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晶片禁令生效!合作商透露:華為沒有B計劃
【新唐人亞太台 2020 年 09 月 15 日訊】美國對華為的禁令於15日正式生效,所有使用美國技術的供應商,都不能再出貨給華為。據陸媒報導,華為目前沒有B計劃,主要還是尋求國內替代方案。大陸半導體專家說,華為現在真的「沒路」了。
阿里郎電視台主播 :「美國對中科技巨頭華為的制裁大限日終於到來。這家中國公司實際上要失去其所有的全球半導體供應商,制裁令將動搖全世界的科技產業。」從美國時間2020年9月15日零時起,「華為禁令」正式生效。只要含有美國技術和軟體的晶片,全球供應商都必須停止出貨給華為。陸媒《證券時報》報導,華為合作夥伴透露,華為目前沒有B計劃,主要還是尋求國內替代方案。不過,熟悉華為產業鏈的半導體專家說,由於中國高階晶片存在技術瓶頸,且難以繞開美國技術與設備的限制,華為現在真的「沒路」了。
專家表示,華為在高端方面做不了,後續只能「降維」做汽車或者OLED驅動等,以及發展筆電、平板等其他手機周邊產品補洞。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 余承東(2020.8.7):「因為中國的半導體工藝製造能力,到現在還沒上來,所以美國的這第二輪制裁,只要半導體生產供應商,拿到使用了任何一點美國技術,都不能給華為來生產,所以我們今年Mate 40,可能和麒麟9000芯片,可能是我們華為自產的旗艦芯片的最後一代,可能量非常有限了。」華為坦承,旗下的麒麟(Kirin)系列處理器,可能因美國禁令全面消失,晶片供應短缺也將影響智慧手機銷售量。廣發證券(GF Securities)分析師Jeff Pu說,明年華為智慧手機可能從今年的1.9億支,大減至5000萬支。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 余承東(2020.8.7):「去年美國制裁後,華為我們少發貨了6000萬台智能手機,我們去年做了2.4億台的智能手機。今年的量有可能比這個數量還少,因為今年是第二輪制裁,我們芯片沒辦法生產了。所以很困難,我們最近都在缺貨階段,就華為的這個手機,沒有芯片了,沒有供應了。」除此之外,《日經新聞》 14 日報導,對華為營運至關重要的元件,包括應用在高階面板和相機鏡頭的關鍵半導體,以及印刷電路板等,華為自2018年底起全力囤積。但南亞科董事長吳嘉昭表示,電子裝置非常複雜,缺少一種元件,都無法完整組裝智慧手機、筆電或基地台。
彭博記者 Stephen Engle(2020.8.18):「現在,華為在電信產業和設備中不可或缺的某些自行設計的晶片庫存,分析師說,將在2021年初用盡,也就是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用盡。」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俞偉雄表示,華?目前不只面臨軟體限制,也面臨很多晶片和技術禁令,基本上是處在一個十面埋伏的境遇當中,凶多吉少。
新唐人亞太電視 葉恩婕 編譯
相關新聞
-
美國禁令升級版!傳華為、中芯將被獨立管制
2023-10-17 17:12:59為了防堵中共發展先進晶片,美國禁令再升級!傳出多家中國晶片設計公司,將被列入實體清單等貿易黑名單,而華為和中芯國際將可能被獨立管制。
-
美晶片禁令將升級!傳華為、中芯將被獨立管制
2023-10-17 19:34:53為了防堵中共發展先進晶片,美國禁令再升級!傳出多家中國晶片設計公司,將被列入實體清單等貿易黑名單,而華為和中芯國際將可能被獨立管制。
-
美國半導體協會:華為正在組建晶片秘密網路
2023-08-23 12:53:34彭博社報導,美國半導體協會警告,中國華為正在中國各地建設一系列秘密的半導體製造設施,躲避美國制裁。協會指出,華為從去年開始涉足生產晶片,並從當局獲得約300億美元資金,並已經收購至少兩家工廠,同時正在建設至少另外三座工廠。對此,美國商務部工業暨安全局回應正在密切關注事態發展,準備在必要時採取行動,表示「工業暨安全局將毫不猶豫地採取適當行動,來保護美國國家安全。」
-
美擬升級晶片禁令!蘇姿丰看華為事件攸關國安
2023-10-03 19:32:00再來看到,在美中科技戰下,美國近年來針對華為與中國晶片業,實施一連串的出口管制,但華為新旗艦機搭載中芯7奈米晶片,疑似突破美國制裁,如今有消息傳出,美國最快10月初,將再度升級出口禁令。
-
4家台廠助華為建晶片廠?王美花:已啟動調查
2023-10-06 12:55:20外媒點名,四家台灣廠商疑似協助中國華為興建晶片廠,對此,台灣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經濟部已經啟動調查。
-
美將投資超過50億美元 用於半導體研發
2024-02-10 18:36:06美國政府將向國家半導體技術中心(NSTC)和其它芯片(晶片)優先研發項目重點投資數十億美元,以推進拜登總統的「投資美國」議程,提升美國在半導體研發領域的領導地位。
-
跟進美禁令 經長:國科會將公告關鍵技術清單
