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疫猝死多為「隱形缺氧」醫師教4症狀自我研判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06 月 10 日訊】猝死案例不斷增加,指揮中心研判,可能和隱形缺氧有關,醫師吳昌騰提醒,患者初期沒異狀,但內部器官已快速受損,可觀察手指發青、無法深呼吸、胸悶、換氣快3倍來自我研判。但醫師柳朋馳則認為,正因初期沒症狀,最好使用血氧機,如果血氧率掉到92%~94%,就要趕快送醫。

    疫情延燒,到院前猝死案例,不斷增加,分析大多和隱形缺氧有關,不過,醫生表示,隱形缺氧初期沒有症狀,也不會呼吸急促,病情卻會快速惡化,得靠血氧機,才測得出來。

    新光醫院家醫科醫師 柳朋馳:「一般大部分,我們正常人的血氧濃度,最常見在97%、98%、99%三個範圍在走,假如說偶爾掉到95%、96%也不用太緊張,有可能當下你是處在一個講話講太久,或者是說是能剛運動完有點喘氣。那其實你可以做幾下深呼吸,假如說看起來血氧慢慢升上去,原則上都沒有什麼大問題。假如說量起來血氧濃度在94%以下,原則上來講假如做了這些改變,可能還沒辦法看到顯著性上升,那我們就會建議你可能儘快要到醫療院所。」

    如果血氧下降到94%,持續沒有回升,就得趕快送醫,要是掉到92%,可能就需要氧氣設備。

    不過,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提醒,這類的病患,通常就醫前2~7天前會出現4個症狀,像是胸悶、無法呼吸,呼吸急促達正常呼吸速率的3倍,或是嘴唇、手指發青四個症狀,就要提高警覺。

    新光醫院家醫科醫師 柳朋馳:「已經有明顯說,皮膚、嘴唇都已經發青了啦,或者說臉色蒼白或者會喘會胸悶,或者是血壓會掉,這種表現的時候,其實大部分都是相對有症狀性的缺氧,這時候要儘快的送醫院。」

    隱形缺氧成為殺手,指揮中心也配送1.5萬台血氧機,給快篩陽性患者帶回家使用,就是希望能降低猝死案例。

    新唐人亞太電視 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