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億年前隕石化學信號 證實太古時代火星有水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20 年 11 月 07 日訊】日本東京大學總合研究博物館的教授 三河內岳,最近在一塊有44億年歷史的火星隕石樣本內,發現高溫氧化時產生的化學信號,而這個信號又與水的分解有關。這個發現,將火星表面出現水的時間,由原來估計的37億年,又向前大幅推進了70萬年。

    發現化學信號的隕石編號NWA 7533,僅重84克,2012年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中發現。

    三河內教授以4種不同的光譜分析隕石樣本,證實形成該隕石的岩漿曾高溫氧化。

    這表示曾有巨型隕石擊中當時有水的火星表面,熔化了地殼並引發連串化學反應,使水分釋放出氫氣、火星大氣因而變得更厚,從而使太古時代的火星一度保有溫暖的氣候。 三河內教授表示,種種跡象表明,水 是行星形成早期的自然副產品,他相信這也解釋了火星上的水是從何而來的秘密。

    這項研究發表在上個月的科學期刊(《Science Advance》)網上版。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