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好手無預警腫20公斤!就醫發現嚴重心衰竭惹禍
文:王詩茜(NOW健康)
短短20天腫了20公斤!單車運動好手無預警水腫增重,在鄰居催促下才就醫,哪知一到台中慈濟醫院檢查,就住進加護病房!心臟內科醫師楊峯菁指出,這是嚴重心衰竭引起的水腫,再晚點發現,恐怕生命堪憂。
54歲郭先生是自行車運動好手,1百公里騎3個多小時,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還曾經多次成功挑戰武嶺。來到台中慈濟醫院心臟內科門診,是因為突然短短20天內明顯水腫,體重從75公斤暴增到95公斤,郭先生卻不覺得不舒服,親朋好友勸就醫都不以為意,直到想藉加強運動消腫,才稍微感覺心跳變快。楊峯菁醫師協助檢查後發現,郭先生竟是有生命危險的嚴重心衰竭,緊急安排住進加護病房。
水腫是心衰竭的標準症狀 長期睡眠不足引心臟危機
楊峯菁醫師說,一聽到水腫很多人自然而然想到腎臟問題,其實水腫也是心衰竭的標準症狀。他表示,造成心衰竭的主因和心肌炎、冠狀動脈阻塞有關,心肌之所以會感染而發炎,和喝酒、感冒、罹患糖尿病等有很大關聯,至於冠狀動脈阻塞則主要和高血壓、高血脂等原因有關。
郭先生自述,罹病前1天只睡4、5個小時達1年之久,長期睡眠不足都為了追求更高的運動表現,雖然也曾感冒、發燒,但總選擇喝熱水、服用保健品度過不舒服。楊峯菁醫師認為,可能就是這樣導致病毒入侵,最後差點造成一發不可收拾的結局。
中壯年也可能得心衰竭! 終生定期服藥才能避免憾事
「10多年前心衰竭確診案例,治療結果和癌末病人差不多」楊峯菁醫師表示,幸好醫療科技日新月異,目前心衰竭病人已經有很好的藥物,治療效果可以好到讓病人恢復常態,雖然「心肌已受損不可逆,但可回復心臟功能。」
楊峯菁醫師強調,心衰竭不是老年人才會得,最近收治4位正值壯年病人,其中最年輕的1位才30歲,建議大眾應保持良好生活作息並定期健檢。同時也叮嚀罹患心衰竭後必須遵守醫囑終身服藥,一旦停藥不僅會讓病情惡化,更可怕的是即使再恢復用藥,效果也不如之前那麼好。
出現下肢水腫和呼吸喘 可能就是心衰竭症兆
心衰竭明顯症狀包括:下肢水腫及呼吸喘,尤其是晚上喘得更厲害、無法平躺,再加上運動耐受度下降,就要懷疑心衰竭可能已悄然上身。郭先生在這次的經歷後也提醒運動同好,體能訓練循序漸進很重要,光靠意志力忘我的超越身體負荷最危險。
相關新聞
-
劉真心臟手術仍昏迷 主動脈瓣膜狹窄異常為何致命?
