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北管風華 彰化集樂軒竣工復館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20 年 07 月 06 日訊】建造於1934年的彰化集樂軒,不但是縣定古蹟,也曾是彰化四大北管的曲館之一,從1830年創社至今,已有百年歷史,2017年獲文化部1500萬修復經費,在周一(7月6日)上午舉行竣工復館典禮,舉行拜師儀式,期許集樂軒能夠重啟北管風華。

    熱鬧滾滾的北管樂音,演奏耳熟能詳的廟會樂曲,在超過百年歷史的集樂軒前演奏,並且在館內舉辦拜師儀式,象徵彰化集樂軒延續北管音樂戲曲重責大任,就此展開。

    復館老師 蕭任能:「再鞠躬、三鞠躬。」

    其中這位復館老師蕭任能,18年前師承集樂軒館先生李子聯,開始奔走各地收集整理早年集樂軒的劇本與抄本,致力推廣與傳承北管音樂。

    復館老師 蕭任能:「很多老師傅當然他也知道說,這個東西快絕版了,快失傳了所以他們就會去提供,甚至再教我,就把它學回來。」

    彰化集樂軒,建築物建立於1934年,2017年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核定修復經費1,500萬元,主要針對大木構件、屋面等工項進行修復,其中內部彩繪,出自文化部列冊的文化資產「彩繪技術」保存者陳穎派之手,本次修復由「穎派彩繪」家族陳穎派老師之子陳文俊負責修復。 ??

    彰化縣文化局長 張雀芬:「這一次呢?特別透過我們這個集樂軒的開工竣工典禮,重新在這邊復館,未來也會有集樂軒相關的團隊的,一個推廣跟運作。」

    近年來彰化縣文化局與文化部積極推動「藝文教育扎根計畫」,這次藉由彰化集樂軒的竣工復館典禮,擴大傳統戲曲傳承、推廣以及展演,期許百年集樂軒能夠恢復過往風采。

    新唐人亞太電視 葉錫鴻 台灣彰化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