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代工Apple手錶產品出包 立訊股價重跌未歇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08 月 31 日訊】中國大陸立訊精密,今年拿下新款Apple Watch 組裝4成訂單,但市場傳出,代工的蘋果手錶產品,並未通過蘋果驗證,可說讓市場大為震驚,陸企立訊精密,31日股價持續重跌5%,過去一年市值已經下跌近40%。
紅色供應鏈傳出重大風波,陸媒報導稱,立訊精密代工蘋果(Apple)手錶不合格,遭到退貨,更傳出立訊江蘇嘉善工廠大量裁員,儘管官方出面駁斥市場說法,強調並非事實,但止不住投資憂慮,30日立訊精密大跌6%,市值蒸發160億人民幣,31日跌勢依舊難止,就連大陸網友都質疑,立訊一年來暴跌近40%,難道真的玩不動了?
華冠投顧分析師 陳武傑:「我們其實看到立訊這一塊的發展,蘋果其實是刻意的扶植立訊來跟鴻海來做一個對抗。原則上這次傳出這個消息,確實我覺得短線上對立訊來講是滿大的一個打擊。」
媒體報導,早在今年7月下旬,業界就傳出立訊Apple Watch S7 沒通過蘋果驗證,主要是因新手錶邊框及OLED機構件設計有誤,蘋果目前重新設計該產產品,但沒有罰款和退貨問題,不過可能導致Apple Watch S7 初期上市產量不足,甚至延後開賣。
華冠投顧分析師 陳武傑:「當然短期的部分,假如蘋果希望如期的來做一個上市的話,確實它會增加台廠的部分,今年我們都普遍遇到的是長短料的問題,所以到底會不會有實質的轉單,我覺得是可以預期,但是轉單的量跟時間的長短的話,這個真的就要去後續的觀察了。」
立訊目前是Apple Watch S7最大組裝廠,訂單就占了四成以上,是否轉由第二第三組裝廠,鴻海、仁寶吃下,還得觀察。專家指出,蘋果近年明顯有意扶植中國大陸在地供應鏈,中長期訂單陸企代工比重可能還是會持續增加。
新唐人亞太電視 陳輝模 沈唯同 台灣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
-
傳代工Apple手錶產品出包?立訊股價重跌
2021-09-06 13:35:39蘋果供應鏈之一的中國廠立訊精密,近期傳出代工的Apple Watch,沒有通過蘋果檢驗而遭退貨、甚至大量裁員,股價聞訊大跌。儘管立訊已經在本週一澄清傳聞,不過股價依然走低。
-
20210831【新唐人產業勁報】
2021-08-31 15:27:55八月31日,星期二,新唐人帶您看見最新產業動態。
-
台檢方起訴陸企立訊董座王來春 違法入主台企
2022-08-30 16:55:39蘋果代工廠中國立訊精密公司,2013年入主台灣連接器供應商宣德;台北地檢署查出,中國立訊董事長王來春、時任宣德董事兼總經理蔡建偉,涉嫌與台灣立訊負責人葉怡伶合謀,沒有經經濟部投審會許可,就協助王來春透過立康、達擎公司入主宣德,今天(30日)依違反兩岸條例等罪起訴王來春、蔡建偉、葉怡伶等3人。55歲的王來春是前富士康員工,2004年創辦立訊,2010年在深圳證交所上市,相繼透過收購與蘋果、華為交易的相關企業,成為蘋果「紅色供應鏈」之一。
-
台積電赴中 蔡英文:更應關注中資入股
2015-12-08 21:51:40針對台積電赴中國設置12吋晶圓廠,今天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回應,官方應做好把關,讓關鍵技術留在台灣,不過,蔡英文強調,她更關注,近期紅色供應鏈,對台動作頻頻,入股台廠的消息。
-
各界憂蘋果供應鏈染紅? 展望2022台廠不悲觀!|2021十大新聞
2022-01-03 08:24:13各界憂蘋果供應鏈染紅? 展望2022台廠不悲觀!|2021十大新聞
-
中國立訊表面風光 第三季財務數據亮起紅燈
2020-10-29 20:49:47中國大陸紅色供應鏈,近期頻傳大搶台廠訂單,尤其中國立訊,今年股價爆增一倍,市值超過鴻海,也讓外界憂心,蘋果代工龍頭地位是否不保?不過有陸媒點名,立訊第三季財報看起來非常亮眼,但多項數據已經逼近警戒線,更透露出現明顯財務壓力。
-
日鎧過半股權賣立訊 童子賢瘦身中國機殼事業
2021-02-06 15:42:47台灣電子代工二哥和碩,在董事會上通過中國代工廠立訊參與孫公司日鎧的現金增資案,立訊將投入60億人民幣,約新台幣260億元取得日鎧53%股權,並取得經營權。外界解讀,和碩出售過半日鎧股權給立訊,成功替中國機殼事業瘦身。
-
中國立訊風光只是表面?第三季財務數據亮起紅燈
2020-10-31 16:03:49再來看到,中國大陸的蘋果紅色供應鏈,近期頻傳大搶台廠訂單,尤其中國立訊,今年股價爆增一倍,市值超過鴻海,也讓外界憂心,鴻海的蘋果代工龍頭地位,是否不保?不過有陸媒點名,立訊第三季財報,儘管表面看起來非常亮眼,但多項數據,已經逼近警戒線,其實透露出明顯的財務壓力。帶您深入瞭解。
-
無懼紅色供應鏈威脅!林百里:發展高階產品
