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的翻轉與省思

人類自詡的科技、尖端、無障礙,在「小小」的病毒前,竟是如此渺小與不堪一擊。我們是否也能在疫情危機與沈澱過後,於食衣住行上誠懇省思、重新翻轉呢?(pixabay)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06 月 19 日】(文/黃宇容)忘了是從哪一天開始,我們的生活已經完全不一樣了。上下班車水馬龍、挨肩並足的景象已不復見,假日人潮絡繹不絕的捷運與景點,宛若電影末日裡的空城場景,而教室裡的歡聲笑語、球場上的揮汗如雨,校門口揮手道別的孩子們,至今徒留幾個禮拜前的回憶……

於是,商店歇業關門,活動停辦延期,所有的一切變化,快得令人反應不過來。當我們還站在原地措手不及時,也突然發現生活就這樣寬敞了起來,多了好多留白的時間,也多了好多安靜的空間。

人們躲在家中、宅在房間,靠著網路瀏覽全世界,當那些空蕩蕩的城市一覽無遺展現眼前時,我們不禁在想,原來人類自詡的科技、尖端、無障礙,在「小小」的病毒前,竟是如此渺小與不堪一擊。然而,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我們是否也能在危機與沈澱過後,於食衣住行上誠懇省思、重新翻轉呢?

重回城市主角

留白的城市雖然冷清,也讓大家恍然大悟,原來城市中竟有一半的面積都是給車子使用。當我們用心打造的都市,有大半以上被車子佔據,當我們寶貴的光陰有大多時間在車陣中流逝,那麼我們所設想的迅速便捷是否真的達到四通八達的目地?

是的,在城市寬廣的空間中,人才是主角,而少了烏煙瘴氣的日子,似乎更有一番與世隔絕的美感。那麼,以人類的安全、自然的永續為主要出發點的設想,才是後疫情時代以致未來世界的永續規劃。

從SARS到中共肺炎(俗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我們發現公共運輸工具的群眾密集感,不僅讓人們感到不安與慌張,也增添了病毒傳播的風險,而自行車正是友善、安全且環保的工具,它不僅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增進了人與人之間的親和。

從SARS到中共肺炎,人們發現公共運輸工具的群眾密集感讓人感到不安,增添了病毒傳播風險,而自行車正是友善、安全且環保的工具。(pixabay)
從SARS到中共肺炎,人們發現公共運輸工具的群眾密集感讓人感到不安,增添了病毒傳播風險,而自行車正是友善、安全且環保的工具。(pixabay)

如今,自行車產業正呈現V型反轉的強勢力道回溫,有些國家不僅「出錢補助」,鼓勵人民運動,許多歐美國家包括米蘭、巴黎、倫敦等大城市,更趁著疫情改造市容,拓寬自行車道,實施全民「無車計畫」。而身為腳踏車出口大國的台灣,是否更應戮力規劃並拓寬自行車道,為居民建造更安全、舒適、清新的空間呢?

天地萬物的供給

當宣布疫情三級警戒的那一天,菜市場和超市湧進了更多人潮,因為人們害怕的不僅是病毒,更是缺糧。事實上,許多地方因為封城而引發糧食危機,許多國家更因交通運輸鏈的停擺面臨飢荒困境。

2018年,台灣的糧食自給率約為34.6%,當許多國家在疫情爆發期間對農產品採取出口限制時,台灣在地糧食夠不夠吃、是否引爆缺糧危機?便成為人們心心念念的熱門議題。

一體總有兩面,疫情讓我們發現糧食自給的需要,更讓我們體認分享助人的重要。想像一下,當你吃到鄉下媽媽寄來的新鮮玉米,當你收到鄰居種植的翠綠蔬果,那種快樂與感動是否特別令人珍惜?

可在一個自給自足的理想城市裡,「吃當季,食在地」不能只是口號而已。當每一個人都有能力、也有意願成為「城市農夫」時,這樣的想像也許就能美夢成真!除了本土多點開花的在地小農外,有條件的地方如住家的陽台、大廈的頂樓、餐廳的庭院,都可以成為迷你農田。

疫情讓我們發現糧食自給的需要,當每個人有能力也有意願成為「城市農夫」時,自給自足的理想城市也許就能美夢成真。(pixabay)
疫情讓我們發現糧食自給的需要,當每個人有能力也有意願成為「城市農夫」時,自給自足的理想城市也許就能美夢成真。(pixabay)

自給自足的小型農作不用化肥農藥,強調天然無污染,也不需經過物流加工和通路消費的卡關,精簡後的人力物力更對健康、環境有益。

疫情帶來災難,也重塑人們的身心,當我們能用更謙卑知足的心感謝他人的努力和天地萬物的賜予時,也許我們所能做到、付出與收穫的更多更多。

生命真正的需要

過去,在地球資源有限、人類慾望無窮的情況下,人們落入不斷製造、消費、丟棄,再製造、再消費、再丟棄的惡性循環裡。都市快速緊張的步調,讓我們耽溺於隨性購物的刺激,也難以意識過度浪費的危機。如今,當日子變得漫長、生活轉為簡單時,那些多出來的東西,不免讓人深思,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的東西嗎?我們的生命究竟需要什麼?

你是否曾有這樣的殘念,那些被丟棄回收的傢俱,那些被塞在角落的衣物,還有用了幾次就壞掉的物品,如果能易物為現金,那該為我們省下多少錢財?是時候改變我們的消費習慣了!除了民生必需品外,當我們忍不住點下滑鼠放入網路購物籃中時,請先想想是生活真的需要,還是深藏的慾望蠢蠢作祟?

在後疫情時代,也許日子不像過去奢華和充裕,但當捨棄許多不需要的物品和慾念後,也許我們更能體會前所未有的寧靜與自在,也更能發現比物質消費更重要的,是人們身心的健康、家人的相聚、敬神的信仰和心底永不熄滅的付出、善良與希望!@

(新唐人亞太台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原文標題及網址)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