2020-03-12 18:30:58國標舞女王劉真今年2月初,因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過程中心跳停止,並緊急以葉克膜搶救,2周後撤除改裝心室輔助器等待換心,隨即又有消息指出驚傳腦出血開顱搶救,目前已經過了1個多月的時間。
-
打造國際溜冰場 台中運動公園12月啟用
2017-04-04 12:45:32另外來看到,因應2019東亞青運,台中的第一座運動公園,預計12月底就會啟用,其中,戶外的滑輪溜冰場,更是按照國際規格打造,市府表示,完工後,將作為培訓溜冰選手的重要基地。
-
小心腎衰竭 水腫、腰痛、泡沫尿 不理恐面臨洗腎危機 | 談古論今話中醫(368)
2017-08-28 14:18:49民間有「窮肝富腎」之說法,是指貧窮人家容易患肝臟病,富裕人家容易患腎病。前者是因為營養不足,使肝缺乏脂肪的保護,容易受病毒侵害,而得肝病。後者是因為腎過濾蛋白質的功能超過了一般正常的負荷量,引發了腎的功能損傷。現代富裕的生活造成了大量蛋白的攝入,增加了代謝的困難,而引起腎衰竭。事實上,腎衰竭已經不再是不治之症。中醫對治療腎衰竭有著更為持久更為有效的治療效果。這一集我們邀請到鼎昌中醫診所院長曹永昌博士來探討腎衰竭的中醫治療與保健
-
混打4劑AZ+BNT後仍確診 台打疫苗死亡通報人數破千
2021-11-02 21:57:42台灣今天(2日)延續本土加零,不過境外移入中,出現台灣首例混打共四劑疫苗後,發現突破性感染,指揮中心羅一鈞表示,台灣先前也有出現過,施打四劑疫苗後突破性感染個案。而指揮中心今天也公布,台灣青少年施打BNT後,心肌炎通報率。另外接種疫苗後死亡的通報人數也突破1千人。
-
甲狀腺疾病在古代分成5種 中醫教你如何對治 |談古論今話中醫(13)
2016-01-15 11:11:51今天我們很高興為大家邀請到鄧正粱中醫師來到節目現場,為大家介紹有關甲狀腺的疾病問題,甲狀腺疾病是不是就是俗稱的大脖子病啊?
-
喝咖啡可減肥? 專家:要黑咖啡加運動
2015-10-19 21:44:28根據報導,咖啡因可促進新陳代謝,加速脂肪分解,消耗人體熱量更快,有助控制體重,不過,營養師提醒,如果喜歡加奶、糖,或是不吃早餐的民眾,都不利於減重,最好是黑咖啡,再配合適當運動,減重效果更好。
-
中醫幫你擺脫虛胖水腫的人生 |脾經|談古論今話中醫(378)
2017-11-20 14:50:54久坐缺乏運動不僅會讓脂肪囤積,還會因為阻礙血液和淋巴循環導致下半身浮腫,為了讓你更輕鬆擁有一雙纖細美腿,經常按摩或拍打脾經能消除水腫和強化生殖器官,還能美容抗老! 這一集我們邀請到國際東洋醫學會新任會長也是台灣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講座教授林昭庚中醫師來到現場和大家分享中醫經絡養生法(三) 脾經
-
中醫治療慢性腎臟病的效果顯著 |談古論今話中醫(332)
2016-12-09 22:03:06慢性腎臟病已經是世界流行病之一,臺灣每100人中就有近12個人得此病,但因為慢性腎臟病不會有明顯症狀,有將近80~90%的病人未被診斷,通常是在健康檢查或其他原因就診,才發現腎功能異常,等到腎功能剩下10%,才會有食欲不振、嘔吐、皮膚癢等尿毒症狀 這一集我們邀請到維康中醫診所院長黃志遠中醫師來探討這西醫難治的問題。
-
抽筋痛得受不了 中醫保健告別抽筋之苦 | 談古論今話中醫(407)
2019-09-02 11:38:16一位上班族女性近來常因腳趾或小腿抽筋,半夜被痛醒,每次都必須吵醒先生協助按摩小腿或協助把腳趾往反方向掰開,經過一陣折騰,兩人因此常失眠。抽筋時劇痛如何正確處理、如何擺脫惱人的習慣性腳抽筋呢? 這一集邀請到鼎昌中醫診所院長曹永昌醫師來到現場談談有關腳抽筋的問題。
-
改善水腫體質 身體不再鬧水災
2018-01-03 15:32:20現在的女性愛美愛漂亮,刻意禁食很多東西以保持纖細的腰、苗條的身材,結果長期累積下來就出現營養不良的脾性水腫,所以李中梓先生認為脾臟也會造成水腫。當年在中國大陸文革時期,聽說活活餓死的人民超過四千萬,呈現半飢餓狀態的大約有六千萬,在這六千萬的半飢餓狀態人民中,出現水腫的比例多得驚人,最後根據文獻資料顯示這些人是吃米糠吃好的。
-
【瘦身】有效瘦身5招輕鬆瘦 |完美女人4
2016-01-28 13:38:07這次Mia要教大家健康的瘦身唷!別看Mia臉圓圓的,身材可是一級棒呢!Mia跟大家一樣到了一個生長階段身體的新陳代謝就停滯甚至變差了,經歷過肥胖時期的她也正視到肥胖對健康有嚴重性的影響,快看看她後來是怎麼透過五招減肥法輕鬆做到健康瘦身的呢?
