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警外部危機!中共罕提「六大準備」應對
【新唐人亞太台 2020 年 07 月 06 日訊】中共黨媒日前罕見刊文稱,要做好應對美中脫鉤、產業鏈斷裂、糧食危機爆發等六大準備。這被外界解讀為,在美中對抗不斷升級和國際圍剿之下,中共已經對外部環境絕望。
7月3號,中共喉舌《環球時報》旗下帳號刊發中共中聯部原副部長周力的文章,聲稱中共病毒疫情給全世界造成衝擊,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中共要「做好應對外部環境惡化的六大準備」。
這六大準備涉及:中美關係惡化加劇、鬥爭全面升級;外部需求萎縮、產業鏈和供應鏈斷裂;中共病毒疫情常態化;人民幣與美元脫鉤;全球性糧食危機、所謂國際恐怖勢力回潮等。
旅美時事評論員唐靖遠:「這六大準備實際上就是中共現在面臨的六大危機。它為什麼安排讓周力這樣一個已經退休的官員出面來打這個預防針、放風呢?它實際上等於官方的一種比較含蓄的形式,承認這六大危機已經不可避免。所以,它必須提前從上到下來打一個預防針。」
旅美時事評論員唐靖遠表示,周力特意提及疫情常態化、中共病毒會與人類長期共存,這恰恰說明大陸官方對國內疫情防控沒有信心,疫苗開發的進展並不理想。
唐靖遠:「很多人指望著靠疫苗、或者靠出現什麼特效藥這一類的就能夠解決掉這個瘟疫、解決掉這個病毒。對這一點,我覺得可能從現在(中共)官方釋放的信息看起來,不能夠抱太大的希望。」
唐靖遠分析,這六大危機會給中國社會帶來難以預料的衝擊,中共並沒有能力解決其中任何一個危機。但它很可能會通過在國際上挑釁來轉移焦點、騙取民意。
唐靖遠:「這六大危機目前對中共來說,可以說都是無解的。所以中共很有可能會採取一個辦法來『解決』,就是它會以更加挑釁的、更加好鬥的這種姿態出現在國際社會上。」
周力的文章刪減版6月22號最早發表在中共社科院主管的《中國社會科學報》上,文章明確寫道「要做好國際反恐勢力回潮的準備」。這引來網上一片嘲笑。網友揶揄:這明明說明中共自己是恐怖勢力,所以擔心「反恐勢力回潮」,那就讓反恐勢力回潮得更猛烈一些吧!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中共基本上內部已經達成共識,就是他們已經陷入了最後的絕望。它所說的外部環境惡化就是國際社會現在已經基本上把它作為一個邪惡的恐怖主義組織。」
不過,稍後的《環球時報》報導將「要做好國際反恐勢力回潮的準備」改為了「要做好國際恐怖勢力回潮的準備」。
旅美時事評論員鄭浩昌:「這個文章說明中共高層已經對中美的全面脫鉤、推出香港國安法之後會受到美國金融制裁做了最壞的打算。說明他們不是不知道當前的危機有多深重,但是依然要一意孤行,死硬到底。這樣下去,中美決戰幾乎是不可避免了。」
旅美時事評論員鄭浩昌分析,從周力的文章看,中共以為大不了回到閉關鎖國,依靠國內市場支撐就能活下來,但它完全失算了。因為現在已經不是過去,它的掠奪已經把老百姓的消費力削弱到最低點,加上高度依賴出口和基建造成的經濟結構嚴重失衡,中國經濟已經積重難返。中共能不能扛過這種內部動盪都是大問題,更不要說美國的強力制裁。
中共對疫情的刻意隱瞞,導致了全球大瘟疫,中共因此遭到美國和世界各國的譴責和追討。再加上,中共公開撕毀「一國兩制」承諾,在香港強推國安法,更引來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和圍堵。
日前,美國國家安全事務顧問歐布萊恩就明確表示,中共不等於中國,也不等於中國人民。美國人被動而天真地對待中共的時代已結束。美國正在採取果斷行動,全面抵制中共。
新唐人記者 常春 李謙 周天 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
-
中國糧荒嚴重 影響全球糧食供應
2011-02-25 21:13:44有專家說,中國打噴嚏,全球跟著有感應,因此原物料短缺,造成全球物價上漲,不得不關注中國的糧荒問題,中國華北地區的八省,其實自去年入冬以來,已經有一百多天沒有下雨,麥田因長期缺水而乾枯,直接影響全球的糧食供應,怎麼看待中國糧荒與全球經濟的關係?我們今天的焦點縱橫,為您探討。
-
後疫情時代的翻轉與省思
2021-07-10 06:06:55疫情來襲,使人們躲在家中、宅在房間,原來人類自詡的科技、尖端、無障礙,在「小小」的病毒前,竟是如此渺小與不堪一擊。然而,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我們是否也能在危機與沈澱過後,於食衣住行上誠懇省思、重新翻轉呢?
-
蝗災.豬瘟.疫情衝擊 中國恐爆發新一輪糧食危機?
