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雕塑家葉發原 用皮革創作生活藝術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03 月 03 日訊】在桃園大溪出生的皮革雕塑藝術家葉發原,從小就特別熱愛美術,他以皮革仿擬昆蟲、人物,作品栩栩如生。1998年經濟部就曾以他的作品,送給來台訪問的比爾蓋茲,讓比爾蓋茲豎起大拇指頻說:「這是科技難以複製的創作」,成為另類的台灣之光。

農夫戴著斗笠、披著汗巾,挑著滿籮筐的蔬菜、水果;螳螂化身為樂手、圍棋手;還有爬在起司蛋糕及西瓜上的螞蟻,這些都是皮革雕塑藝術家葉發原35年來的創作結晶。

皮革雕塑藝術家 葉發原:「我就是利用皮革的生皮,白生皮把它磨成粉,當作堆砌的雕塑材料,可以把那種西瓜沙沙脆脆、透明的質感完全塑造出來,像那個螞蟻這麼小隻,它幾乎小到0.8釐米,跟實際的螞蟻的比例幾乎快很接近,所以它的觸鬚還要包一根銅絲,所以它難度算是在我創作裡面,最細緻、最精雕、最困難的創作。」

葉發原說,皮革材料就像一張紙一樣,要把它做成立體其實是不可能的,但因為對皮革的熱愛,他自學、研究,發現皮革是溫潤、有生命、有毛細孔的材質,而且更容易擬真、上色,於是他揉合了皮雕、皮塑技法,與豐富的皮革知識,在經過無數次的挫折與成功後,在1989年創作的「螃蟹系列」中,找到自己的風格,也是首位獲得文建會「民族工藝一等獎」最高榮譽的藝術家。

皮革雕塑藝術家 葉發原:「我在創作中是抱持著那個投入才會深入,付出才會傑出,磨練才會熟練,敬業才會專業的創作態度,其實我們在創作是滿足跟挫折相互交替的過程,那你一定要那種耐久的毅力、長久的奮鬥,最重要是一個無怨無悔的傻勁。」

葉發原說,未來他仍然會憑著這股無怨無悔的傻勁,及國小老師曾說的:「要與眾不同,才能一鳴驚人。」的信念,繼續在「玩皮」的創作路上堅持。葉發原的作品,充滿了台灣在1960年代的回憶,及對這塊土地的關愛,他的作品也曾到法國羅浮宮參展,受到國際矚目及讚賞,成為另類的台灣之光。

新唐人亞太電視胡淑霞 張年潔 台灣桃園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