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超級地球」!分析外星大氣層有望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03 月 20 日訊】近期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距離我們太陽系相對較近的「超級地球」(super-Earth),這可能是目前為止最適合用來研究類地球星體大氣組成的系外岩石行星,可以幫助人類進一步探索外星生命。

    距離地球約26光年外,繞行一顆暗紅矮星運行的系外行星「Gliese 486 b」,最近被天文學家發現後獲得強烈關注。

    雖然科學家已經發現4,300多顆系外行星,有大到像木星的,也有小到如岩石??行星,而這一次的發現令人格外興奮,是因為它剛好從地球與它的母恆星中間經過,成為科學家分析系外岩石行星大氣層的最佳目標。

    這顆超級地球的質量是地球的2.8倍,比地球大30%,重力比地球強70%,比如地球表面重50公斤的人,在那會變成85公斤,表面溫度高達攝氏430度,本身或許不適合生命存在,但可能存在一個脆弱的大氣層。

    大氣層的化學成分可以提供許多關於行星的資訊以及可居住性,可能會是生命存在的線索。以目前可用的科學儀器,人類對這類行星的大氣組成知之甚少。

    西班牙天文生物學中心(Centro de Astrobiologia)的天體物理學家卡瓦列羅 (Jose Caballero) 將Gliese 486 b比喻為系外行星學的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羅塞塔石碑於1799年出土,上頭記載的文獻讓考古學家首次能夠解譯埃及的象形文字。

    這顆熾熱星球非常適合使用下一代星載和地基型望遠鏡來研究它的的大氣組成。美國太空總署預定在10月發射的詹姆斯 韋伯太空望遠鏡和未來的極大型望遠鏡(於智利建造中)就是研究系外行星的大氣的最佳利器。

    新唐人亞太電視台Kevin 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