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烤肉來由曝 文史學家:1982年新竹就盛行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20 年 09 月 24 日訊】中秋節快到了,約親朋好友烤爐前相聚,可說是每年的固定行程。但你知道中秋節為什麼要烤肉嗎?網路上流傳多年的說法是,烤肉是醬油商人為了賺錢所發明的文化,但實際訪問文史工作者才知道,原來中秋烤肉的習慣,早在1982年,就在新竹蓬勃發展。

    小小烤盤上,從肥美豬肉到健康蔬菜一應俱全,烤得滋滋作響,中秋節快到了,民眾準備在烤爐前大展身手,但你知道為什麼中秋節要烤肉嗎?

    民眾:「醬油公司為了促銷它的醬油,出現了一家烤肉萬家香。都一定要烤肉,沒有烤肉都不像在過中秋節。」

    民眾:「真的不太曉得,不過就跟著大家做就是了,而且一家人在一起真的很快樂,一家烤肉萬家香。」

    民眾:「家人聚在一起,聊天怕沒有什麼話題,烤一下肉比較熱鬧。烤肉醬或醬油公司,覺得這樣比較能促銷。」

    隨機訪問民眾,不約而同給出相似的答案,鄉野傳說大家都聽過,不過這誤會可大了,中秋烤肉不是商人的陰謀,因為早在1982年,新竹地區就盛行賞月配烤肉,但醬油廣告可是1986年才問世。

    餐具業者 邱俊志:「記得我小時候在新竹來講的話,就有滿多家在做烤肉爐具。(目前)一些白鐵製造商、鐵器製造商,都在中南部比較多。」

    當時延平路上有很多店家都在做烤爐的生意,產業蓬勃發展,業者為了搶奪先機囤積不少爐子,沒想到幾年後外銷市場改變,產品滯銷、工廠堆貨太多只好轉送給親朋好友。剛好正值月圓,市場攤販靈機一動,將食物串成一串販賣,從此後開創了中秋烤肉的新商機。

    文史學者 溫文龍:「因為我們早期是用鐵砂變成鐵水,灌到沙做的模具裡面所以很粗糙。隨著市場的需求我們沒有進步,所以現在幾乎所有早期的烤肉工廠,都已經結束營業或是轉型。」

    隨著廣告推波助瀾,1989年後,中秋烤肉成為全民運動。雖然新竹的烤爐產業走向沒落,不過這段歷史形塑出的烤肉文化,也提供親朋好友,中秋聚會的一大樂趣。

    新唐人亞太電視 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