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重症治療盲點!從改善細胞間質環境開始
文:楊芷晴(NOW健康)
現代醫療技術雖已有長足的進步,不過醫學上仍有許多重症疾病在治療上無法得到突破,以致需要長期依靠藥物、儀器維持,卻不見改善,患者甚至逐漸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家佑診所侯泰宇醫師表示,這是因為大多數藥物都是作用在細胞上來控制病情,治療上容易忽略「細胞間質」的治療,人體又無法製造細胞,才未能真正逆轉疾病。
侯泰宇醫師回想起執業初期時,經常備感挫折,因為長期為疾病所苦的病人,只能用藥物控制症狀,無法真正治療病因,曾有坐輪椅的重症病患上門求診,該患者先前到處求醫,卻沒有醫師能夠醫治他,沒想到經由他的診斷,發現最後也只能告訴病人「無能為力」。
在侯泰宇醫師研究更多治療方法後,逐漸發現「細胞間質」的重要性,甚至從中發現西醫的盲點,例如,治療糖尿病、高血壓、帕金森氏症等相關藥物,都是以治療細胞為主,細胞間質的環境經常被忽略,當中充滿有毒物質與代謝廢物,病症當然無法回復,因此許多慢性病患或重症患者,即使積極用藥,根本原因還是沒有被解決,而細胞間質療法突破了這個障礙。
細胞間質存在於細胞與細胞之間,由纖維基質和流體物質如組織液、淋巴液、血漿等所形成,遍佈全身,如同土壤提供種子吸收養分與排放,細胞間質能提供細胞需要的氧與營養物質,並在代謝後負責吸收二氧化碳廢物,同時協助細胞間聯繫與傳遞訊息的功能。
侯泰宇醫師提到,目前人類的生活環境面臨許多有毒物質的侵襲,像是農藥、色素、防腐劑、空氣汙染、電磁波等,導致細胞間質出了問題,細胞就容易出現異常病變,且細胞間質又會互相影響,將隨著病程的進展牽涉到更多處的器官,造成整體性的異常,這就是病情變得愈來愈嚴重的原因。
侯泰宇醫師說明,對於重症或難以治療的疾病,應先找出影響細胞的毒害因子、自由基與毒害狀態,再藉由免吃藥、免打針、免開刀的細胞間質療法,讓細胞恢復健康。就好比探知心臟狀況,會以心電圖感應貼片置於四肢及胸前,用以偵測心臟產生的微弱電流;透過腦波儀從人類頭皮上測得微弱的電波或磁波變化,以判斷大腦功能。細胞間質療法,就是藉由外部的刺激影響細胞間質,加速細胞間質的代謝,讓身體逐漸回復功能。
侯泰宇醫師說道:「透過細胞間質療法的治療,讓許多慢性病患和重症患者的病情有了改善」,再次證明細胞間質對於細胞存活至關重要,若細胞間質出問題,細胞就容易出現異常,進而影響周遭鄰近的細胞,當使細胞間質環境改善後,身處其中的細胞也會逐漸恢復活力,一個人的精神、氣色、體力也跟著提升了。
相關新聞
-
帕金森氏症用藥症狀仍未解 突破細胞間質環境盲點有救
2021-09-13 19:51:21帕金森氏症好發於50歲以上中壯年人,「靜態時的顫抖」是典型的症狀之一,但在這個年紀的患者通常事業有成,或肩負家中經濟重任,倘若控制不了自己的手腳抖動,對自尊心可謂是一大打擊。
-
人體最大器官新發現 細胞間質占身體20%潛藏療癒密碼
2021-05-10 16:56:372018年3月,紐約大學病理學教授泰伊斯(Neil D.Theise)及其團隊進行人類活體顯微內視鏡時發現,間質是1張充滿液體、佈滿能靈活膨脹和壓縮的軟管,交織成如纖維般的網狀物,包圍著身體內的各種臟器,包含皮膚底部、肌肉、動脈、呼吸道、腸胃等,堪稱是「人體最大器官」,占身體總體積的20%,其研究成果發表於《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
-
歐美缺呼吸器組國家隊生產 台灣夠不夠?