-
減重+調理 雙管齊下才能瘦得健康又美麗 |談古論今話中醫(49)
2016-01-14 15:00:54現代的人都非常注重養生但是過度的肥胖對我們身體是有很不好的影響,那麼如何才能讓我們的身體維持體態好看、又健康,就成為大家非常關心的一個話題了,那中醫怎麼樣可以針對有肥胖症狀的人來減肥呢?
-
退化性關節炎吃甚麼好? |談古論今話中醫(291)
2016-02-25 19:06:32這一集介紹退化性關節炎, 我們請陳旺全醫師介紹以下主題 1. 膝關節退化的原因 2. 置換人工關節可一勞永逸嗎? 3. 關節水腫可否抽水 4. 預防關節退化的藥膳 5. 做哪一種運動最好
-
要活就要動,但運動也有分季節喔! |談古論今話中醫(103)
2015-12-30 18:34:07緩慢的、調氣爲主的運動有利於身體健康。
-
銀髮族動起來!國健署設計健康操
2016-12-14 21:42:56歡迎回來。高齡化社會來臨,國健署特別設計高齡健康操,要讓銀髮族在日常生活中,用正確、安全的姿勢做運動,加強長者的肌耐力,減少跌倒受傷的風險,現在就透過鏡頭一起動一動。
-
運動、飲食 333 讓你散、散、散(瘦、瘦、瘦)|談古論今話中醫(333)
2017-07-31 17:15:58現代人由於營養過剩,又缺乏運動,肥胖的比率很高。肥胖會引起許多併發症,例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高血脂等等。醫學研究發現,減肥之後,這些併發症的發生率會降低許多,肥胖治療是不是少吃多運動就可以呢?中醫如何從根本改善? 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維康中醫診所院長黃志遠中醫師來探討這個問題。
-
哈佛研究報告:重新審視依賴疫苗
2021-10-13 22:37:21近日,《歐洲傳染病學期刊》一篇研究顯示,武漢肺炎疫情的緩解與否,與疫苗接種率沒有直接相關,來自哈佛大學及加拿大的學者,在文中呼籲,僅僅依靠疫苗來緩解疫情的策略,需要被重新審視。另外,疫苗引起的副作用也受到關注,北歐國家多個國家,相繼宣布暫停對30歲以下的年輕人,接種莫德納疫苗。
-
「下肢筋膜」顧好 全身不痠痛
2018-04-02 10:25:19他在26歲時,已經發現有頸椎退化的徵象了。長期久坐、駝背、翹二郎腿⋯⋯都是現代人的常見問題。長期姿勢不良造成筋膜緊繃、筋膜脫水,再加上運動不足、勞累過度,很容易就被肩頸痠痛的問題困擾。
-
小7開健身房了! 看台灣健身產業大戰
2018-06-05 07:31:26台灣健身產業蓬勃發展,台灣近10年規律運動人口,從18.8%成長至33%,今天就有超商業者,拓展複合經營市場加入戰局,在台首創單次收費機制,搶攻分眾運動市場。
-
本土疫情再升溫!研究:缺乏運動恐增加重症風險
2021-05-04 19:11:23COVID-19肆虐全球至今已經有1年多的時間,除了已知慢性病、高齡或肥胖,是加重病情惡化的危險因子之外,根據《英國運動醫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發表的1項研究表示,缺乏運動可能會增加COVID-19重症的風險,死亡的機率也會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