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屈身鴿子籠 住進NGO組合屋如中樂透

【新唐人亞太台 2020 年 10 月 17 日訊】香港是世界上最擁擠的城市之一。居住正義是長期存在的難解題,一家人窩在三坪不到的分租房,連同桌吃飯的空間都不足。在香港本地的社會福利機構統籌策劃下,第一個積木式組合屋落成,讓民眾做為等待入住公宅公屋前的過渡住所。

70歲的劉先生開門歡迎媒體參觀新家,他們剛搬進這座位在九龍南昌街的過渡房屋,南昌220。儘管室內面積僅有8坪,但對這一家三口而言,能夠中籤入住就像中樂透彩般幸運,因為一般香港住民只能屈身在被稱為鴿子籠、棺材板的分租隔板房,只有這裡的三分之一大小,租金卻貴上六成。

組合屋住戶 劉太太:「我們過去居住的地方很小,餐桌也很小。擺不上3、4個碗。我們不得不輪流吃飯,我兒子必須等我們兩人先用餐。以前我們一家人不能在同一張餐桌上吃飯,但現在我們可以一起吃飯了。」

這一排整齊粉彩的組合屋,就是由非政府社福組織統籌策劃的過渡社會房屋計畫,針對等待政府公屋超過三年,且正居住在品質不佳住房的住戶提供過渡社會房屋,使用期限為兩年。

香港住房嚴重短缺,房價高不可攀,一般民眾向政府申租平價公屋,平均等待時間長達五年半,等待期間只能輾轉住在擁擠狹窄的分租板間房,這樣的人口有近20萬人。

畢竟僧多粥少,許多人沒能像劉先生一樣幸運。同樣是一家三口,陳小姐跟丈夫、兒子棲身在兩坪出頭的分租房已經快要五年,等待的公屋還是遙遙無期。中共病毒疫情下,居家時間變長,小孩甚至不能再去公園或同學朋友家玩,生活更加難熬。

陳小姐說:「這裡實在太小了,沒有什麼活動空間。孩子要不就在床上,要不就在這裡(客廳),現在甚至無法外出。我們過去會帶他去附近的公園,但現在因為肺炎疫情無法出門,我們只能待在家裡。」

這類過渡社會房屋計畫,是由非政府社福組織統籌策劃,在通過政府許可後,再向公家或私人開發商租用土地、籌款、委託建商、導入營運機構等等。率先上路的南昌220,空間滿足公屋人均最低居住面積至少兩坪的要求,租金則不超過住戶所領取的租屋津貼,或者收入四分之一。

新唐人亞太電視台Kevin 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