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距芬蘭人天生就愛 日本開發機器人監督
【新唐人亞太台 2020 年 11 月 27 日訊】全球疫情升溫,各國防疫不鬆懈。日本開發一款機器人,能夠偵測沒有保持社交距離的民眾,並上前提醒;然而,在芬蘭,民眾天生就愛拉開社交距離,完全不需要宣導。
機器人 Robovie:「不好意思,排隊時請彼此拉開距離,謝謝您的配合。」
疫情期間,日本大阪一家足球俱樂部商店裡的機器人很忙碌。這款由日本國際電氣通信基礎技術研究所(ATR)開發,配有3D感應器和攝影鏡頭的機器人,除了引導顧客尋找商品外,一偵測到沒有遵守社交距離或沒有戴口罩的顧客,還會直接上前提醒。
機器人 Robovie:「不好意思打擾了,請戴上口罩,謝謝您的配合。好的,請盡情購物。」
開發人員認為,相較於人類,機器人不帶情緒的要求,會讓顧客更容易接受。
全球疫情升溫,各國政府規定民眾遵守社交距離。不過,在芬蘭,這就不是什麼大問題了,因為芬蘭人天生熱愛保持社交距離,這種自動拉開的距離,還被命名為「芬蘭距離」,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也被稱為「芬蘭式社交恐懼」。
芬蘭位處北歐偏遠地帶,是歐陸人口密度最低的國家之一,這讓芬蘭人習慣獨處,喜歡享有私人空間。通常雙人座只要有一個人坐著,芬蘭人就認為,沒空位子了。
芬蘭教師 Juha Koskinen:「我們芬蘭人就是這樣,如果公車上有(完全)空的雙人座,我們才會去坐在這個雙人座空位。對我們來說,就是會自然而然保持社交距離,因為我們就是在這樣的文化中成長,我們就是喜歡這樣。」
由此可知,社交隔離對芬蘭人來說,實在太過簡單。據民調(Eurobarometer)顯示,73%的芬蘭受訪者表示,第一波的防疫措施「非常容易」或「相當容易」遵守;甚至有23%的人認為,防疫政策「改善」了他們的日常生活。
芬蘭心理健康協會理事長 Kristian Wahlbeck:「我們喜歡在森林裡閒逛,在湖裡游泳,所以很多芬蘭人實際上很享受離開城市,不一定要去擁擠的購物中心,而是享受大自然的寧靜。」
研究(Eurofound)顯示,在4月的第一波疫情中,芬蘭的遠距工作比率達到60%,是全歐洲最高。此外,550萬的總人口中,就有250萬人下載政府的接觸者追蹤App,是其他歐洲國家夢寐以求的比率。
新唐人亞太電視 葉恩婕 綜合報導
⛽ 英語補給站
Japan’s institute develops robot asking people to follow social anti-COVID measures.
A Japanese institute has rolled out a robot to ensure that people abide by social distancing measures, in a football club shop in Osaka, amid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 The robot was equipped with 3D sensors and camera to detect customers who were not following social distancing measures and wearing face masks.
Finland's great at social distancing, and it shows
While many countries struggle with a second wave of the coronavirus, there's a country in Europe where social distancing is said to come naturally to its citizens... because, culturally, they already did it anyway: Finland.
相關新聞
-
阿根廷女子發明冰袋頭盔 成功防止化療掉髮
2022-09-08 21:31:55一名曾經罹患乳癌的阿根廷女子,希望扭轉癌症治療時會掉頭髮的情況,她發明了一頂頭盔,以低溫阻止化療藥物進入毛囊,成功保住長髮。而這頂頭盔,也幫助了全球約6萬名病友。
-
機器人掌廚味道如何?克國餐廳創新嘗試
2023-02-23 21:12:54想吃馬鈴薯麵疙瘩煮羊肉、墨魚汁燉飯或櫛瓜義大利麵,但又不想等太久嗎?克羅埃西亞一家餐廳裡的機器人廚師可以快速滿足你的食慾。從義式燉飯到泰式咖哩,洋洋灑灑70道菜都難不倒機器人廚師,15分鐘內就可以準備4份餐點。
-
Uber啟用無人送餐模式 外型小巧
2022-06-23 21:30:09在餐廳內看到送餐機器人已不稀奇,知名外送平台「Uber Eats」現在更進一步,開始在加州啟用機器人送餐。
-
朝陽居民對話曝災況!外媒見證北京醫院慘狀
2022-12-26 16:57:35在各國民眾過聖誕節之際,中國北京中共肺炎疫情大爆發,不只醫院內擠滿病患,火葬場外也排起長隊,一段朝陽民眾對話影片曝光災況,外媒記者觀察,光是一個晚上,就有數十名患者在急診室死亡。