2023-10-06 19:15:08外媒報導,美國最快在這個月會更新晶片出口禁令,外界關注台灣是否跟進。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國科會近期會公告,會有一定強度管制措施。對此,專家認為政府的程序效率太慢,訂定中國清單,是台灣安全最重要的護城河。
-
美國半導體協會:華為正在建設晶片秘密網路
2023-08-23 17:10:02彭博社報導,美國半導體協會警告,中國華為正在中國各地建設一系列秘密的半導體製造設施,躲避美國制裁。協會指出,華為從去年開始涉足生產晶片,並從當局獲得約300億美元資金,並已經收購至少兩家工廠,同時正在建設至少另外三座工廠。對此,美國商務部工業暨安全局回應正在密切關注事態發展,準備在必要時採取行動,表示「工業暨安全局將毫不猶豫地採取適當行動,來保護美國國家安全。」
-
台要查業者替華為建廠! 年底關鍵技術清單出爐
2023-10-07 14:46:27首先來帶您關心,外媒報導,有四家台灣廠商,疑似協助中國華為興建晶片廠,對此,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經濟部已經啟動相關調查。
-
美本月擬升級晶片禁令 蘇姿丰談技術與國安
2023-10-07 14:46:50再來看到,美國政府向中共警告,最快將在本月份,更新晶片禁令法規,防堵先前禁令的漏洞。另外,超微執行長蘇姿丰被外媒問到華為議題時,也透露,技術對於國安,至關重要。
-
美擬升級出口管制!蘇姿丰回應「華為事件」
2023-10-03 17:13:04華為新旗艦機搭載中芯7奈米晶片,疑似突破美國制裁,如今有消息傳出,美國最快10月初,將再度升級出口禁令。
-
中國半導體發展受阻!華為新品採庫存台積晶片
2024-01-08 17:14:43在美國圍堵中共發展高科技之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TechInsights)拆解了中國華為最新款筆記型電腦擎雲L540,發現採用的是台積電5奈米晶片,專家認為,華為採用庫存的台積電晶片,顯示中國半導體先進製程技術進展受阻。台積電先前也重申,一直以來遵循全球營運所在地的相關法令規範。半導體業者指出,隨著美國祭出規定,台積電從2020年5月中旬開始,便不再新接華為訂單,9月中旬後不再出貨給華為。
-
跟進美晶片禁令 謝金河:是台安全重要護城河
2023-10-06 17:26:36外媒報導,美國最快在這個月會更新晶片出口禁令,外界關注台灣是否跟進。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國科會近期會公告,會有一定強度管制措施。對此,專家認為政府的程序效率太慢,訂定中國清單,是台灣安全最重要的護城河。
-
義專家:台對全部人重要 半導體給我們上一課
2023-09-12 13:02:39地緣政治影響半導體業程度加劇,各國爭相邀請台積電到當地投資,義大利一位兩岸專家在電視節目中,談論台灣晶片的無可取代性,以及台灣對全世界的重要性,義大利也希望台灣轉移部份半導體生產。
-
群創宣布跨半導體產業!實現面板級扇出型封裝
2023-09-07 17:31:46隨著人工智慧、自駕車、高速運算等新興產業的興起,半導體異質整合封裝需求增加,其中的面板級扇出型封裝,被視為下一個主流市場。面板大廠群創投入先進封裝領域七年有成,7日宣告正式跨足半導體產業,預計明年量產。
-
謝金河:若中國半導體突圍 台灣不用戰爭就趴
2023-10-07 20:16:00外媒《彭博社》點名,台灣四家半導體設備製造商,崇越、漢唐、亞翔及矽科宏,協助中國華為蓋廠,台灣經濟部已在調查中,部長王美花說,如果違反規定,將罰款2500萬元。對此,財經專家謝金河指出,「彭博資訊這篇報導很可能是美方授意,美國正在警告,對中國的晶片封鎖,最大的破口是台灣!」謝金河也提到,最近很多人在炒作ECFA題材,但從數據來看,台灣出口到中國如石化、紡織、機械等,加起來200億美元,「但以半導體為主的電子零組件,這兩年都超過千億美元,這才是台灣的生存命脈。」「假如中國的半導體突圍,像面板、LED或太陽能
-
張忠謀揭台積成功秘訣!曝英特爾正運用追趕
2023-10-14 20:00:42在台積電運動會當天,創辦人張忠謀特別坐下來與媒體面對面,透露台積電的一大成功秘訣就是「經驗曲線」,目前,英特爾正運用模型追趕,但張忠謀不認為這將對台積造成危機。
-
中共夢斷晶片路?日本管制先進晶片設備出口
2023-07-24 19:35:14多國跟進美國步調,限制對中出口。日本將23項先進半導體製造設備,列入出口管制名單,23日起生效,被認為戳中中共晶片之路的要害。
-
達發科拚十月底上市 董座看景氣:逐季好轉
2023-07-18 19:53:04歡迎回來,IC設計大廠聯發科旗下的小金雞達發科,今年四月通過證交所上市審查。達發科董座率領高階主管,今天(18日)正式與媒體見面,分享布局規劃;對於半導體景氣,董事長謝清江表示,將會逐季好轉。
-
義國專家:台灣半導體給我們上了工作倫理課
2023-09-12 17:29:10地緣政治影響半導體業,各國爭相邀請台積電到當地投資,義大利一位兩岸專家在電視節目中,談論台灣晶片的無可取代性,以及台灣對全世界的重要性,義大利也希望台灣轉移部份半導體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