2020-03-25 22:07:26全球中共肺炎重症患者數量大增,醫療機構對呼吸器的需求大增。歐美各國告急,緊急籌組國家隊,與汽車大廠合作生產。而台灣成功挺過了口罩數量危機,救命的呼吸器,如果超前佈署,未來夠不夠?成為當前關注的焦點之一。
-
武漢肺炎女台商退燒 重症醫師寫下「10點省思」
2020-02-14 13:45:23針對台灣首位確診罹患「武漢肺炎」的50多歲女台商,防疫醫師黃婉婷表示,這名女台商從1月11日就開始出現發燒、咳嗽、喉嚨痛的症狀,但因為對大陸當地的醫療沒信心才沒有到醫院就診,一直到1月20日從武漢搭機回台才看醫生。女台商說,在飛機上全程配戴口罩,只有在吃飯時摘下。同機46人也被防疫指揮中心列入觀察。醫師黃婉婷表示,女台商的X光顯示兩側肺炎,目前狀況穩定,已無發燒等症狀,只需給予低濃度氧氣,無需插管。另外,重症醫師陳志金在臉書分享 台灣出現首例武漢肺炎的10點省思,指出台灣有能力在一日內確診病患,未來民眾有
-
本土疫情再升溫!研究:缺乏運動恐增加重症風險
2021-05-04 19:11:23COVID-19肆虐全球至今已經有1年多的時間,除了已知慢性病、高齡或肥胖,是加重病情惡化的危險因子之外,根據《英國運動醫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發表的1項研究表示,缺乏運動可能會增加COVID-19重症的風險,死亡的機率也會升高。
-
遼寧5億毒食品流向8省 「暢銷」3年
2016-07-28 13:06:51中國食品安全問題飽受抨擊,最近遼寧營口7個有毒食品加工廠曝光,價格達到上億人民幣的有毒工業明膠食品,流向全中國8省、數百個縣市,卻「暢銷」市場3年,從未被查獲過。
-
為重障兒請命 陳長文促修法
2011-01-03 22:22:46紅十字總會長陳長文最近勤跑立法院,家中有極重度殘障兒子的他,積極奔走,希望修法延長外籍看護居留時間,因為照顧兒子的外籍看護工作期滿9年,依法必須離台,對此勞委會初步承諾,應該可以延長到12年,立法院長王金平則形容,修法如果過不了,陳長文可能會掉淚。
-
大連中石油泄漏燃燒 專家:嚴重污染
2011-07-18 21:25:04來關心中國新聞真相報導。中石油大連廠區的煉油裝置16號發生洩漏起火,經過5個半小時才撲滅。不過,裝置的可燃物,還會燃燒一段時間,至於事故原因目前還在調查當中。現場附近還一度下起「黑雨」,專家提醒,附近居民要防範原油燃燒釋放出的有毒物質。
-
確診患者除了擔心重症 研究證實腦損傷也不容忽視
2021-07-02 18:54:39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Covid-19病毒入侵人體後,會感染血管內皮細胞,而大腦組織中也有血管內皮細胞,導致腦部神經組織持續發炎,就可能造成認知起異常。
-
台灣參與默克口服藥三期臨床 羅一鈞:染疫有望免住院
2021-10-04 21:22:10針對中共病毒研發的首款口服藥物,有望近期問世。美國製藥大廠默克研發口服藥物,三期臨床顯示,可達到染疫確診者住院率、死亡率減半的成果,兩周內就會申請美國的緊急使用授權,而台灣指揮中心已經在談判採購中,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台灣有參與三期臨床試驗。
-
「累、喘、腫」只是老化? 心臟衰竭9成無法及早確診
2021-09-29 19:14:08心臟功能不好,一旦感染中共肺炎,重症及死亡風險暴增,研究發現,超過1成死於中共肺炎的患者,死因與心臟疾病、心臟衰竭有關,專家提醒,常有「累、喘、腫」等症狀的民眾務必提高警覺。
-
買玩具送孩子 節日購物小心有毒產品
2017-11-22 21:11:50那麼小朋友玩的玩具,可能也存在安全的風險,新聞鏡頭來到美國的加州,我們採訪美國專家,來告訴您,怎麼挑選玩具,讓小朋友不要接觸到危險的有毒物質。
