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善又愛講話的恐龍!墨西哥發現新品種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05 月 29 日訊】墨西哥在8年前發現一組7200萬年前的恐龍化石,鑑定後確認是新品種恐龍。研究人員判斷,這種恐龍很和善,相當健談,能發出低頻聲音彼此交流,或大聲嚇跑掠食者。

    經過8年鑑定,墨西哥國家人類學和歷史協會(INAH)宣布,在復原一組7200萬年歷史的恐龍頭骨的八成之後,確認牠是一種新品種有冠恐龍(crested dinosaur),並將其命名為「加羅氏字冠龍」(Tlatolophus galorum)。

    INAH研究員 FELISA AGUILAR:「新品種恐龍叫做加羅氏字冠龍,屬於以鴨嘴聞名的恐龍族群,因為就像鴨嘴的形狀一樣。」

    2013年,古生物學家在墨西哥北部的科阿韋拉州(Coahuila)先發現恐龍尾巴,接著找到大部分股骨、肩骨和頭骨等遺骸。

    據研究人員計算,恐龍長約8到12公尺,光是尾巴就有6公尺長,而頭骨達1.32公尺,呈現冠形中空。古生物學家推測,這種恐龍很會表達,甚至可以製造及感知人類無法聽見的低頻聲音,傳播到數公里之外,就像大象一樣。

    INAH研究員 FELISA AGUILAR:「 這種動物是大型草食性動物。實際上,據信這些恐龍無法以身體來保護自己免受掠食,但是牠們使用其他策略,如速度和嗅覺來自我防衛。」

    研究人員判斷,這種恐龍很和善且愛說話,或許有能力發出很大聲音,以嚇跑掠食者。牠們的頭冠可能很鮮豔,或許是紅色,或許是帶有斑點的彩色。

    而「加羅氏字冠龍」這個名字,是由墨西哥原住民語中的「字」(tlahtolli)和希臘語中的「冠」(lophus)結合而成。

    新唐人亞太電視 葉恩婕 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