2020-08-11 17:57:02中國大陸廠立訊跨足iPhone組裝代工,凸顯紅色供應鏈崛起,進逼鴻海、和碩、廣達等台灣組裝廠。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出席公開活動,媒體訪問,如何看待紅色供應鏈,林百里回應,廣達發展高階產品,不憂心紅色供應鏈。
-
和碩旗下鎧勝引資立訊 蘋果同時布局非中國市場
2021-01-29 20:55:53產業消息方面來看到,去年緯創、可成出售部分在中國廠房,國內知名代工廠和碩,旗下金屬機殼廠鎧勝,則是宣布引進立訊精密資本,等於在中國金屬機殼業務,由立訊主導。專家分析,台廠將中國相關業務逐步出脫,避免當地紅色供應鏈競爭,也把重心轉往東南亞。
-
好市多擬新策略 避免會員卡共享|半導體產能開出 台電估今年用電高峰破4千萬瓩|和碩昆山廠引進立訊 童子賢親釋:全球資源重配|鴻海旗下京鼎遭駭客公開威脅 調查局進行筆錄
2024-01-17 19:26:19紅海危機持續延燒,日本三大航運商16日宣布,所有船隻將暫停在紅海的航行,不再行經紅海。 台灣電子代工廠尾牙接力登場,仁寶今天(17日)席開800桌,外界也聚焦營運展望。金仁寶董事長許勝雄表示,今年最大策略調整,將積極購併創造新成長。 2024台灣總統大選落幕,產業界對新任總統的經貿政策,提出期許。和碩董事長童子賢用八個字來形容,對這次選舉的觀察;鈺創董事長盧超群也期待,台灣的民主自由經濟環境,能作為世界模範。 和碩去年12月宣布旗下世碩的昆山廠,由中國立訊子公司認購,放棄控制權。由於和碩
-
無懼紅色供應鏈進逼 林百里:發展高階產品
2020-08-14 17:12:32歡迎回來,大陸廠商立訊跨足iPhone組裝代工,凸顯紅色供應鏈崛起,進逼鴻海、和碩、廣達等台灣組裝廠。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出席公開活動,被媒體訪問,如何看待紅色供應鏈?林百里回應,廣達發展高階產品,不憂心紅色供應鏈。
-
過去遭中共挖角 如今失利紛返台創業
2016-12-26 21:19:38台灣面板、半導體人才相繼被中共挖角,但媒體報導,過去多位前往中國發展面板的台灣籍主管,陸續傳出離職。報導指出,2009年,帶領二百多人的團隊,投靠中國華星光電的前奇美電主管陳立宜,在華星光電面對激烈的內部鬥爭,在前年辭任華星光電執行副總,目前在台灣成立公司。而曾經擔任友達主管的朱克泰,協助中國興建第一條AMOLED生產線,在今年初以身體因素為由返回台灣,成立創王光電,投入軟性面板領域。另外,友達高階主管連水池,2011年投靠TCL集團,曾經擔任華星光電副總裁,日前也離開團隊核心。
-
大廠也扛不住! 台半導體成「夕陽產業」?
2015-11-24 20:09:08國內經濟現況似乎真的不太樂觀,工研院IEK預估,明年台灣半導體總產值,成長4.1%,可說進入低成長階段,也有航空界大老,直接砲轟台灣電子業大起大落,可說已經成了夕陽產業 。
-
太陽能公司轉型再出發 發表氫能機車
2019-10-08 21:41:36聯合再生能源公司合併後積極轉型,從太陽能出發,走向模組以及儲能系統,還發展氫能機車。今天在竹科總部舉行新產品發表會,展示台灣第一部普通重型氫能機車,不用充電,不用加油就能快速上路。
-
中共快買光台半導體廠 專家:逼開放IC設計
2015-12-11 20:04:49中國紫光,閃電參股台灣兩大封測廠,引發話題,財經專家蔡明彰認為,台灣半導體IC上下游領域中,幾乎已經全部淪陷,尤其紫光後續意圖,專家說,恐怕是透過入股動作,逼台灣開放IC設計,完全掌握半導體供應鏈。
-
iPhone 11零組件拆解曝光 台積電成最大功臣!
2019-09-24 13:00:28產業焦點來看到,蘋果iPhone 11上周開賣,外媒拆解網站就發現,蘋果新機零組件中,台積電可以說成了關鍵功臣,多項元件都是台積電生產代工,此外鏡頭功能升級,也讓大立光受惠。此外,因應美中貿易戰,蘋果公司響應美國總統川普號召,宣布Mac Pro電腦,將回到德州組裝,成為首款回到美國生產的蘋果產品。
-
故宮南院「國寶展」 展出董其昌.文徵明人氣書法作品
2021-08-31 23:04:25故宮南院推出「人氣國寶展」,即日起換新展品,包括明代董其昌〈周子通書〉及文徵明〈醉翁亭記〉書法作品,這兩件作品均已指定為國寶,展期至10月31日止。
-
85歲老屋變豪宅 工藝家夫妻費6年精心打造
2021-08-31 23:04:14雲林北港有位傳統工藝家王雅欽,他和太太花了六年的時間,將一棟85年的老屋,改造成一間奢華、有質感的豪宅,屋內所有的設計都由兩人一起討論、規劃,並且用最省成本的材料跟方式來打造,現在這間豪華的老房子,也成了當地的打卡熱點。
-
【聚焦83】一、宏達電遇難 都是中國惹的禍?
2015-06-20 23:34:036月2日,宏達電股東會,原本外界期待將會帶來好消息,沒想到,先是股價跌破百元,股東會之後,宏達電又無預警下修財測,市值蒸發約1兆元,投下震撼彈, 市場劍指,宏達電內耗、王雪紅經營失策,有趣的是,共通點都指向,王雪紅的過度傾中,身為「經營之神」王永慶的女兒,王雪紅,曾讓宏達電寫下1300元高價,如今跌到2位數字,問題究竟出在哪裡,我們的專題,為您剖析。