-
煮開水有撇步!取水要挑時間 專家授1動作清除有毒物
2022-12-26 18:45:11民眾平常想要喝水,家中若沒有飲水機的話,就會自己燒開水,但煮開水也是有注意事項喔!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建議,大家在煮開水時,最好選取晚間的自來水,煮沸之後可啟動抽油煙機,並打開茶壺蓋子,以便清除三鹵甲烷、氯等有毒物質。
-
中國「甲流」大爆發 重症病亡湧現 兒科爆滿
2023-04-06 13:09:31中國廣東,爆發了新一波的所謂「甲流」疫情。在全國各地,重症、病亡案例,不斷傳出。
-
學齡前中毒占5分之1 居家慎防這些危險物
2019-06-03 18:16:58出外風險高,但在家也不見得百分百安全,臺北榮民總醫院臨床毒藥物諮詢中心統計,民眾在住家環境中接觸有毒物質諮詢案件逐年上升,其中0至6歲學齡前幼兒就占了5分之1,有毒物質包括藥物、乾燥劑、電池、玩具,及蚊香、殺蟑螂藥物等環境用藥。
-
王必勝今回應小三通 台提供陸方防疫經驗
2022-12-19 13:21:55再來關心,中國疫情延燒,台灣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今天下午,將召開記者會,針對金門小三通等議題,做出回覆。目前中方限制民眾出國必須提供48小時內的PCR陰性證明,且不論哪裡入境台灣,在機場仍會發放四劑快篩。王必勝今天(19日)上午,也在臉書發文表示,中國實際疫情如何,我們透過媒體報導、網路影像及國際評論,持續側面觀察。他說,在12月2日中國疫情剛起時,台灣曾發信給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衛生應急中心,以及WHO,特別分享並提醒注意COVID-19對幼童腦炎及重症的經驗。
-
腸病毒D68型釀1重症個案 北市衛生局示警夏季恐流行
2023-04-06 18:36:20近期疾管署大聲疾呼腸病毒疫情增溫;北市聯合醫院表示,接下來進入夏季,腸病毒將進入流行期;特別是日前疾管署示警已經有1例腸病毒重症個案,北市衛生局今(6)日呼籲民眾嚴加提防,記得:用餐前與如廁後,應使用肥皂徹底洗手。
-
調降新冠為流感等級? 指揮中心回應了
2023-01-28 22:17:04根據《日經新聞》報導,日本政府將在5月長假後,將新冠肺炎調降為流感等級,台灣是否跟進,鬆綁防疫措施?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回應,過年後將規劃調整病例定義,未來只需通報重症,輕症不用再強制隔離,不過他也坦言「這是很大的變動」,實施時間還有待討論。
-
台幼兒園群聚感染擴大 3類童仍須留意重症風險
2021-09-08 08:44:21台灣爆發幼兒園群聚案,指揮中心指出,目前染疫孩童都是輕症,不過提醒您,美國CDC 研究的數據表明,有三類兒童發展至重症的風險可能較高,需要住院治療:分別是未滿 2 歲者,早產兒,患有肥胖症或慢性肺病的孩子,另外,患有糖尿病的兒童,在疫情期間控制好血糖是關鍵,若控制不佳會使免疫力變差。一般幼兒染疫的症狀多不明顯,或是無症狀,加上幼兒平時常有咳嗽、流鼻水等小感冒問題,容易成為沒被查覺的傳染者,傳染給兄弟姊妹、父母。也增加防疫挑戰。
-
本土+60!三級以來新低 陳時中:週末人流增加是隱憂
2021-06-28 20:52:04再來看到,今天(28日)台灣本土增加60例個案,新增確診數、死亡數都是三級警戒以來最低,指揮中心表示疫情緩降,不過強調,週末人流增加,是隱憂,呼籲民眾不能鬆懈,謹慎面對。此外,餐飲相關行業關注是否能夠解禁,對此陳時中說,餐飲業風險高,等相關指引都訂出來,才會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