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口罩成為生活一部份 口罩肌、造型花色款討論夯
文:王詩茜(NOW健康)
自疫情爆發期間,為了防止疫情傳染,保護自身健康,口罩成為全民外出的必需品,也因此延伸出許多口罩相關議題,引起網友熱烈關注,而究竟哪些口罩話題及外型是許多民眾在意的?
根據《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3個月「口罩」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整理網友熱議的口罩話題焦點,及口罩色系與圖案的網路聲量排行。
防疫執行規定受熱議 「口罩外交」產生善的循環
配合中央防疫政策,民眾除飲食外,大多時候需全程配戴口罩,因此與口罩相關的「防疫政策」話題便最經常受到網友討論,如在疫情警戒標準降為二級前,有「夫妻在車上脫口罩挨罰6千」的事件,許多民眾認為警察執法過當並表示「喝水很正常、補充水份不是必需的嗎?更何況是在自己的車上」、「這個直接開罰真的是有點過頭了」,但也有部分民眾認為「重點是超過1人,脫口罩吃喝,本來就該被罰啊」等,時至今日,「該如何配戴口罩」、「口罩佩戴的時機」等與防疫政策相關的話題,依然受到網友大幅度的關注。
另外,口罩越趨百變的「造型花色」也相當引發網友關注。同時,夏季連日高溫加上天氣悶熱,不少民眾因長時間配戴口罩,許多網友也關注起配戴口罩的「肌膚問題」,特別是該如何解決「口罩肌」問題,不少網友表示「上班戴口罩臉上出現大危機,粉刺痘痘油脂分泌失調都出現!」,有鑑於此,不少美妝品牌也推出主打「控油、定妝」的產品,造福許多容易流汗出油,或底妝常出現「土石流災難」的網友群。
而前陣子因政府做了許多「口罩外交」,不少受過幫助的國家也陸續向台灣回贈疫苗,以表感謝,讓此事件至今仍受到網友熱議,不少民眾感激表示「善的循環,由自己開始!」、「我認為斯洛伐克做出了正確的決定,真的很感謝!」等。
除了顏色要百搭 口罩也跟上人物聯名熱潮
疫情以來因口罩需求量大增,廠商除了在中規中矩的「單色系」加入色彩的變化,也設計不少跟人物、卡通相關的「圖案」,來滿足民眾的穿搭需求。在人氣熱議的「單色系」中,許多網友表示最喜歡「黑色系」及「白色系」,其中,黑色系的口罩除了讓網友感覺充滿神秘感之外,在個人的造型穿搭上,有網友也表示「不用擔心顏色突兀」,而破壞整體穿搭的美感。此外,基本款的「藍色系」及「綠色系」口罩更被部分網友視為是「大自然的色系」,而因此感到安心。
在口罩的「圖案」設計上,許多廠商也紛紛與知名卡通人物聯名,以吸引民眾目光,如近期中衛與「哈利波特」合作的「入學通知款口罩」及「霍格華茲魔法學院款口罩」,甫推出就造成哈利波特迷的收藏搶購熱潮,更有許多網友表示會購買「自己支持的學院」等。同時,中衛也搭上夏日話題,推出與「蠟筆小新」聯名的醫療口罩,夏天奔放可愛的圖案設計,讓不少民眾表示「口罩好可愛!」、「我有買!超可愛」等。
口罩新生活使許多民眾的生活習慣改變,也讓市面上出現各種樣式的口罩,以及各類話題,雖然出門在外戴上口罩可能會不舒服,但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還可順便利用口罩的花色圖案,裝扮自己的每一天!
相關新聞
-
廣州女孩「沒戴口罩」被大白逼下跪捆綁示眾
2022-11-18 22:28:15歡迎回來。廣州海珠區疫情爆發,正在採取極端封控。網傳有年輕女孩外出沒戴口罩,與防疫人員發生爭執,隨後遭保安等人員綑綁,跪地示眾,事件引發輿論撻伐。
-
今起搭大眾運輸免戴口罩 剩八場合要戴
2023-04-17 07:42:23早安新唐人先來關心,台灣口罩令再度鬆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從今天開始,搭乘包含公車、捷運、火車等大眾運輸工具,從強制戴口罩,改為建議配戴口罩,至於醫療照護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以及救護車等八場合,仍須按規定強制全程戴口罩。如果惡意違反規定,將處新台幣3000元以上、1萬5000元以下罰鍰。長照機構訪客如果沒有接種疫苗,今天開始,免快篩也可探視。指揮中心預計本週四宣布COVID-19從法定傳染病第五類改成第四類,至於指揮中心降級或解編等待行政院決定。
-
雙鐵口罩令 車站、車廂、月台仍須戴
2022-11-30 18:49:00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規定,明天起放寬戴口罩等防疫措施,交通部台鐵局及台灣高鐵公司提醒旅客,進入車站後至出站前,包括在車廂及月台上,仍須戴口罩,飲食期間可暫時取下。
-
過年後再開放室內免戴口罩?張上淳:這樣最安全
2022-12-01 12:23:30明天起取消戶外全程佩戴口罩,第2階段室內解除口罩規定時程受關注。行政院首席防疫顧問張上淳今天說,以防疫立場分析,過年後開放最安全,避免難與其他冬季呼吸道疾病區分。
-
20日起鬆綁室內口罩規定 大眾運輸仍須全程戴口罩
2023-02-22 19:57:08室內戴口罩規定從20日起鬆綁,交通部提醒,大眾運輸工具及場站仍須全程佩戴口罩,旅客在車廂、船舶、航空器等運具及場站付費區或管制區,仍應依規定全程佩戴口罩。
-
台擬解除室內口罩令 CDC提醒陸疫情仍高峰