2020-04-30 21:39:55肺炎肆虐全球,北京當局除了在全世界搜刮醫療防疫物資外,也狂掃糧食,引起外界重視,甚至傳出可能引爆糧食大戰,多國祭出農業出口管控,世界糧食計畫署發文警告,全球面臨前所未有糧食危機,主要糧食進口國的中國大陸,也恐怕面臨重重危機。
-
全球食物銀行 台灣成為會員國
2012-10-01 21:53:06您知道嗎,儘管現在物價飆漲,不過因為全球仍有三分之一的食物被浪費掉。2006年創立的全球食物銀行組織,希望整合全球糧食分配,台灣今天正式加入全球食物銀行,成為第24個會員國,希望未來能整合食物資源,達到物盡其用,貨暢其流。
-
缺糧議題再浮台面 習近平罕問「糧食怎麼辦?」
2021-12-14 13:26:2212日,中共官媒人民日報和新華社,罕見地以習近平說「那麼糧食怎麼辦?」做為標題,讓中國的糧食缺口危機再度浮上檯面。
-
聯合國緊急會議 應對索馬里糧食危機
2011-07-26 07:27:54希望本週徵集16億美元捐款用於救濟索馬里旱災災民 ,聯合國緊急會議 應對索馬里糧食危機
-
糧食新技術 米麵條營養加倍好消化
2012-06-22 20:44:51如果您是個腸胃吸收功能不佳的愛麵族,可要留心下面這則報導,農委會成功開發「米麵條」,在麵條配方中加入三到五成的米穀粉,讓麵條同時擁有稻米和小麥營養,而且更好消化。
-
東台灣米國學校 傳承產業米食文化
2012-12-13 21:56:06米飯是亞洲人的主食,但是,您吃過「大碗公飯」嗎?接下來的新聞,我們要帶您去一個由舊碾米廠蛻變成的「米國學校」,來到這裡,不但可以吃到古早味的「大碗公飯」,還可以體驗稻穀的碾製過程;通過測驗,還可以把親手製作的白米帶回家,透過鏡頭帶您到台東關山去看看。
-
暖化效應氣候異常 糧食危機有多遠?
2010-08-14 09:30:08世界主要產糧區的天氣異常,造成農作物欠收。
-
北約宣布新「戰略概念」:中俄正破壞世界秩序
2022-07-01 22:24:23週四,北約馬德里峰會落幕,這個西方軍事聯盟發布了未來十年的「戰略概念」,其中俄羅斯與中共國 被認定為世界秩序的破壞者和挑戰者。
-
颱風豪雨襲擊 菲律賓18萬人無家可歸
2012-08-02 21:43:01颱風蘇拉不斷傳出災情,亞洲各國也遭遇不同程度的災害,上週末侵襲菲律賓,造成重大災情。最新統計顯示,蘇拉在菲律賓奪走了23人性命,21人受傷,有將近18萬人無家可歸。另一方面,各界也持續關注北韓澇災可能出現的糧食危機。
-
米蘭世博會 「未來超市」超吸睛
2015-05-08 09:17:00在米蘭世博會,一個義大利建築師打造的未來食物展區,吸引了鎂光燈焦點,這個展區打著資訊透明的理念,消費者只要輕輕用手感應一下,食物資訊就會一目了然。
-
東台灣米國學校 傳承產業米食文化
2012-12-12 20:16:46米飯是亞洲人的主食,但是,您吃過「大碗公飯」嗎?接下來的新聞,我們要帶您去一個由舊碾米廠蛻變成的「米國學校」,來到這裡,不但可以吃到古早味的「大碗公飯」,還可以體驗稻穀的碾製過程;通過測驗,還可以把親手製作的白米帶回家,透過鏡頭帶您到台東關山去看看。
-
缺糧壓力大 中共推「糧食節約行動方案」
2021-11-02 08:54:25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去年下令制止餐飲浪費。中國官方今天發布「糧食節約行動方案」,其中包括加強對餐飲行業的管理,鼓勵檢舉浪費,外界關注,這是否也暗示中國缺糧問題正在惡化。
-
中共開發米糠食品 疑爆發糧食危機
2023-01-27 21:02:482022年中國各地除了受到嚴厲防疫封控政策的影響,更遭遇創紀錄的旱澇災害,但中共當局仍宣稱「糧食大豐收」。近日,當局要求加快推進米糠產業,開發為大眾食品,引發輿論關注和熱議。有民眾認為,中國肯定存在糧食危機問題。
-
暖化效應氣候異常 糧食危機有多遠?
2010-08-14 09:30:08世界主要產糧區的天氣異常,造成農作物欠收。
-
印度宣布禁止小麥出口 市場料短缺將更加嚴重
2022-05-14 21:25:10俄烏戰爭讓全球陷入小麥出口短缺、價格飆漲。小麥價格今年以來大漲近40%。烏克蘭小麥的替代品印度小麥,更是出現供不應求狀況。13日,全球第二大小麥生產國印度突然宣布,即刻禁止小麥出口。外界預料,全球小麥短缺狀況會更加嚴重。印度政府表示,禁止小麥出口,是為了管理國家整體的糧食安全;不過,對於已簽發信用狀,和遇到有糧食安全需求國家請求時,依然允許出口。
-
安徽蚌埠警告糧食危機在劫難逃 毀麥止損引發熱議
2022-05-16 16:19:05針對農民提前收割青麥的問題,安徽蚌埠市發布緊急通知稱,糧食危機在劫難逃,要防止毀麥行為。不少人認為,受疫情影響,農民播種延遲下地又需要「下田證」,毀麥賣青麥是止損的辦法。
-
中共出台「家庭應急儲備清單」引發議論
2020-11-02 21:12:40中共發改委近日公布「擴內需促消費」方案,要求各地「在秋冬季推出全國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引發網友議論。大陸網友認為,這份清單可能是為因應糧食危機和中共病毒疫情反彈時的封城措施。
-
習近平考察種子 中國糧食危機大過疫情?
2022-04-12 16:15:54中國多地封城民眾苦不堪言,不過,中國糧食危機可能已經大過清零防疫這個政治任務了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4月10日前往海南三亞,先後考察了當地的種子實驗室,稱只有掌握種子,才能確保中國糧食安全。俄烏戰爭前,中國從烏克蘭進口的大麥、玉米,分別佔中國進口總量的28%、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