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40萬人康復後再就醫 需留意哪些後遺症?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07 月 08 日訊】今天的疫情透視,連線前台北榮總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鄭元瑜,鄭醫師好,美國非營利組織「Fair health」公布,美國至少有45萬名確診者在康復後,因後遺症就醫;在這45萬名患者中,有近5成的人曾因染病住院,也有近2成的人,是無症狀患者。而最常見的後遺症,依序是神經肌肉疼痛、呼吸困難、高血脂症,台灣目前已經有1萬1千多人康復解隔離,請教鄭醫師,您認為有哪些後遺症是康復者需要特別留意的?有哪些自我健康監測方法?

前北榮感染科主治醫師 鄭元瑜:「現在已經有一些研究covid的後遺症,這個研究涉及的人數是很大的。它比較特別的地方是在,輕症和無症狀感染者的部分,雖然沒有很清楚的因果關係,但是確實在感染後的一段時間了,身體出狀況的比例是比較高。整體而言,這些後遺症的具體原因,都還在研究推測的階段,到底會持續多久?要怎麼治療?都還不知道。

可能的原因,首先是病毒直接的破壞,尤其是心肺功能,像肺纖維化,就會有長期性的後遺症,第二個是血栓,包括大血管和微血管栓篩,受影響的器官的會有長期性傷害,第三個是這個中度以上的感染,就會有比較強烈的全身發炎反應,這種炎性反應本身的就會有一些後遺症,病患體力也會比較虛弱,容易有疲勞、疼痛的問題,第四個是免疫系統的混亂,免疫系統雖然消滅了病毒,甚至是在很早期就清除掉病毒,所以這個感染者是輕症,或者是無症狀,但是卻產生自體免疫攻擊自己的細胞器官,甚至會造成若心臟、血糖、甲狀腺會有異常。

另外精神的壓力,也會有一些長期的後遺症,就算是輕症者,也可能經歷了隔離擔心病情惡化的情緒,擔心家人等等或者遇到工作、經濟壓力這些問題,再來就是長期不外出的封鎖生活,這種單調無聊,缺乏運動,本來就是不健康的生活型態方容易生病。

在急性期感染康復之後,面對這些後遺症的問題,對於有明顯症狀的人,那當然就是就醫,現在是還沒有很針對性的治療方式,只能說見招拆招,隨機應變。

至於沒有明顯症狀的人,要比較注意,不要一下子做劇烈運動,特別是平常就有在鍛鍊身體,因為像有些罕見的心肌炎是不明顯的,那病人可能與根本也沒什麼病,覺得自己沒症狀沒事了,一下子就按照平常的運動強度去訓練,會很危險,特別是針對這個心肌炎。

各種年齡的人,都應該要去逐漸的慢慢的增加運動量,除了運動本身的好處之外,主要是用來觀察身體機能,像這個心肺功能有沒有異常,慢慢增加運動量看得出來,可以作為要不要進一步就醫檢查的考量。飲食當然要注意均衡營養,特別是蛋白質不可以過量,因為無症狀的腎臟問題,會因為蛋白質過量進一步惡化。

covid的這種後遺症讓我們會去思考一個問題,這是有些人會擔心說,疫苗會有長期未確定的風險,就覺得說自己是年輕人得重症感染的機會很低,不打疫苗就算了。但是現在這種長期性的後遺症的風險,在年輕人身上也是不低的,打不打疫苗會陷入兩難,確實現代科技是有它的極限,我們就要考慮說跳出這個框框,從更高層次的思維來面對這個難題。」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