2023-01-17 11:52:14台灣防疫指揮官王必勝首度鬆口,如果台灣和國際疫情穩定,室內口罩令鬆綁,有望在過年後就實施,疫情降級也正在討論中。而即將進入過年連假,台灣指揮中心評估,中國大陸本土疫情仍嚴峻,已經從都市蔓延到鄉村,住院及死亡都處在高峰。
-
室內口罩擬鬆綁 預計2/2公布細節
2023-01-31 19:18:14室內口罩鬆綁預計本週公布,行政院、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傍晚與教育部、交通部等進行跨部會討論,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還有部分細節需要修正,預計將於2月2日記者會公布。
-
口罩令何時鬆綁 王必勝公布關鍵3指標
2022-11-11 16:49:44COVID-19本土疫情持續降溫,各界關注口罩令何時進一步放鬆。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今天說,要觀察3指標,確診個案數、醫療量能及冬季呼吸道疾病監測情形,滾動討論中。
-
指揮中心:Omicron高峰過 1月底宣布口罩解禁
2023-01-20 09:25:46過年放假,很多民眾關心,口罩令甚麼時候能解除,指揮中心昨天指出,本土Omicron第3波疫情高峰已過,預計最快1月31日公布第2階段室內口罩鬆綁。
-
7月想脫口罩再等等 邊境檢疫天數有望縮短
2022-06-08 11:45:56隨著各國開放國門,台灣邊境也規劃鬆綁,指揮官陳時中透露,將優先針對商務客縮短檢疫天數,實施時程不會等到8月;至於開放旅遊則要等整體疫情明顯下降後再規劃。而民眾從三級警戒以來戴口罩整整一年,什麼時後才能脫口罩呢?今天(7日)也做出回應。
-
台灣疫情準備下降?陳時中:10天內情況清楚
2022-06-02 22:25:30台灣邁向與病毒共存後,確診數攀升,是否已達高峰疫情準備降溫,今天(2日)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在記者會做出回應。
-
疫情發燒 快篩試劑熱銷、政府擬徵召國家隊
2022-04-14 22:55:50因應本土疫情,台灣政府開始徵召快篩國家隊,目前台灣快篩每月產能約為1千萬劑,未來目標每月4000萬劑,也可能推出快篩實名制配售,壓低售價到百元,對此,市占率最高的本土快篩試劑廠泰博表示,目前抗原快篩試劑已暫停出口並擴大產能,除了可滿足各大通路需求外,也能配合政府防疫徵用數量。
-
泰國10月起全面解封 旅客入境不需疫苗證明
2022-09-23 18:10:13泰國政府今天宣佈從10月1日起取消因為COVID-19疫情而實施的2年半緊急狀態,且10月起旅客進入泰國不再需要出示完整接種疫苗的證明或是檢測結果,等於恢復疫情前的狀態。
-
12月擬開放逐桌敬酒 可能與口罩鬆綁同步討論
2022-11-10 15:37:57衛福部長薛瑞元今天在立法院提到,研擬12月開放婚宴尾牙逐桌敬酒。指揮中心表示,現階段開放逐桌敬酒可能和口罩鬆綁同步討論,初步評估兩項新制有可能不同時執行。
-
本土疫情多點爆 陳時中:戒慎不恐懼圍堵
2022-03-30 12:55:45今天(30日)衛福部長陳時中在立法院受訪時,針對這波疫情表示,維持戒慎不恐懼,盡量圍堵。
-
台最快今宣布解口罩令 美5月結束緊急狀態
2023-01-31 13:03:16新行政院長陳建仁今天下午將會視察指揮中心,有機會宣布室內口罩令解除,另外,美國總統拜登今天通知國會,表示他將在5月11日結束因應COVID-19疫情的雙重國家緊急狀態。世界上大部分地區在首次宣布緊急狀態近3年後,已恢復接近正常的生活。根據美國疾管中心數據,自2020年以來,美國已有超過110萬人死於疫情,其中包括上週約3700人。
-
單日285死 港醫院「人屍同房」照曝光 官員坦承
2022-03-12 21:29:49今天香港新增2萬7647例確診,285例死亡。對此,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認為,單日確診數停滯在一個比較高的水平,未見明顯下降趨勢。另外,網路上也流傳,疑似香港某家公立醫院病房內,病患周圍擺滿堆疊的屍袋的照片。針對這一項傳聞,香港政府也證實了這項消息。
-
廣交會因疫情突封館 數萬人聚集場面恐怖
2022-03-12 21:30:07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也稱廣州交易會正在進行。3月11日,廣交會展館內突然傳出疑似有人染疫,數萬人被封在館內,不得進出。
-
「請命書」曝光上海封城慘況 死亡自殺頻傳
2022-04-08 21:32:36在中共嚴厲的防疫管控下,疫情並未得到緩解,但民生受到巨大衝擊,民怨四起。近日,上海市民季孝龍,在網上發出公民請命書,要求當局停止「運動式防疫」。季孝龍遭到當局警告禁言,但他獲得來自海內外的大量輿論支持。
-
閉環太久!廣達上海子公司 員工集體衝出封鎖
2022-05-06 21:56:51上海封城一個多月,5月5號晚上,局部復工的廣達子公司上海達豐電子,部分員工集體衝出廠區封鎖,當局出動警察鎮壓,有員工被抓,彭博週五(6日)報導,這是中國在Covid-19防疫的驚人失敗。截至新聞播出前,仍未取得廣達發言體系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