瘋狂搶食,畫面又逗趣又療育。這是國立海科館成功復育的700多隻小丑魚寶寶。

    海洋館產學交流組 蔡宇鴻博士:「台灣東北角,是重要的觀賞魚的提供地跟採集地,我覺得是間接造成數量減少的原因,希望藉由人工繁殖的數量去野放,恢復牠原本在東北角野生數量的族群。」

    雙帶小丑魚,學名克氏雙鉅魚,與海葵共生,又稱海葵魚。特徵是身上的兩條白色條紋,生活在溫暖水域。但近年海洋汙染,加上人為捕撈,小丑魚數量大減。

    動畫《海底總動員》的尼莫,可愛模樣深植人心,國立海科館,多年來持續從事復育工作,但過程可一點都不輕鬆,除了要求水質清澈、光照也要充足,而且要長到3至5公分才能放流,要不然可能馬上會被大魚吃掉。

    海洋館產學交流組 蔡宇鴻博士:「放流數量調查海葵數量為主,所以我們繁殖一批,作為放流準備,然後我們再去做野外調查,調查到我們就會去做放流動作。」

    目前海科館已經放流第一批小丑魚,未來也會繼續為小丑魚寶寶們,找尋合適、溫暖的家。

    新唐人亞太電視 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