-
手抖不用怕!自動化妝器打造完美唇眉妝
2023-01-20 21:42:15今年在美國舉辦的消費電子展,有業者推出了兩款自動化妝器,運用機器手臂、機器學習、擴增實境(AR)等技術,讓人能擁有完美的眉毛和唇妝,即使雙臂行動不方便或容易手抖的人,也能輕鬆上手。
-
VR助頭部連體嬰分離 兄弟3歲多才見面
2022-08-20 15:16:18在虛擬實境技術協助下,巴西一對頭部相連的雙胞胎,歷經27小時手術後成功分離,終於能面對面看到彼此。這對3歲多的小兄弟是同案例中,年齡最大的,手術後恢復的狀況,相當良好。
-
廣州人忍無可忍 山西司機如廁被隔離7日
2022-11-09 16:48:33中共封恐手段,持續引爆民怒,週二,廣州一天新增2000多例,當地居民表示,目前海珠區已經全部淪陷。
-
雕刻機器人聯手工匠 高精度復刻希臘古文物
2022-11-17 21:23:28西元前5世紀,古希臘人在雅典衛城興建帕德嫩神廟,祭祀城市守護神雅典娜。然而,一組神殿石雕殘骸在200多年前被運出,由大英博物館收藏,所有權爭議不斷。現在,一個結合人工技藝與機器人輔助的雕刻技術,得以精確複製這些石雕,有可能說服大英博物館,返還這批古文物。
-
世界第一快摺衣服機器人 每小時摺40件
2022-10-27 21:21:28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款自動摺衣服機器人,每小時可摺40件衣服,比現有的任何一台機器都多,號稱天下第一快。
-
新疆下雪了 受困大巴司機:差點被凍死
2022-11-11 18:02:41中共清零手段升級,在新疆,烏魯木齊下起大雪,被拉走隔離的民眾,更是處境艱難。
-
韓日防疫降級 台最快今宣布室內免戴口罩
2023-01-31 11:52:45再來關心,全球受到COVID-19疫情肆虐已經第四年,除了中國大陸,各國疫情都有趨緩,重症及死亡的患者大量減少。韓國宣布30日起撤除室內口罩令,而日本則在日前宣布五月將會調降疫情等級。台灣也在週一,宣布開放的五大方向,如果和學者專家討論順利,最快今天週二,就會公布室內免戴口罩。
-
12/1起戶外免戴口罩 歲末跨年大型活動另行研擬
2022-11-28 15:11:23戶外活動取消全程佩戴口罩規定,12月1日起上路。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今天說,室內維持全程戴口罩,歲末跨年大型室外活動的口罩等防疫規定,將視疫情變化另行研擬。
-
知情人:武漢首波疫情火葬場爆滿 病屍分塊燒
2024-03-08 20:15:51再來關注中國疫情相關的消息,有知情人士透露,在疫情剛開始時,武漢至少有十萬人死亡,火葬場忙不過來,就將屍體冷凍後,粉碎成小塊再焚燒。
-
指揮中心:確診朝0+n免隔離 輕症擬免通報
2023-02-14 11:19:24早安新唐人先來關心,防疫鬆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官王必勝宣布,指揮中心現階段三大工作重點,包括加強次世代疫苗接種、調整輕症隔離方式,與修正確診者通報定義。繼口罩鬆綁後,下階段將放寬輕症者免隔離,從5+n調整為0+n。
-
酷炫刺激 極限自行車高手展反重力特技
2022-11-17 21:23:27接下來我們去看一場反重力表演秀,表演者是奧地利一名極限自行車高手,提醒一下,有些場景可能會讓人緊張。
-
中共20條措施後 封控悲劇持續 居民拿菜刀反抗
2022-11-18 16:59:37鏡頭轉到中國,中共當局推出所謂的優化防疫二十條措施後,各地的管控情況不一,多地繼續層層加碼,主要以大規模核酸檢測、不人道的封控,以及大肆興建方艙來防疫,引發民眾抗議。
-
愛沙尼亞外送機器人校園送餐 引發爭議討論
2022-12-31 15:17:52歡迎回來,後疫情時代,愛沙尼亞一家新創公司的外送機器人,在30所美國大學校園與歐洲等國,完成大規模布署及外送服務,相對歐美高昂的人力成本,具有價格上的優勢,但卻也引起民眾的擔心。
-
中共防疫成人禍 動態清零十大亂象
2022-11-04 16:58:50中共在防疫政策上,與世界背道而馳,清零防疫已變成曠日持久的人禍,引發災禍不斷。
-
外送機器人大軍不怕累 外送平台面臨競爭
2022-12-15 21:22:46武漢肺炎疫情以來,餐飲、日用品的外送服務需求飆升,吸引大批工作者投入。不過這項人力需求,在不久的將來,越來越有可能被機器人取代。愛沙尼亞一家新創公司的外送機器人,已在30所美國大學校園與歐洲幾個國家,完成大規模的布署及外送服務,相對歐美高昂的人力成本,也具有價格上的優勢,被視為外送平台(如Uber Eats)潛在的競爭對手。
-
用科技延續傳統 馬國創新程式化電動皮影戲
2022-11-10 21:23:11在電影電視尚未興盛的年代,皮影戲曾經在民間風靡一時,如今卻遭遇後繼無人的困境。然而在馬來西亞就有年輕一代的創作人為了不讓傳統文化被遺忘,嘗試將皮影戲電動化,令觀眾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